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类型老年人康复景观植物应用研究

作者: 吴菲 胡立辉 崔玉莲 刘智玮 徐雨晴 陈春玲

4种类型老年人康复景观植物应用研究0

摘要  阐明了康复景观的基本概念,总结了老年人康复景观设计原理及植物应用的原则,根据前期对北方地区150种康复景观植物进行的AHP评价结果,梳理了适合健康、半失能、失智及孤寡4类老年人的康复景观植物,重点推荐了适合健康老人的植物:荷花、二乔玉兰;适合失智老人的植物:桂花、薄荷;适合半失能老人的植物:石榴、银杏;适合孤寡老人的植物:蜡梅、太平花。

关键词  康复景观;健康老人;半失能老人;失智老人;孤寡老人;植物应用

中图分类号  S 7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5-0093-10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3.05.02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pplication of Plants in Healing Landscape for Four Kinds of the Elderly

WU Fei1,2, HU Li-hui3, CUI Yu-lian1 et al

(1. Beijing Botanical Garden, Beijing 100093;2. Beijing Floricultu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re, Beijing 100093;3.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basic concept of rehabilitation landscape.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plant application for rehabilitation of the elderly we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AHP evaluation results of 150 kinds of rehabilitation landscape plants in Northern China, the rehabilitation landscape plants suitable for the healthy, semi-disabled, retarded and widows and orphans were sorted out, and the plants suitable for the healthy elderly were mainly recommended: Nelumbo nucifera, Yulania × soulangeana;suitable for the lost wisdom elderly: Osmanthus fragrans, Mentha canadensis;suitable for the semi-disabled elderly: Punica granatum, Ginkgo biloba;suitable for the lonely elderly: Chimonanthus praecox, Philadelphus pekinensis.

Key words  Healing landscape;The healthy elderly;The semi-disabled elderly;The lost wisdom elderly;The lonely elderly;Plants application

我国老龄化现象严重,随之带来癌症、冠心病、白内障、老年痴呆症等疾病,如何让老年人生活更便利是我国为人民创建美好生活的主要内容。老年人由于不同的身体疾病,使得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对居住环境有着不同的需求。而康复景观的设置能一定程度上舒缓其焦虑的情绪,潜移默化地改善病症,进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和谐中国、绿色中国的建立。

“康复景观”一词最早出现于欧美国家,是指利用自然元素(如植物、水流、土壤等)构成的能激发人际沟通欲望,改善不良情绪,取得正向效果的环境[1]。杨欢等[2]研究认为,康复景观是通过栽植植物花卉,融入人文历史因素而营造出的区域景观,对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可改善人们身心健康,减轻压力等。养老院、居民小区的休闲景观以及能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园林绿地等都可定义为老年人康复景观。

植物是康复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因子,植物能够提供丰富的感官享受,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及嗅觉等。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康复景观植物应用对不同类型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如下: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重视适老型景观,发达国家针对老人的康复景观设计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出现了相当一批成功的设计实践案例。欧洲、日本、美国等国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较快。目前,发达国家已经逐渐细化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进行深入研究,为各种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多样化的专业照护单元。Kamp[3]编写的Healing Garden对康复花园的概念与类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附有大量的康复花园实例介绍,为计划修建康复性户外空间的甲方和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及实践资料,其中,圣布里吉德医院花园、布伦特里康复医院庭院等多处案例属于失智老人康复花园。

我国对老年人康复景观的系统性研究和关注较晚,但很早就涉及景观养生的知识。我国早期的园林配置理念中经常提及养生植物,但这些理念不具系统性。对年龄、身体状况及文化背景等不同特点老年群体的需求及研究不够细致,且对适宜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康复景观植物应用研究更为少见。谭笑[4]从疗养保健、五行养生的角度,提出了康复景观中植物品种的选择与配置方式。龚维超等[5]从老年人需求的角度出发,以相关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结合我国现代和传统的养生景观设计方式,从康复性植物配置的角度,为当代中国老年人康复景观设计提供了研究思路和重要参考。吴琼[6]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并结合相关理论,概括出7个方面的老年人康复景观设计方案。孙振宁等[7-8]对失智老人的特殊需求进行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探索出一套专门针对我国失智老人的康复花园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李灏萌[9]通过对养老社区户外景观环境的实地调研,借助老人观赏需求提出了多层次绿化空间设计以及多角度静态观赏性景观设计,让老人体验到丰富视觉观赏效果的同时达到改善身体和心理的目的。

目前我国适老型康复景观植物应用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康复景观植物应用对老人的重要作用尚未得到足够重视,项目实践上也存在植物种植层次单一,植物景观大多雷同,缺乏老年人的专适性等问题。因此,对适老型康复景观植物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十分必要,根据不同老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需求,满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以期构建高品质的适老型康复景观,以提高各类老人的生活幸福感。笔者在前期形成科学的康复景观植物评价体系,并筛选出适宜北方地区种植的康复景观植物种类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宜健康、半失能、失智及孤寡老年人的康复景观植物种类,以期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园艺疗法师、康复景观设计人员、高校师生等提供可参考的植物名录。

1 老年人康复景观设计原理及植物设计原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水平下降,感官能力逐渐丧失,运动技能不断衰弱等。

生理方面,感官系统机能的下降影响了老年人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上的感官能力,出现视力下降、色感模糊、听力衰退、嗅觉和触觉减弱等情况;此外,老年人中枢神经、肌肉与骨骼、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对相应疾病的抵抗能力也随之下降,从而造成绝大多数老年人常年遭受各种慢性疾病带来的痛苦。

