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茎葡萄蕨藻营养成分分析

作者: 刘莉萍 林素转 金刚 沈丽 周靖

长茎葡萄蕨藻营养成分分析0

摘要 [目的]分析长茎葡萄蕨藻营养成分。[方法]选用深圳某养殖场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测定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组成,分析主要营养成分。[结果]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长茎葡萄蕨藻中蛋白质含量为235.8 g/kg(以干重计)、氨基酸含量为204.7 g/kg(以干重计);其中氨基酸含量较高的为呈味氨基酸Glu、Asp、Gly,氨基酸组成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谱,长茎葡萄蕨藻的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 FAO/WHO 氨基酸模式谱,其SRC值为70.3。[结论]长茎葡萄蕨藻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具有良好的食用及相关应用前景。

关键词 长茎葡萄蕨藻;氨基酸;蛋白质;营养成分

中图分类号 TS 20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3-0197-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3.045

Analysis of Nutrient Composition of Caulerpa lentillifera

LIU Li-ping1,LIN Su-zhuan2,JIN Gang1 et al

(1. School of Applied 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Shenzhen Polytechnic,Shenzhen,Guangdong 518055;2. Shenzhen Academy of Metrology and Quality Inspection,Shenzhen,Guangdong 518073)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Caulerpa lentillifera.[Method]The protein and amino acid contents of Caulerpa lentillifera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from a farm in Shenzhen were determined,and the main nutrient components were analyzed.[Resul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mino acid content of Caulerpa lentillifera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The protein content of Caulerpa lentillifera was 235.8 g/kg(dry weight),amino acid content was 204.7 g/kg(dry weight),the amino acid ratio was reasonable and the variety was complete. Th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with higher content was flavor amino acid Glu,Asp,Gly,th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deal protein model,the total essential amino acid content of Caulerpa lentillifer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AO/WHO amino acid model,the SRC value of Caulerpa lentillifera was 70.3,and it has high nutritional value and utilization ratio. [Conclusion]Caulerpa lentillifera is rich in amino acids and proteins,with high nutritional value and edible value and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 words Caulerpa lentillifera;Amino acid;Protein;Nutritional components

基金项目 深圳市科技项目(JCYJ20170818140317993)。

作者简介 刘莉萍(1962—),女,吉林长春人,教授,硕士,从事食品安全检测研究。通信作者,副教授,硕士,从事食品安全检测研究。

收稿日期 2021-11-09

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隶属绿藻门(Chlorophyta)[1],是一种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且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等的可食用绿藻[2-5],但因其对生长环境及水质的要求高,人工养殖难度较大,目前国内仅分布于福建、海南及广东等地。现阶段国内外对长茎葡萄蕨藻的相关研究文献尚不够丰富,其食用及开发利用的多样性因此也比较有限[6-7]。该试验以长茎葡萄蕨藻为研究对象,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分析其氨基酸组成及蛋白质含量,进而评价其营养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材。长茎葡萄蕨藻来源于深圳某岸基厂房式水泥池养殖场,冷冻-80 ℃保存。 将试样用淡水冲洗清除表面残留物,再用去离子水洗3~5次。按长茎葡萄蕨藻的生长阶段特点,将藻逐一区分并对应编号,包括匍匐茎(I)以及长度分别<3 cm(Ⅱ)、3~5 cm(Ⅲ)、>5~7 cm(Ⅳ)、>7~10 cm(Ⅴ)、>10 cm(VI)的直立枝这6类样品,分别于100 ℃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后粉碎,过100目筛后,存于干燥器备用。

1.1.2 试剂。氨基酸标准混合储备液,包括天冬氨酸(Asp)、苏氨酸(Thr)、丝氨酸(Ser)、谷氨酸(Glu)、脯氨酸(Pro)、甘氨酸(Gly)、丙氨酸(Ala)、胱氨酸(Cys)、缬氨酸(Val)、蛋氨酸(Met)、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酪氨酸(Tyr)、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组氨酸(His)、精氨酸(Arg)、氯化铵(NH4Cl)18种物质混合标准溶液,每种氨基酸浓度为2.5 μmol/mL,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浓盐酸,浓度≥36%,分析纯,广州市东红化工厂;茚三酮显色液,购自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超纯水,电阻率≥18.2 MΩ·cm(25 ℃);硫酸铵、柠檬酸钠、硼酸、硫酸铜、柠檬酸、乙醇、氯化钠、硫酸钾、95%乙醇、硫酸、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1.3 仪器设备。

