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作者: 高睿 沈文正 贾燕青 张中世
摘要 课程思政是课程建设的崭新主题,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高职院校动物微生物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方法及思政教学的考核评价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为相关课程的思政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6-0267-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6.062
Explora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Animal Microbiolog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AO Rui, SHEN Wen-zheng, JIA Yan-qing et al
(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Yangling,Shaanxi 712100)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s a new topic of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reform.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animal microbiology course of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f the related cours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imal microorganisms;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当前我国畜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不断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对从事畜牧兽医专业工作的人员也提出了基础知识扎实、岗位操作规范、对前沿技术和理论有所掌握、持续学习能力强的新要求[1]。因此,对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4]。作为旨在培养掌握生产知识和相关技能,能胜任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急需在课程教学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推动每门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5-7],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该研究从新时期人才培养和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着手,以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3个方面为主,进行“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探索,将思政元素与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融合,以期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格局。
1 课程思政建设
动物微生物学主要讲授动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和技能,预防、诊断、治疗动物疾病和人兽共患病,保障其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及畜牧业生产。作为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平台理实一体化课程,动物微生物学开设于一年级第二学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以一年级的动物解剖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为二、三年级的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以及动物疫病检验与化验等专业核心课程做好学科知识储备。动物微生物学课程能力与该专业的多个岗位能力、岗位技能相衔接。在该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动物微生物学在价值引领、职业道德、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起着奠基性的作用。
1.1 课程思政团队建设
为了实现立德树人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协同,选择政治修养深、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校内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行业带头人及思政课老师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充分体现校内外人员结合、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结合的“双结合”团队建设思路,保证了全员思政教育、深刻认识思政教育、全面把握思政教育的有力推进,在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中体现“三全”育人理念。
“双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整合各个团队成员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势,发挥团队协作效应,从思维能力、学习方法、情感归属、职业素养、意识形态、政治修养等方面构建内容丰富、层次分明、主题鲜明的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如,专业课程教师发挥自己学科认知系统全面的特点,梳理本课程中的学习方法、专业思维、持续学习等能力培养内容;企业技术骨干发挥自己对职业岗位要求明确,重点清晰的特点,主要负责专业自信、职业道德与规范、技术创新、工匠精神等元素的规划;行业带头人发挥对行业发展趋势把握准确、政策法规认知清晰的特点,主导创新与发展、形式与政策、法律与规范等内容;思政老师主要负责规划三观教育、道德修养、人格形成、家国情怀等思想政治修养内容。
“双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分工协作开展教学活动。如,校内专业教师主导日常课程教学活动,企业技术骨干、行业带头人负责课程专题教学任务,思政教师负责全程听课,团队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剖析教学内容、掌握学生思想特点、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设计案例融入方法以及制定思政目标教学效果评价,确保全程高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
1.2 结合学生特点,确定思政教育目标
高职学生在年龄上属于成年人,但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定型,情感认知不稳定,对专业热情度不高、职业发展规划不不明确;另一方面,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动手能力强、喜欢团队活动。随着大学生活的展开,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逐步养成,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目标确立,思想政治立场归属明显增强。因此,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需要依据高职生的思想及情感特点从思想政治、价值认知、情感目标、职业素质、科学思维、创新创业等多方面开展思政教育,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8-10]。
1.3 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该课程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多年教学改革的经验,开发了基于工作岗位的递进式课程内容体系和思政体系。
为适应新时期对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的新要求,动物微生物学打破传统的学科型、系统化课程体系,以畜牧兽医专业五大岗位群能力需求为导向,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开发、重组,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构建“平台知识与技能、岗位(证书)知识与技能、拓展知识与技能”三级递进式的课程内容框架,形成宽基础知识、多岗位衔接、深技能拓展的特色课程体系并开发出与此相结合的 “以微见著、传承经典、守正创新”为主题的课程思政三级体系(表1)。
三级递进式课程内容体系,共分为三大模块12个主题单元。
模块一“平台知识与技能”,处于基础地位,主要讲授八类动物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免疫学基础及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等知识与技能,作为畜牧兽医专业各职业岗位通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支撑。 “以微见著”是该模块的思政教育主题,处于课程思政体系的底层基础地位。以微生物形态微小却对整个生态系统影响巨大,体现以小见大的辩证思维,在该篇的思政教育中以端正学习态度、传授学习方法、培养科学素质、强化思维能力、坚定专业热情、塑造人格与三观等为素质(思政)教育目标。
模块二“岗位(证书)知识与技能”,已经延伸到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疫病诊断、动物疫病防治、动物保健、生物制品的制备及检验、微生物饲料加工及品质检查等五大核心岗位群的重要知识和技能培养,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岗位,缩短顶岗适应期。“传承经典”是该模块的思政教育主题,是课程思政体系的发展方向。该模块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主旨,以学科前辈事迹为案例素材,培养学生不仅要传承经典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传承学科前辈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该篇的思政教育中以职业操守、行业法规、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团结协作能力等为素质(思政)教育目标。
模块三“拓展知识与技能”,是瞄准行业前沿发展产生的新生岗位需求的高阶层或拓展性知识与技能作为教学内容,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延展性学习和成长需求。“守正创新”是该模块的思政教育主题,是课程思政体系中职业发展的成长目标。该主题以时事政治、行业热点作为讨论的话题,培养学生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胆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弘扬社会责任、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创新发展等思政素质。
三级递进式课程思政体系的设计符合学生从简到繁、从低到高的认知规律和成长特点,也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螺旋式上升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巩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更有利于加强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
1.4 课程思政主题单元开发
依据课程思政三级递进式体系及12 个教学单元的主要内容,“双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团队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构建了课程思政教学单元主题(表1),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建设。
1.5 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案例
动物微生物学课程知识点众多,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可作为思政教育的内容较多,这里仅展示三级递进式思政教学的部分案例。
1.5.1 以微见著、学无止境。
在课程概述部分,通过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微生物虽然形态微小、结构简单,但可以对整个地球的生态圈产生巨大的作用,培养其全面、客观认知事物的科学认知观。通过介绍微生物的分类方法、微生物的发展简史,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手段会局限人类对事物认知的极限,技术在不断创新改进,人类对微生物的认知及分类也会不断更新,这就需要同学们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及学无止境的学习意识。
1.5.2 传承经典、精益求精。
在“动物疫病诊断”这一知识点,以人畜共患病结核病为例进行介绍。通过介绍牛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发展历程,引入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德国科学家柯赫的生平事迹[7],进行“传承经典、精益求精”为主题的思政教育。在介绍柯赫的学科成就时,提炼出传承学科经典知识、经典技术的同时更要传承并弘扬学科前辈不畏艰难,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以人物事迹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不畏艰难,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是动物微生物学科迅猛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学科学习者、从业者必备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精神。
1.5.3 守正创新、科技报国。
在微生物的拓展知识学习中,以中国EM制剂之父李维炯团队采用我国国家菌种资源库提供的纯自然菌种,经过十余年不断研究,冲破技术壁垒,自主研制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EM制剂[11]为例,讲述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养殖、种植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了促进动植物生长发育、抑制病虫害发生、除臭除蝇、净化环境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产、优质、低耗、清洁的农业发展模式,彰显了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创新之路。旨在以新产品的研发之路,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研究与技术的创新需要坚守正道,把握事物本质、遵循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以创新带动发展、用发展实现梦想的科学劳动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