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壤区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龙云 杨湘粤 刘保平

南方红壤区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研究0

摘要 不同规模农户的积极行为响应是农村耕地尤其是脆弱型耕地质量保护长期可持续的重要保障。基于南方红壤区湖南省邵阳市的320份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不同规模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规模农户比小农户实施更多的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政府管制、绿色生产补偿、性别和社会网络是影响规模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主要因素;政府管制和性别是影响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大力培育规模农户,充分发挥规模农户的带动作用,同时对不同规模农户实施差异化的激励措施。

关键词 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规模农户;小农户;影响因素;南方红壤区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6-0216-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6.050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 in Southern Red Soil Area—Based on a Survey of Farmers of Different Scales in Shaoyang City

LONG Yun, YANG Xiang-yue, LIU Bao-ping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 and Law,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Hunan 421001)

Abstract The positive behavioral response of farmers with different scale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long-term sustainable quality protection of rural arable land, especially fragile arable land.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data of 320 farmers  in Shaoyang City of Hunan Province in the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By constructing binary Logistic model,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s of farmers with different sca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large-scale farmers carry out mor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s than small farmers;government regulation, green production compensation, gender and social network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large-scale farmers’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gender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 of small farmers.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uggests:vigorously cultivate and support small farmers to grow into large-scale farmers,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large-scale farmers in protec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and implement differentiated incentives for farmland quality protection.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Large-scale farmers;Small farmers;Influencing factor;Southern red soil area

耕地质量保护是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由于自然环境因素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土壤酸化、肥力下降现象严重,导致耕地质量下降明显,严重影响了红壤区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十八大以来,政府高度重视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强调要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和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加强耕地质量监测,2021年11月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又一次明确要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近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多次强调耕地质量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对脆弱型耕地和脆弱型土壤区的保护。脆弱型耕地是指当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时,抗干扰能力较弱的耕地[1],大片脆弱型耕地的集合构成脆弱型土壤区,南方红壤区属于八大脆弱型土壤区之一[2]。邵阳市耕地以红壤为主,属酸性土壤,养分贫瘠,抗干扰能力较弱[3],属于脆弱型耕地。农户是耕地质量保护的直接利益主体,农户的行为响应是耕地质量保护效应长期可持续的根本保障,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基于南方红壤区的实地调研,对该区域的不同规模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是不同地域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学术界关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3个方面。第一,环境治理政策、经济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策、农地流转等。赵领娣等[4]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研究发现,环保政策执行力度提升有助于耕地质量保护;梁謇[5]认为经济政策如经济补偿和政府管制等措施将通过减少或增加农户的经营成本,对规模农户采用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具有促进作用;费红梅等[6]基于黑土区的调研数据分析发现,政府管制的刚性作用可以有效推进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左喆瑜等[7]基于世界银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研究发现,绿色农业补贴政策推行早期能够提升耕地质量保护行为采用率;龙云等[8]认为随着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的深入和制度的完善,农户对转入地会实施更多的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农地流转增强和扩大了地权稳定性和农地规模,地权稳定性是影响转入地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关键因素[7]。第二,农户及家庭特征等内部因素。农户年龄会影响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采用[10],受教育程度、农户的风险偏好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产生影响[11],李卫等[12]基于调研数据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数量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产生影响。第三,生产规模和土壤肥力等土地特征因素。霍瑜等[13]认为,农地规模是农户生产决策考虑的重要因素,农地规模的扩大有利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实施;王江雪等[14]研究表明,农地规模对农用化学品投入的减量作用仅在农地规模处于中等水平时显著;农地规模对化肥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5],而农地细碎化阻碍了农业技术利用效率的改善[16],土壤肥力情况直接影响农户的行为决策[17]。另外,南方红壤区土壤质地黏重,透水性差,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18]。红壤区农户经济行为影响耕地质量保护,包括从业选择行为、土地流转行为、耕作行为、利益驱动行为等[19],由于红壤区农业生产的经济收入较低,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更容易产生土地利用不合理行为。而目前关于红壤区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还比较缺乏。