Kjeltec 8200凯氏定氮仪,福斯分析仪器(苏州)有限公司;L-8900高速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日本日立(HITACHI);AB204-S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公司;RX-UPTC超纯水机,上海睿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HG-9123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SA-N2-10C氮气发生器,英国PerMuta通用实验科技国际有限公司;JYL-C012多能料理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HW·SY11K恒温水浴锅,北京市长风仪器仪表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试样制备。使用多功能料理机将已烘干至恒重的6类长茎葡萄蕨藻样品分别磨成粉末后,装至密封袋中。

1.2.2 氨基酸的测定。

1.2.2.1 试样预处理。准确称取约0.02 g(精确至0.1 mg)的待测长茎葡萄蕨藻粉末于30 mL玻璃水解管中,分别加入6 mol/L的盐酸15 mL,充氮气5 min并封口,110 ℃水解22 h。将水解后的液体转移到250 mL烧杯中,60 ℃水浴蒸干,用0.02 mol/L的盐酸冲洗并倒入25 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经0.45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存于安培瓶。

1.2.2.2 标准系列溶液配制。用0.2 mol/L盐酸将氨基酸标准混合储备液稀释成浓度为0、0.01、0.05、0.10、0.20、0.40、0.50 μmol/mL标准混合工作液。

1.2.2.3 工作条件选择。

氨基酸分析仪参数设定:色谱柱为4.6 mm×60 mm(填料2622),柱温57 ℃,检测波长为570 nm(Asp、Thr、Ser、Glu、Gly、Ala、Cys、Val、Met、Ile、Leu、Tyr、Phe、Lys、His、Arg)、440 nm(Pro),柱后衍生剂为茚三酮溶液,其梯度洗脱程序见表1。

1.2.2.4 水解时间的单因素试验。

在保证长茎葡萄蕨藻样品其他处理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进行水解时间分别为8、18、22、26、38 h的单因素试验,测定对应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

1.2.2.5 试样测定。

将长茎葡萄蕨藻样品处理所得的溶液于570 nm波长检测Asp、Thr、Ser、Glu、Gly、Ala、Cys、Val、Met、Ile、Leu、Tyr、Phe、Lys、His、Arg,Pro在440 nm波长下进行检测,采用单点校正法定量分析。

1.2.2.6 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共同修订的理想蛋白质人体必需氨基酸模式谱(1973年版本)[8],分析长茎葡萄蕨藻的氨基酸营养价值。主要指标包括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EAA)、非必需氨基酸总量(NEAA)、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比值(RAA)、氨基酸比值系数(RC)和比值系数分(SRC)。

1.2.3 蛋白质的测定。

1.2.3.1 试样预处理。

参照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9] ,准确称取约1 g(精确至0.1 mg)长茎葡萄蕨藻样品放于消化管中,加入3 g硫酸钾、0.2 g硫酸铜、12 mL 硫酸,于消化炉消化,直至温度达到420 ℃,继续消化1 h,最终试液呈淡绿色近透明状,冷却后取出。

1.2.3.2 分析程序。

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预处理后的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分析程序设定为稀释液80 mL、碱50 mL、接受液30 mL、模式时间5 s、蒸馏时间5 min、消化管排空、安全模式、蒸汽量100%。

1.3 数据处理 使用Excel 2013整理测定数据、 SPSS统计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氨基酸测定

2.1.1 氨基酸测定最佳条件。

不同水解时间条件下测定Asp、Thr、Ser、Glu、Pro、Gly、Ala、Cys、Val、Met、Ile、Leu、Tyr、Phe、Lys、His、Arg共17种氨基酸总含量(以干重计),结果见表2。

由表

2可知,不同水解时间下各藻样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接近,其中水解22 h的氨基酸总量相对较大且变化趋势较平稳,故确定最佳水解时间为22 h。

2.1.2 氨基酸标准混合液测定。17种氨基酸标准混合液色谱图见图1。由图1可知,17个氨基酸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2,柱效稳定,分离效果良好。各氨基酸保留时间如表3所示。

2.1.3 标准曲线绘制。

在优化仪器工作条件下测定相应氨基酸的信号响应值,以相应氨基酸的浓度(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50 μmol/mL,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