农村老人随迁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
作者: 刘欣宇 李旻
摘要 基于齐齐哈尔市367份农村老人的随迁及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问卷,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齐齐哈尔市农村老人随迁行为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提出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速度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农村老人随迁到城市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表明,农村老人随迁有效促进土地流转,且随迁时间及随迁距离对土地流转有显著影响。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提升农村随迁老人城市融入能力、推动非农就业,提高非农就业收入、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老人对土地流转的认知程度。
关键词 农村老人;随迁;土地流转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2-0243-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2.059
The Influence of Rural Old People’s Accompanying Migration on Rural Land Transfer—A Case Study of Qiqihar City
LIU Xin-yu1,LI Min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Heilongjiang 163316;2.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alian Minzu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of 367 rural old people’s accompanying migration and land transfer in Qiqihar City,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accompanying migration behavior of rural old people on land transfer in Qiqihar City by binary Logistic model.Put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to further accelerate the speed of rural land transf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rural elderly after moving to cit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ompanying migration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effectively promotes land transfer, and the accompanying time and distanc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land transfer.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mproving the urban integration ability of the elderly with rural migration, promoting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strengthening publicity,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elderly’s awareness of land transfer.
Key words Rural elderly;Trailing;Land circulatio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073099)。
作者简介 刘欣宇(1998—),女,黑龙江鸡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政策。通信作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劳动力流动领域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2-03-18
在当今不断变迁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人口流动从个体迁移逐步转变成家庭迁移,大量的青年人口为了更好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选择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或是升学到城市,毕业后在城市定居。随着这种现象的不断深入发展,年轻人在城市扎根后便会考虑将自己的子女父母接到城市,老人跟随子女到城市生活一方面为了养老,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子女照顾孙辈或是在城市就业,以享受更好的居住设施和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产生了随迁老人这一较为特殊的群体。对于这一特殊的群体,目前学术界关注较少,对于随迁老人这一概念并没有一个系统明确的界定。瞿红霞[1]提出随迁老人是指跟随子女或其他亲人离开原居住地,与子女或其他亲人在流入地共同生活两个月以上的迁移老人。史秀康[2]认为从字面理解,随迁老年人是因为某种特殊目的或者需求远离自己原来生活的社会环境(大多数是农村社会)跟随子女进入子女所在的社会环境(城市社会)且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上的人群。因此,该研究中农村老人随迁指持有农业户口的60岁以上老人,因照顾晚辈、养老或就业等需求,跟随子女离开原居住地,与子女在迁入地共同生活的行为[3]。如今家庭化迁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现阶段人口流动的常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齐齐哈尔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24.13%,远高于全国18.70%的平均水平。除此之外,齐齐哈尔市乡村人口减少111万,常住人口减少130万,与2010年相比,下降24.20%[4]。毫无疑问,齐齐哈尔市的人口结构正朝着高度老龄化的方向发展,人口正逐步向城市迁移。
