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作者: 徐尚昭 陈斌 周阳阳 王晨光

矿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遥感监测研究0

摘要  以广东省大宝山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2005—2019年Landsat TM/ETM/OLI多时相遥感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算法和地统计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2005—2019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大宝山矿区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变化时空差异显著,其中2005年总体植被覆盖度最高,中等及以上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为24.84 km2,占比为78.13%;2019年中等及以上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达到最小值,仅为20.77 km2,占比65.34%。整体来看,中等以下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呈现增加态势,中等及以上植被覆盖度面积逐渐减小,一定程度上表明矿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有所下降。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多时相;遥感监测;大宝山矿区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5-0046-05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3.05.01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Vegetation Coverage in Mining Area—Taking Dabaoshan Mining Area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XU Shang-zhao1,2,CHEN Bin1,2,ZHOU Yang-yang1,2 et al

(1.Research Institute No.290, CNNC/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Nuclear Radiation Tracking Research,Shaoguan,Guangdong 512029;2.Guangdong Provinci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Radioactive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Shaoguan,Guangdong 512029)

Abstract  Taking Dabaoshan mining area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Landsat TM/ETM/OLI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data of the study area from 2005 to 2019, the normalized vegetation index algorithm and geostatistical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were used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coverage in the study area from 2005 to 201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t different levels in Dabaoshan mining area is significant in the past 15 years.Among them, the overall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the highest in 2005, and the area of medium and above medium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24.84 km2, accounting for 78.13%. In 2019, the area of medium and above medium vegetation coverage area reached the minimum, only 20.77 km2, accounting for 65.34%. On the whole, the area of medium and below-medium vegetation coverage area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area of medium and above-medium vegetation coverage gradually decreased, indicating to a certain extent that the overal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of the mining area was declining.

Key words  Vegetation coverage;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Multi-temporal;Sensing monitoring;Dabaoshan mining area

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是践行国家“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矿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矿山开采活动对矿区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在短期内难以修复,因此如何在开采矿产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是建立绿色矿山和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当前,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开展矿山资源监测和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并不少见。如张焜等[1]基于2008—2010年3期SPOT5遥感数据,对察尔汗盐湖区矿产地质环境及资源开发状况进行了监测研究;于博文等[2]基于高分卫星数据,对京津矿山进行了遥感地质调查与监测研究;杨伟光等[3]选用WorldView-2遥感数据,对罗布莎矿山开发状况和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进一步揭示了矿山周边环境变化原因;何芳等[4]利用2010和2013年2期高分影像,对木里煤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和承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矿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Sun等[5]基于NOAA/AVHRR遥感数据,对近30年来我国117个大城市植被覆盖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从研究内容上来看,现有研究多集中以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治理[6-8]、矿山占地变化监测[9-10]、矿山地质灾害[11-14]、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15-19]等研究为主;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现有研究以无人机技术[20-22]、激光雷达技术[23-24]、摄影测量[25]等技术方法为主。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绿色矿山是一种全新的矿山发展理念和模式,贯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宝山矿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建于1958年5月,1966年10月建成开始投入生产,由于长期开采,周围植被覆盖度急剧下降,生态环境质量遭受严峻挑战。基于上述思考,该研究结合2005—2019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对大宝山矿区植被覆盖度进行反演,并对矿区植被覆盖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矿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和矿区植被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大宝山矿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与翁源县两县交界处(图1),始建于1958年,是广东省露天开采的大型多金属矿山,也是我国南方钢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大宝山矿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雨热同期,年均气温17 ℃,年降水量在2 000 mm以上。区域内矿产自然丰富多样,蕴含有铁、铜、硫、铅和锌等17种矿产资源。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植被类型以典型常绿落叶林为主。自1966年矿区建成投入生产以后,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矿区大量原生植被遭到破坏,随之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矿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大宝山矿区周边环境污染问题,2013年按照省政府批示,当地相关主管部门开始对矿区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工作。

1.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为最大程度上减少云量干扰后续植被覆盖度反演结果,该研究选取2005—2019年7—9月份天气晴朗无云或者云量较少的Landsat 卫星影像,用于后续植被覆盖度反演提取研究。通过筛选对比分析,最终选取研究区2005、2013和2019年3景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为30 m。影像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http://www.gscloud.cn/),然后通过几何校正配准等预处理工作,裁剪得到研究区多时段遥感影像。

1.3 分析方法

1.3.1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指数是用来表征地表绿色植被覆盖度高低的一项量化指标,通常由搭载热红外和近红外的卫星遥感数据反演计算得到,由于它仅依赖影像像元光谱信息,因此应用较为广泛。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将植被指数进行归一化,它可以在统一阈值范围内表征植被覆盖度大小,通常在-1~1,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NDVI= NIR-R NIR+R  (1)

式中,NDVI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IR为传感器的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R为热红外波段的反射率。通常绿色植被覆盖区NDVI在0.2~0.8,值越大表示地表植被覆盖度越高。

1.3.2    植被覆盖度。

为更加直观反映出研究区周边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该研究采用像元二分法来计算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大小。像元二分法是将地表植被看成是由植被和裸土2种土地利用类型组成,即研究区内地物像元均可以用植被或者裸土之一来表示,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fc= NDVI-NDVIveg NDVIveg-NDVIsoil  (2)

式中,NDVIveg表示植被覆盖区域的NDVI,NDVIsoil为无植被覆盖的裸土地表NDVI。

NDVIsoil= Fgmax×NDVImin-Fgmin×NDVImax Fgmax-Fgmin  (3)

NDVIveg= 1-Fgmax×NDVImin-Fgmin×NDVImax Fgmax-Fgmin  (4)

式中,Fgmax、Fgmin分别表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其值通常在0~1。该研究采用植被覆盖度均值来表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和空间变化特征,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fci=  n j=1 fcij n  (5)

式中,fci为研究区第i年植被覆盖度的均值;fcij表示第i年中第j个像元的植被覆盖度;n表示研究区像元总数。参照已有研究[26]并结合研究区实际,将植被覆盖度划分成5个等级,具体如表1所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NDVI时空变化特征

在ENVI 5.3中,通过公式(1)计算得到研究区各时期NDVI空间分布图(图2),研究发现大宝山矿区NDVI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林地区域,NDVI

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矿山开发核心区的裸土区域。2005—2019年研究区NDVI最大值和平均值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其中2005年NDVI最大值、平均值均达到最大,分别为0.677 1、0.395 9,2019年NDVI最大值、平均值均最小,分别为0.527 5、0.245 6,这表明研究区植被NDVI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反映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现下降趋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