由上可知,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受政策、经济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和农户及家庭特征因素的影响,地块特征如农地规模和质量也有重要影响。但不同地域不同规模农户的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尚未有定论,同一地域不同规模农户的影响因素有何差异也仍然值得商榷,尤其缺乏以南方红壤脆弱型土壤区为对象的相关研究。基于此,该研究根据湖南省邵阳市的田野调查数据,建立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不同规模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适合该地区的不同规模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激励措施,为当前耕地质量保护提供微观理论支持及实践经验借鉴。

1 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1.1 相关概念

1.1.1 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是指有利于耕地质量保持或提高的生产行为[20],例如秸秆还田、有机化肥、测土配方施肥等。调研地湖南省邵阳市自2005年以来相继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和秸秆还田综合利用补贴试点政策,因此该研究的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即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2种行为。

1.1.2 不同规模农户。不同规模农户是指生产经营规模存在明显差异的农户。该研究把不同规模农户分为规模农户和小农户。根据世界银行对小农户的划分标准[21],将种植耕地面积在2 hm2以下的农户界定为小农户,将种植耕地面积在2 hm2及以上的农户界定为规模农户,规模农户包括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这样区分的原因是:根据调研地农业相关部门信息,种植业农户耕作面积在2 hm2及以上具备申请农业补贴的资格,这样区分能够有效反映当地政策效果,有利于政策效果评估,且邵阳市属于丘陵地区,农地平整度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机械化条件偏差,不利于农地大规模流转和承包,以2 hm2为标准区分规模农户与小农户比较能够反映规模的明显差异即不同规模。

1.2 理论分析

不同规模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源自成本收益原则。由于生产规模差异,在规模效应和农户风险决策效应的作用下,不同规模农户实施不同的生产经营决策和投入,最终导致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差异。不同规模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产生的原因有:第一,规模农户规模化经营,规模效应使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实施的单位面积成本降低,而获取生态补偿的总量较多,而小农户相反。第二,小农户务农收入占其总收入比例小,其生产经营决策会呈现出明显的风险规避特征,而规模农户的务农收入相对较高,当农户的务农收入增加或者经济富裕后,其风险规避态度会有所改变,会愿意接受新的农业生产投入形式。第三,规模生产的目的是销售农产品以获取利润,市场绿色需求刺激要求生产者绿色生产,而小农户自给自足式生产受市场影响较小。因此,该研究提出规模农户比小农户更愿意采用耕地质量保护行为。

影响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第一,政府管制和绿色生产补偿是影响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根据外部性理论,政府管制和绿色生产补偿通过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影响农户的决策行为,政府管制着重于生产行为,通过对破坏耕地的行为进行惩罚影响其成本收益感知以达到保护耕地的效果,对所有农户均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考虑到小农生产的脆弱性,小农户对管制惩罚更加敏感,因此,政府管制对小农户的行为影响更大。绿色生产补偿是对农户实施耕地保护行为的激励措施,由于规模农户的耕作面积大于小农户,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能够获得绿色补偿的总额也更多,因而激励效果更明显,而小农户生产规模小,目前生态补偿额度还不足以抵消其实施耕地保护行为所付出的成本,因此,激励效果不明显。第二,生产规模和土壤肥力是影响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土地特征因素。生产规模和土壤肥力等土地特征影响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成本收益,规模越大,土壤肥力越低,农户耕地保护投入越多,但随着规模效应的产生,其单位面积成本会有所下降,而所获得的收益总额增加,规模扩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实施,土壤肥力越低越能促进农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以提升耕地质量。第三,年龄、性别、健康程度、文化程度、家庭总人数、人均收入和社会网络是影响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个人及家庭特征因素。根据农户行为理论,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其决策行为是在自身资源约束下做出的最优选择,以期获取最大的收益和付出最小的成本,且农户内部特征能够持续稳定地影响农户的生产行为。年龄越大,越依赖于过往经验和传统生产模式,不愿意接受新型技术,而男性相比于女性更愿意接受新事物,兼业导致农户收入并不唯一,其对农业收入的依赖程度降低,无心顾及农地保护,劳动力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必要因素,生产规模越大,对劳动力的要求越高,而规模农户兼业直接导致其生产精力和劳动力不足,对其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更大,规模农户的社会活动相对更多,社会网络对规模农户的作用更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