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蒙山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保护对策

作者: 薛青亮 李路文 公维松 朱士利 李景刚

摘要 基于对临沂蒙山生物多样性的综合调研,分析了蒙山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特征及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了蒙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威胁;保护;蒙山

中图分类号 S718.557;X1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4-012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4.029

Threats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of Biodiversity about Shandong Mengshan

XUE Qing-liang1,LI Lu-wen2,GONG Wei-song1 et al

(1.Linyi Mengsha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Center,Linyi,Shandong 273304;2.Linyi Forest Wetland Protection Center,Linyi,Shandong 276000)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integrated research about the biodiversity in Mengshan Mountai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incipal character and main threat of the biodivers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erv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biodiversity.

Key words Biodiversity;Threat;Conservation;Mengshan

蒙山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西北部,属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集中,森林覆盖率98%以上,适合动植物繁衍生栖,堪称我国北方的天然动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笔者结合多年对蒙山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掌握了蒙山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了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限制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1 蒙山生物多样性特征

1.1 物种丰富多样

在植物方面,蒙山有野生种子植物764种60变种4亚种4变型[1],占山东省野生种子植物总数的55.47%[2];苔藓植物332种[3],占山东省苔藓植物总种数的65.10%[4];蕨类植物56种,占山东省蕨类植物总种数的52.83%[5]。在动物方面,蒙山已知陆栖野生兽类24种,占山东省陆栖野生兽类总种数的60.00%[6];鸟类210种,占山东省鸟类总种数的44.59%[7];爬行类12种,占山东省爬行类总种数的44.44%[8];两栖类6种,占山东省两栖类总种数的60.00%[8]。在微生物方面,蒙山已知大型真菌179种[9],占山东省大型真菌总种数的32.14%[10]。

1.2 重点保护物种多

蒙山树种中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树种4种,占山东省属国家级保护珍稀濒危树种总种数的26.67%[11];列入山东省珍稀濒危树种有19种,占山东省珍稀濒危树种总种数的24.68%[12]。蒙山特有的树种有3种,占山东特有树种总种数的20.00%[13];分布有8种山东特有的蕨类植物,占山东特有蕨类植物总种数的66.67%[14],数量稀少,也属于重点保护的物种。另外,蒙山还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占山东省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总种数的17.27%[7]。

1.3 植物区系成分复杂

蒙山种子植物属的区系类型有15大类及12个亚型,种的区系类型有13大类及15个亚型,几乎与整个华北地区的相同[1]。该区系地处华东、华北及东北植物区系交汇处,人工成功引种的种类较多,如引种的水杉(Metasequoia Hu & W. C. Cheng)、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iere) J. Houzeau)、刚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 var. viridis R. A. Young)等南方种类,引种的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 ex Endl)等北方树种,以及引种的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 (Lamb.) Carr]、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等国外树种,既有温带成分,又有热带、亚热带及跨区分布成分,相互渗透,区系成分复杂。

1.4 古树名木众多

蒙山古树名木有1 398株,达44种之多,其中有2 000余年树龄的汉代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 Franco],1 300余年树龄的唐代银杏(Ginkgo biloba L.),1 000 余年的宋代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和国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 (L.) Schott],700余年的元代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ims)Sweet],500余年的明代酸枣树[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 Hu ex H.F.Chow]和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ere),200余年的清代白玉兰(Michelia alba)和皂角(Gleditsia sinensis),100余年的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 DC)和流苏树(Chionanthus retusus)等。

1.5 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蒙山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甸、农田、湿地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又分为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叶和落叶混交林等。蒙山山巅主要为油松林、落叶松林,山中部主要为赤松林、黑松林、麻栎林、刺槐林,山麓则主要为栗林。落叶阔叶林主要为刺槐林、栓皮栎林、麻栎林、杂木林等。

2 蒙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主要威胁

2.1 自然灾害

雷电、暴风雨、干旱、冰雪等自然灾害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会造成动植物资源受损。2014、2015年蒙山区域持续干旱造成树势衰弱,2015年冬季的严重冻害加剧了树木衰弱趋势,2016年夏季的暴风雨造成蒙山大面积刺槐倾倒,雷电还会引发山火,这些都对蒙山生物多样性带来不利影响。

