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有雅长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经营建议

作者: 高风 文仕知 李松海 王斌 许春林 段萍果 韦铄星

广西国有雅长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经营建议0

摘要 根据广西国有雅长林场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从林地、林木蓄积、森林类别和森林质量等方面研究了雅长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并与2014年雅长林场森林资源进行比较,从森林起源、林种、龄组和优势树种(组)等方面对雅长林场森林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高价值森林培育、多功能森林经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建议,为实现林场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关键词 雅长林场;森林资源;评价分析;可持续经营建议

中图分类号 S 7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3-0123-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3.027

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in Guangxi State-owned Yachang Forest Farm and Sugges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AO Feng1, WEN Shi-zhi1, LI Song-hai2 et al

(1.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2. Yachang State-owned Forest Farm, Baise, Guangxi 5330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2019 forest resource survey data of Guangxi State-owned Yachang Forest Far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orest resources of Yachang Forest Farm was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forest land forest accumulation, forest type and forest quality, and compared with the forest resources of Yachang Forest Farm in 2014; in the analysis of forest origin, forest species, age groups and dominant tree species (group) and other structure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s were made; forest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uch as cultivating high-value forests, establishing multi-functional forests, strengthening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farms.

Key words Yachang Forest Farm;Forest resources;Evaluation analysis;Sustainability recommendations

基金项目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桂科AB21220026)。

作者简介 高风(1997—),男,安徽淮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土保持。

通信作者,高级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与森林经营工作。

收稿日期 2022-03-18

国有林场是国家进行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林业生产机构,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木材安全、物种安全、粮食安全及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1]。广西国有雅长林场始建于1954年8月,是集资源保护、森林培育、林木采伐、加工利用、多种经营于一体的大型国有林场。林场内生态公益林面积超2/3,是国家重点水电工程龙滩水电站和珠江流域主要的水源涵养林,生态地位突出,被誉为中国兰花之乡、珠江生命之源、云贵高原东南麓的绿色明珠[2]。笔者基于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林场调查范围内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综合评价,针对林场现状提出了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建议,以期为林场实现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1 基本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雅长林场位于广西西北部,106°08′~106°23′E,24°37′~25°00′N,地跨百色市的乐业、田林两县[3],处于南盆江、北盆江、红水河交汇处,隔南盆江和红水河与贵州相望,所在的江河段属于龙滩水电站的上游库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生态区位。林场林地以中山地貌为主,呈东南高西北低地势,地形复杂,呈现山高、谷深、坡陡、相对高差大等特点。林场气候属亚热带气候,热量充沛,冬季短夏季长,干湿季节明显,据有关气象资料记载,林场年平均气温为16.8 ℃,历年最高气温42.0 ℃,极端最低气温-3 ℃[4];冬季时有霜雪;年降雨量1 058 mm,年蒸发量1 484.7 mm,雨季为5—10月,相对湿度82%。由于受到地势影响,低海拔的红水河、南盘江谷地会出现焚风效应[5]。

1.2 调查概况

雅长林场共区划327个林班,16 953个小班,以森林资源天-空-地多源海量数据为基础,采用多源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移动计算等高新技术,结合少量地面调查,实现森林资源精准、快速、高效、调查监测[6]。

2 结果与分析

2.1 森林资源现状

2.1.1 林地资源。

调查结果显示,雅长林场调查范围内土地总面积48 643.72 hm2,森林面积37 855.42 hm2,森林覆盖率达77.82%。将调查范围内的土地按一级地类划分(图1):有林地面积36 306.81 hm2,占调查总面积的74.64%;无立木林地面积5 188.38 hm2,占10.67%;灌木林地面积3 457.66 hm2,占7.11%;非林地面积2 526.62 hm2,占5.19%;未成林造林地976.91 hm2,占2.01%;苗圃地面积0.49 hm2;辅助生产林地面积129.24 hm2,占0.27%;宜林地面积45.68 hm2,占0.09%;疏林地面积11.94 hm2,占0.02%。

2.1.2 林木蓄积。

雅长林场活立木总蓄积3 748 623 m3,包括森林蓄积3 742 117 m3,疏林蓄积540 m3,散生木、四旁树蓄积5 966 m3,分别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9.83%、0.01%、0.16%(表1)。

