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培优背景下农林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作者: 李逢振 张雯亭摘要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也是农林高职院校承接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具体工作。介绍了农林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分析了该团队建设现状,解析了团队内涵,探讨了该团队建设路径,期望通过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来提升农林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综合实力,推动我国农林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提质培优;高职院校;教师团队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4-027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4.067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Cultivating Excellence
LI Feng-zhen, ZHANG Wen-ting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 Hengyang, Hunan 421005)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is the key task of the national action plan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cultivating excelle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 is also the specific work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undertake the action plan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cultivating excell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m construction, analyzed the team connotation and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team,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and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schoo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in China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Key words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cultivating excellence;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eacher team
十九大以来,国家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改革方案,不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水平。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同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2],从目标任务、基本原则、立项条件、建设任务、进度安排、保障措施6个方面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2020年9月,教育部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3],该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明确指出到2023年遴选出36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由此可见,教师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关键力量,是推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4]。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实践,是高职院校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1 农林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
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办学特色日益鲜明。农林高职院校是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三农”发展、培养农林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应该重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
1.1 整合教师资源,形成教学合力
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可以有效改变高职院校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现象,通过学校科学规划、整合校内外专兼职教师资源,形成教学合力,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成能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取得标志性成果,引领学校乃至区域、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高水平、结构化团队。为夯实团队建设基础,各农林高职院校必须从以下3个方面做好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顶层设计工作:一是做好优秀人才引进工作;二是做好教师队伍培训工作;三是做好团队规划和建设方案。
1.2 转变价值取向,聚焦主责主业
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在一定场合以一定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行为倾向,它来自行为主体的价值体系、价值意识,人每一种具体行为的取向或定向都是各种具体价值取向综合作用的结果[5]。由此可见,价值取向对于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目标、工作态度和工作投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农林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承担着传统涉农、涉林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缺少服务“三农”、投身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热情,必将影响其专业教学效果。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可以通过团队教师相互影响和促进来凝聚团队力量,潜移默化地引导教师价值取向的转变,使教师将工作重心聚焦在职业教育主责主业。
1.3 推动体制变革,提升办学实力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就是要改变传统农林高职院校以二级教学院部、教研室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模式,广泛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为适应提质培优行动的需要,将原来制约教师发展的制度模式打碎重塑,通过优化完善人才引进激励制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课程教学评价制度和教学团队管理制度等,推进农林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有效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任务,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农林高职院校办学实力。
2 农林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状分析
2.1 教师缺乏团队意识
新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对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良好团队意识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纵观各农林高职院校,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们潜意识认为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往往很少进行沟通交流,缺乏团队意识,这导致既无法提升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又对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造成了影响。
2.2 团队缺乏领军人才
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承担着“提出愿景、战略布局、资源整合、队伍管理”等职责[6]。一直以来,我国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导致受教育者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从而导致农林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时很难招聘到团队所需的领军人才。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急需能够承担组织协调、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产教融合的团队领军人才来合理规划团队发展方向、制定团队建设方案[7]。高水平领军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农林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
2.3 团队缺乏保障机制
农林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改变了传统以教研室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模式,团队教师来源更加复杂,团队建设任务更加繁重,这些都对学校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中很少有专门针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管理制度,缺乏对团队教师人员编制、经费投入、教学监管、考核评价和奖励激励等方面的保障机制,严重影响了团队教师的积极性,导致部分团队建设进展迟缓、流于形式,建设成效未达到预期目标。
3 农林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内涵解析
建设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的重点任务,是农林高职院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落脚点。因此,必须准确理解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内涵。
3.1 含义
团队理论最早应用于学校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中小学首次出现团队教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团队理论得到进一步推广,逐步在美国高等学校出现。我国学术团队或教学团队在一些高校的出现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过近10年的发展,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在国内各大高校获得了极大的关注,随着一批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组建和遴选,对于整合我国高校教育资源、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于教学团队的含义,国内不同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界定。刘宝存[8]认为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曹晔[9]认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立德树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基于德艺双馨、知行合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围绕某一教育教学改革任务开展工作,由共同负责、分工协作、责任明确、能力互补、创新发展的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笔者认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为己任,由专业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组建的一个具有优良思想道德素养、扎实专业理论知识、熟练实践操作技能的高水平教学实践共同体。它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2 基本特征
任何一个团队的组建目的都是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每一位团队成员的个人力量,突破局限,从而取得“1+1>2”的效果。通过对相关政策的审视和团队含义的解读,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一是规范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学校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通过整合校内外教师资源,规划组建的具有特定目的的正式教师组织,其必须符合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二是协同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一个具有凝聚力、向心力且成员间紧密协同合作的团队。这个团体有着高度的凝聚力,成员间能进行密切合作与协同[10]。三是专一性。任何一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主责主业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四是标志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一个由高素质教师组建、具有高水平专业教学能力、产出标志性教育教学成果的共同体。五是创新性。创新性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区别于以往专业教学团队的最显著特征,它要求团队教师要创新性、开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构建新的课程模式、开发新型活页教材、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充分彰显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