2.2 病虫害

自然灾害导致树势衰弱,使得树木抵御有害生物能力薄弱,近几年蒙山区域病虫危害呈易发频发趋势,特别是2016年暴发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sinensis),虽及时采取了打孔注药等防治措施,但也造成了大面积松林死亡,使得生物栖息环境受到威胁;同时,受资金、采伐限额、运输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林区病死树、衰弱木清理难度大,次期性害虫多有发生。临沂临沭县、莒南县已发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对于蒙山来说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2.3 森林火灾

蒙山区域森林面积广阔,林下可燃物较厚,加之旅游发展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游玩,给森林防火带来巨大威胁,2005年蒙山百花峪曾发生学生游玩时玩打火机引发的火灾,造成31.67 hm2山林过火,烧死、烧伤树木45 125株,直接经济损失达981 057元[15]。林区内有些住户未迁出,生活用火存在巨大的火灾隐患,2013年蒙山柏林镇集体林场曾因生活用火引发火灾,过火面积13.53 hm2,烧死、烧伤树木7 000 余株,直接经济损失达130余万元[16]。另外,蒙山区域的居民有三月三进庙烧香、清明和十月一上坟烧纸的习俗,很多庙宇和坟地在林区之内,容易引发山火,2016年蒙山大洼区域曾发生过因上坟引发的火灾。火灾发生后,森林生态环境急剧变化,往往需要几十年才能得到恢复。

2.4 人造林树种结构单一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大林场职工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大规模的造林,由于当时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人工造林树种结构单一。单一的树种结构容易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并且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火灾,对某一树种带来危害,会导致该林分的重大损失。

2.5 旅游开发

蒙山现已开发了龟蒙、云蒙、天蒙等多个景区,为设置悬崖栈道、旅游道路等设施,一些乔木、灌木遭到砍伐,植被有所减少,使得景区的植被种类明显少于自然区的植被种类。旅游线路、设施等的设置,使得原本连续的生物栖息地破碎化,影响了动物的生存。大量涌入的游客扰乱了动物的繁殖习性,影响到动物种群的繁衍进程,使得景区的动物种类明显少于自然区内,严重的会造成物种的灭绝,如狼(Canis lupus)在蒙山已连续多年不见。

2.6 非法偷猎采挖

蒙山区域的古树名木、野生物种资源丰富,这些物种往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且它们多处于深山远坡,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盗采盗伐、偷捕偷猎现象时有发生,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另外,蒙山周边居民还有食用野生动植物的习惯,在口舌之欲驱动下进行偷猎偷捕、盗采盗伐,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2.7 外来物种入侵

旅游开发使得人类活动日渐频繁,人类有意或无意将外来物种带入蒙山的可能性加大,存在外来物种入侵威胁,目前已发现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日本松干蚧、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等外来有害生物。

2.8 其他威胁

蒙山周边的有些居民为了增加收入,在林地内毁林开垦、开荒种菜、种粮及其他农作物,存在滥砍滥伐或采用环剥树皮、掘断树根及过度修枝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林地被非法占用、蚕食和破坏,给生物栖息地带来不利影响。

3 蒙山生物多样性高水平保护建议

3.1 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高水平生态保护助推实现高质量发展。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生态旅游的关系,开发全过程保护生态环境,达到既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又保护蒙山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目的。编制蒙山生态文明实践区国土空间规划,明确市直有关部门、蒙山各县、经营管理主体保护职责,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划定生态红线,禁止与保护无关的开发活动。严格落实《蒙山保护总体规划》,突出加强重点区域、重点物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启动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如生态修复规划、全域综合整治规划、森林防火规划等,突出规划引领。对整合完成后的自然保护地重新勘界立标,严格遵循相关管护要求。突出两山价值转换,严格项目准入,以全域旅游为核心,构建与生态农业、现代手工业高效融合的绿色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

3.2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投入

为了更好地保证蒙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政府应加大对蒙山的资金投入,同时还要吸引社会资金的流入。各级政府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并给予经费安排;各有关部门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列入该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并安排经费;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中,给予相应的财税补偿和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投融资机制,拓宽筹集保护资金的渠道和领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