大量农村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后,对农村的土地处理方式可能有2种:一种是由于一些老人与生俱来的土地情怀,以及为了保障有一定的收入,如果能往返于城市与农村,通常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从而选择保留农村的土地;另一种是老人如果能长期住在城市,为了增加收入,闲置在老家的土地可能会因无人耕种发生土地流转。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齐齐哈尔市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究农村老人随迁是否会对土地流转产生影响;其次如果老人随迁对土地流转产生影响,针对有老人随迁的家庭,分析老人随迁时间、老人随迁距离对土地流转产生的影响。
近年来,学者对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随着家庭化迁移的普遍发生,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率的增加,农户更倾向于将自己的土地转出[5]。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及非农就业均能推动农地流转[6-7]。同时非农就业机会对土地转入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农户的土地转出具有促进作用[8]。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家庭资源禀赋效应显著影响着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9]。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与年龄、医疗保险等因素有关[10-11]。基于家庭内部分工的角度认为,非农就业机会的产生并不必然导致土地流转。农户经营风险认知、家庭的非农就业比例及外部经济变化也会侧面影响农地交易[12]。由于农户的“恋地”“惜地”情结与“地理位置”偏好使得农地流转市场不仅是一个要素市场而且是一个包含亲缘、人情关系的特殊市场[13]。对那种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的“候鸟型农民”来讲,土地依然承担着重要的保障功能,使其主观上宁可选择撂荒也不愿意进行使用权的流转[14]。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影响因素角度研究了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但相关研究没有涉及农村老人随迁后对土地流转所产生的影响。由于该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农村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后留在老家的那部分土地处理情况,即该研究仅探讨农村土地流转的转出行为。笔者以已有研究为基础,重点探究农村老人随迁对农地转出的影响。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为了研究农村老人随迁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设计了调查问卷,齐齐哈尔市共计7区9县,随机抽取龙沙区、铁锋区、富拉尔基区3区进行调研;县级市(县)分别选取龙江县、富裕县、克山县、讷河市进行调研。共发放380份调查问卷,剔除缺失样本,回收有效问卷367份,有效率达96.58%。
该研究的367份样本中农村有老人随迁到城市的有208户,其中发生土地流转的有160户,占比76.92%,没有发生土地流转的有48户,占比23.08%;老人没有随迁的有159户,其中发生土地流转的有53户,占比33.33%,没有发生土地流转的有106户,占比66.67%。
在农村老人随迁时长与土地流转情况中,随迁时长1~5年内,土地没有发生流转的比重为66.04%,发生土地流转的比重为15.00%;在随迁时长为6~10年内,土地发生流转的比重41.25%超过没有发生土地流转的22.64%;与此同时随迁时长超过11年的农村老人中,发生土地流转的占43.75%,远超于没有发生土地流转的11.32%。由此可知,随迁时长的不断增加,发生土地流转的行为也会逐渐增加。
在农村老人随迁距离方面,跨省迁移的农村随迁老人中,3.77%的老人没有发生土地流转,23.75%的老人发生了土地流转;在省内跨市的农村随迁老人中,没有发生土地流转的比重为18.87%,发生了土地流转的比重为36.88%;市内跨县的农村随迁老人中,没有进行土地流转的比重为77.36%,发生了土地流转的比重为39.38%。由此可知,农村随迁老人随迁距离远更容易发生土地流转,农村随迁老人近距离迁移更不容易进行土地流转。一方面跨省迁移的老人在远距离随迁后由于自己无法在回老家耕种,都会选择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另一方面迁移距离近的老人由于离老家的距离较近,在耕种的时节可以回到原居住地耕种土地,就不会选择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
1.2 变量选择
模型选取的变量统计描述如表1所示。根据调查研究,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土地资源及环境政策认知4个方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保证研究的全面性,选取10个自变量探究农村老人随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1.3 研究方法
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其中将发生土地流转行为表示为“1”,没有发生土地没有流转行为表示为“0”,核心解释变量为农村老人是否随迁,解释变量主要包括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土地资源因素及环境政策认知。Logistic模型的具体形式为Y=a+β1x1+…+β10x10+μ,根据 Logistic模型变换的定义,有Logistic(p)=lnp1-p=β0+β1x1+β2x2+…+β10x10+μ=β0+10i=1βixi+μ。其中,p代表“土地流转”的概率,1-p代表“土地没有流转”的概率,β0为常数,β1,β2,…,β10为回归系数,xi,i=1,2,…,10为解释变量,μ代表无法控制的随机影响变量。
由Logistic(p)=lnp1-p=β0+10i=1βixi可知,p1-P=exp(β0+10i=1βixi),可以得出:
p=11+exp[-(β0+10i=1βixi)]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运用SPSS 26.0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H-L 检验,其中 Sig.=0.641>0.05,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良好,模型的-2对数似然值为281.233,说明模型较为可靠,模型回归结果见表2。
采用强制进入(ENTER)的方式,进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其中X1、X4、X5、X7、X8、X106项均通过了0.05水平显著性检验。
2.2 分析
2.2.1 个体特征。老人的个体特征通过影响个体意愿进而影响到家庭对土地转出的意愿。老人的身体状况对土地流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身体状况好的老人比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更容易将土地流转出去,原因可能是身体健康状况好的老人可以有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从而更愿意转出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