社会、心理方面,生理机能的衰老容易激发老年人的负面情绪,使他们变得更为敏感,易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和情绪波动。社会角色和经济地位上的转变也成为绝大多数老年人不得不面对的普遍问题,使之更怀念过去,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他人的尊重。老年人在这种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失落感、孤独感、自卑感及忧郁感的产生,因此,对亲人朋友的依赖感随之上升,渴望与他们经常联系,得到相应的关怀与关注[10]。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和相关书籍,梳理出康复景观设计可参考的理论,主要包括压力恢复理论、“亲生命性”的假说[11]、注意力恢复理论、环境-行为理论、环境-行为-神经理论等(表1)。同时梳理了美国、英国、瑞士等国的康复景观设计案例(表2),总结了其服务人群、重点设计要素、植物设计的原则、特色细节,以及在这些康复景观中开展的园艺疗法活动内容等。

2 针对4种类型老年人的康复景观植物应用

Marcus等[12]研究提出康复花园设计的15种原则:①创造更多锻炼和运动的机会;②提供多种选择,可觅私密空间,恢复行为能力训练;③促进聚会交流的场所及设施,强化社会交往;④融入自然;⑤可知性;⑥可接近性;⑦亲和性;⑧安静;⑨舒适;⑩积极向上的艺术性;B11探索性;B12目标点;B13私密性;B14全景;B15易于维护。

针对老年人的景观设计应充分建立在老年人的兴趣与需求之上,并符合安全和舒适的条件,以便成为受老年人青睐的空间。Calvin等[13]研究指出,人类发展于自然,导致人类会对熟悉的树木和花朵、山川等自然景物存在普遍的强烈偏好。康复景观中种植的植物应尽量种类丰富,一年四季都能给老年人提供充分的自然乐趣。园艺疗法主要借用的治疗媒介是植物,因此植物的无毒无害是安全的大前提。观赏和接触丰富的植物类型也能更好地刺激人的感官功能;治疗型植物可以舒缓神经,调节身体指标,而象征性的植物可以从潜意识方面帮助人恢复精神。

4类老人在运动机能、感官机能和记忆机能方面有着不同的特征和需求,他们对植物景观也有着特殊的需求:

(1)健康老人是指身心健康,或有慢性病症,能独立正常生活的老人。着重选用强生健体的芳香植物,营造适应老人调节机能的微气候环境。

(2)失智老人通常是指在老年时期出现渐进式的智能退化,轻时影响患者的认知交往能力,重时影响生活能力。“失智症”中最主要的一种类型是阿尔兹海默症。着重于强化环境刺激,营造清晰的认知地图和增强植物景观的视觉通透性,能够营造利于老人形成清晰认知地图的空间环境,防止老人户外活动迷路现象的发生。

(3)半失能老人是指失去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主要是生理机能的衰退或丧失,需要依赖他人协助完成日常生活动作。着重于使用不同高度的植物景观以及不同触感的植物,可以使他们不用弯腰或下蹲,即可近距离接触丰富的绿色植物,可以丰富老人的户外活动体验。

(4)孤寡老人是指身心相对健康,与健康老人的区别在于,由于独居生活(单身、丧偶、子女长期在外等情况),缺乏情感支持,有孤独、寂寞等不良情绪的老人。相比芳香、药理植物的物理治疗,乡土树种更加富有情感色彩,是对心理的治疗。他们需要一种事物作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富有生命的乡土植物更容易被寄托。

2.1 适合4种类型老年人康复景观的植物种类

笔者按照上述原则选择了150种植物进行了评价。通过实地观察并结合AHP评价模型[14]选出86种观赏效果较佳的适合北方地区应用的康复景观植物(表3),其中排名前30的分别是:荷花、桂花、蔷薇、樱花、白玉兰、玫瑰、银杏、梅花、月季、太平花、蜡梅、牡丹、石榴、二乔玉兰、齿叶薰衣草、西府海棠、竹子、美丽月见草、美人蕉、碧桃、芍药、大花飞燕草、金鸡菊、木茼蒿、连翘、耧斗菜、油松、萱草、金盏花、紫罗兰。这些得分较高的植物,应该大力提倡应用于康复景观造景中。针对健康老人、失智老人、半失能老人及孤寡老人这4种类型,筛选出代表性的康复景观植物(图1~8)。

排名前30得分较高的植物,应该大力提倡应用于康复景观的造景中,其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东方文化底蕴,能激发老年人的回忆与认同感。

荷花、桂花、月季、牡丹、梅花等属于我国十大名花,石榴象征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白玉兰、西府海棠、迎春花、竹子、蜡梅等为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常用植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且是文人墨客诗词歌赋较多的植物,被赋予特殊的涵义:如,古朴苍劲的松柏,寓意强韧英勇;刚直有节的竹,寓意挺拔清高,潇洒俊逸;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寓意质朴廉洁;鲜艳粉嫩的碧桃(桃花),寓意幸福美满,与“李”相提象征传道授业,“桃李满天下”,此外,其果象征长寿;香雅高贵的桂花,象征吉祥胜利,增强对自我的认知。这些印刻在我国老年人心灵深处的植物能够唤起老年人美好的记忆,引发老人的文化认同感,对其身心健康和康复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在养老机构中加以应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