2.1.3 森林类别。

林场的森林包含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其中,生态公益林的面积30 743.41 hm2,占调查林地面积的66.66%,蓄积2 662 039 m3,占林地总蓄积的71.18%;商品林面积15 373.69 hm2,占33.34%,蓄积1 077 970 m3,占28.82%(表2)。

2.1.4 森林质量。

雅长林场乔木林平均1 295株/hm2,单位面积蓄积102.84 m3/hm2,平均郁闭度0.63,平均胸径12.9 cm。

2.2 森林资源分布特点

2.2.1 起源结构。

森林按起源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场天然林和人工林的面积、蓄积之比都接近1∶1,人工林的面积19 208.72 hm2,占森林面积的50.74%,而天然林的蓄积1 895 667 m3,占森林蓄积的50.66%。

2.2.2 林种结构。

按林种对林场森林进行划分(图2),面积、蓄积均以防护林为主,面积26 042.81 hm2,蓄积2 661 660 m3,分别占调查林地森林面积、蓄积的68.80%和71.13%;防护林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经济林以林化工业原料林为主。

2.2.3 龄组结构。

由图3可知,乔木林以幼、中龄林为主,面积共30 284.97 hm2,占调查区域乔木林面积的83.22%;蓄积2 845 584 m3,占调查林地蓄积的76.04%。

2.2.4 优势树种(组)结构。

乔木林按优势树种(组)分为杉木类、松类、栎类、速生桉、西南桦、光皮桦、其他阔叶树(主要为天然阔叶树和人工栽培珍贵树种)和经济乔木八大类(表3)。针叶树面积9 331.49 hm2,阔叶树面积27 057.19 hm2,针叶树与阔叶树面积之比为1∶2.90;针叶树蓄积1 192 141 m3,阔叶树蓄积2 549 976 m3,针叶树与阔叶树蓄积之比为1∶2.14。

各优势树种(组)的树种结构各有不同:杉木类、松类虽以纯林占绝对优势,但也有一定数量的混交林;速生桉几乎全为纯林;一般阔叶树以混交林占绝对优势,只有少量纯林。林场乔木林面积和蓄积中,纯林占比较大(图4)。

2.3 2014—2019年森林资源变化情况

2.3.1 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总蓄积量变化。

由表4可知,2014—2019年林场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总蓄积均呈持续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3.72%、13.74%和61.64%。客观地反映了林场森林经营管理取得的明显成效,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及森林质量的逐步提升。这主要得益于林场通过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强有力措施,使森林面积大幅度增加;同时林场加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幼龄林抚育力度,加速了森林生长速度,林分单位面积和蓄积明显增加;同时,在此期间有大部分幼龄林变为中龄林,林分蓄积明显增加。

2.3.2 各类森林面积和蓄积变化。

由表5可知,2014—2019

年林场乔木林面积、蓄积分别增加了3 696.3 hm2、142.82

万m3,净增率分别为11.34%和61.79%;竹林面积增加了5.08%,灌木林面积增加了150.34%。

2.3.3 主要树种(组)面积和蓄积变化。

2014—2019年林场森林面积净增率为13.7%,经济灌木面积大量增加,仅杉木类、经济乔木、石山灌木净增率为负。其中,经济乔木面积减少865.8 hm2,净增率为-16.0%,一般阔叶林面积增加2 860.8 hm2,增加15.5%,松类面积增加1 642.1 hm2,增加26.7%;经济灌木净增率最大,增加124.4%,速生桉增加22.0%,竹林面积增加16.2%,杉木类面积减少3.8%,石山灌木减少21.6%(表6)。

一般阔叶林面积大量增加,松类、速生桉和经济灌木增加的比例也较大,其主要原因:①对含有一般阔叶树幼树的灌木林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进行封山育林,这些地类转化为一般阔叶林;②农民侵占林地种植油茶、柑橘、柿子、李子等经济灌木,导致林场的经济灌木林面积增加;③由于速生桉生长迅速,轮伐期短,经济效益良好,近几年林场在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林地营造速生桉,杉木类、经济乔木林采伐后绝大部分更新为松树或桉树林,导致杉木类和经济乔木林面积减少926.2 hm2。

2.3.4 森林质量变化。

林场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由2014年的70.9 m3/hm2提高至2019年的103.1 m3/hm2,提高了45.4%,其中,杉木类提高了28.9%,松类提高了55.6%,速生桉提高了643.4%,一般阔叶林提高了25.3%,经济乔木提高了105.0%(表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