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视角下天津市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模式与方向
作者: 张付蝶
摘要 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可以体现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只有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更加扎实地推动共同富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天津市水稻产业要想实现转型行升级增强内生动力,构建高端优质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要全力推进水稻产业振兴融入高质量发展。以共同富裕为视角,对天津市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全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化等运行模式来支撑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对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其他地区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共同富裕;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天津市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7-025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7.060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y Connotation, Model and Direction in Tianj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mon Prosperity
ZHANG Fu-di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an be reflected in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people. Only by continuously meeting people’s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 i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an we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more solidly. In the new era and new journey, if Tianjin’s rice industry wants to realiz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enhance endogenous power, build a high-end and high-quali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promote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people,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rice industry in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ommon prosper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y in Tianjin, puts forward tha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y should be supported through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digitization, ecology and other operation modes, and thinks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ath, which also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y in other regions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to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 Common prosperity;Rice industry;High quality development;Tianjin
作者简介 张付蝶(1994—),女,河南上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
收稿日期 2022-05-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并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天津市水稻产业更应紧随时势进行转变。2018年天津发布《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2018—2022年)》,2021年天津市小站稻种植面积突破5.8万hm2,2022年天津市将进一步稳定产能、提升水稻整体质量水平、增强水稻产业发展活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小站稻这一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备受重视。在新形势下,如何使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借助小站稻的金字招牌,积极推进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高水稻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构建全产业链条、数字化和生态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助推水稻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最终实现水稻产业振兴和全体农民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分到更多、更大的蛋糕。笔者基于共同富裕视角对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促进天津地区水稻产业振兴,也能够探索出一条具有天津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同时也为其他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天津市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力量。小站稻既是中国驰名商标,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域命名的粮食商标,其发展历史悠久,种植技术与经验丰富,且拥有国家级的粳稻技术研发基地,产业布局相对合理,由此可见天津市水稻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1.1 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手段
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主要扮演着参与者、执行者与受益者的角色。广大稻农通过投入一定的劳动力、土地、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参与农业生产活动,通过付出不同程度的辛劳达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2022年天津市小站稻种植面积将突破百万亩,高产化、优质化以及高质量发展成为共识。其中,高素质的农民提高了生产经营能力,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步。规模化的土地更好地进行集中化生产与育秧,机械化生产大大节省了人力、时间和成本,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态化种植养相结合,使综合种养技术健康发展。最终可通过科学种植、精耕细作、精细管理实现共同致富,促进稻农增收。
1.2 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伴随着人民对健康生活质量的期待不断提高,高质量发展成为企业发展转型的重要途径。当前形势下,水稻产业发展要想迎合市场需求,精准满足消费意愿,就要在更深层次、更高标准、更大程度上去优化水稻种植、生产、加工以及消费等系列活动,以此生产出健康、绿色、优质、高效的产品。而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为更加优质化的种质资源、专业化的生产技术、标准化的加工流程、绿色化的消费市场以及经济化的增收机制,以此兼顾全体人民(不仅仅是满足消费者,还要兼顾生产者)的需要。
1.3 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实现共同富裕是当前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而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手段。水稻产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不仅仅包括种植、生产,还包括加工、消费等环节。因此,水稻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既可以源源不断地吸纳劳动力就业,又可以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带动当前产业的发展升级。当前,随着更多资本以及主体的参与,出现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获得了参与水稻产业效益成果分配的权利,农民增收渠道拓宽,获得更多利益,共同富裕目标得以实现。
2 天津市水稻产业发展的模式探索
为确保天津地区粮食安全,带动农民增收,企业获利,急需进一步推动小站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市农民寻找共同富裕的新路径,该研究在总结实时动态以及政策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如图1所示的发展模式。
2.1 全产业链模式:种繁育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创新农民增收新路子
天津作为小站稻的故乡,种植历史久远,政策支持充足。随着天津市稻米产业进入标准化、品质化时代,市场的不确定性逐步导致主栽品种与市场需求偏离、种植利润低下,经济的脆弱性也促使水稻产业竞争力呈现弱势,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更是严重影响到稻谷贸易与出口,米业品牌管理难度加大、假冒伪劣现象严重等问题使天津市水稻产业发展疲软,整个稻米全产业链整体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抓住发展机遇,促进水稻产业全产业链式发展是形势所需、产业所愿。
2.1.1 生产方面:加强品种选育,实施科学种植,实现精准收割。
首先在品种选育方面,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可有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强势种业更能够助力农业丰收增产及农民增收。水稻品种的选择对于水稻生产的其他各环节意义重大,当前天津市粳稻育种技术和能力跃居国内领先地位,津源、津稻、津育粳以及金稻、金粳系列水稻品种更是高产优质。其次在科学种植方面,天津市对水稻育秧、病虫害防治、翻土、平整土地、侧深施肥等方面实施绿色、先进的栽培技术,充分利用种苗的生理以及物理特点,进行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不仅注重其产量的提升,更是对其品质进行严格把控。最后在收割方面,制定严格的收割时间,准确把握收割效果,适时收获,推行单打单收、鲜打鲜收的收割模式,保证其产量以及口味的最佳效果以实现最大收益。
2.1.2 加工方面:提高稻米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转向精深加工。
深加工是实现稻米产业由原有的粗放发展向高端发展的重要路径[3]。资料记载,稻米进行深加工可以实现增值5~10倍。目前,由于稻米加工成本的上涨导致稻米的获利空间压缩,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就需要由单一的粗加工向现代化的精加工方向延伸。不仅要关注稻米的脱壳、碾碎、烘干、分级以及包装等初级环节,稻谷生产的其他环节也应给予重视,进行稻米精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工作,像稻谷秸秆可以燃烧,米糠可以用作饲料开发,稻米也可发酵作米酒等,不断拓展水稻应用,增强稻米产业的集中竞争优势。同时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进行多元化生产,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口味特征,开发水稻的功能特性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同时提升稻米加工技术,让更多口感特别、味道香、米质好的稻米走向市场。
2.1.3 销售方面: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品牌升级,满足消费需求。
天津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一员,经济发展整体态势较好,伴随着消费结构升级,稻谷消费逐渐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天津水稻产业可借助市场营销相关手段对大米市场进行细分和精准定位以及用户画像,对稻米的品质和品牌功能进行开发。普通稻米、简单初加工稻米、简易包装大米等已难以满足消费需求,稻米需求侧的变化以及东北大米、进口大米等冲击倒逼天津市水稻产业向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方向转移。天津地区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生产更多不同规格、不同等级的产品,如小包装精纯高度米,用个性化、定制化、精品化、层次化的产品增加市场销售份额。同时,加强对天津稻米品牌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进一步增强品牌的影响力,杜绝非法厂商盗用品牌,禁止不良竞争商贩对品牌的仿冒,不断强化消费者对本地大米品牌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