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朱晓雅 葛笑婷 张玟 朱利群
摘要 为明确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江苏、湖北及湖南3省671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与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级结构。结果表明: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和政府种养管控是深层根源因素,稻虾种养面积和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为中间因素,农资投入依据和稻虾种养补贴是直接驱动因素。为进一步引导农户农资投入减量化、保护稻虾种养模式农业生态环境,需要优化稻虾共作的补贴执行机制,完善政府环境管控的奖惩机制,强化农户对稻虾种养技术的认知,提高农户环境保护意识。
关键词稻虾共作;农户行为;减量化投入;影响因素;Logistic-ISM模型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08-0211-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8.04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Reduced Investment Behavior in Rice-shrimp Coropping Mode—Taking Jiangsu, Hubei and Hunan Provinces as Examples
ZHU Xiao-ya, GE Xiao-ting, ZHANG Wen et al(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Jiangsu 210095)
AbstractIn order to clarify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reduced investment behavior in rice-shrimp co-cropping mode,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671 farmers in Jiangsu, Hubei and Hunan provinces, Logistic model and ISM model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farmers’ reduced investment behavior in rice-shrimp co-cropping mo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rice-shrimp breeding technology and the government’s breeding control are the deep root factors, the rice-shrimp breeding area and the cognition of rice-shrimp breed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e the intermediate factors, and th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basis and rice-shrimp breeding subsidies are the direct driving factors. In order to further guide farmers to reduc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nd protect th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rice shrimp farming mode,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subsidy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rice shrimp farming, improve the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control, strengthen farmers’ cognition of rice shrimp farming technology, and improve farmer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Rice-shrimp co-cropping;Farmers’ behavior;Input reduction;Influencing factors;Logistic-ISM Model
农村发展中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资源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领域,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再次提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对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导向[1]。稻虾共作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目前已成为我国较为欢迎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之一。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土地、人工等成本较高[3]、技术推广不足[4]、市场风险[5]等因素,部分农户为追求利润而“重虾轻稻”,大量投放不合标准要求的化肥和饲料等农资[6-7],影响着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进而影响农业面源污染排放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已有学者从理论和实证等方面分析了农户农资投入减量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从内部因素来看,农户受教育程度[8]、兼业情况[9]、生产规模[10]、生态认知[11]等因素会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方式的选择;从外部因素来看,社会组织[12]、社会学习与社会网络[13]、政策激励[14]等因素对于引导农户减量化投入具有重要意义。但以上研究仍集中于大田作物生产中化肥、农药施用方面,关于稻虾共作模式下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投入行为的研究较为缺乏。虽然杨彩艳等[15]通过实证分析明确了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化肥使用减量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胡乃娟等[16]从生态认知、外部环境视角探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农资投入减量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但都仅停留在整体上的影响因素探讨和行为分析,仍未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作进一步分析。
当前,在稻虾共作模式推广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弱化、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积极性与比例仍旧偏低,因而有必要考虑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影响因素间的结构联系,找出其中直接因素与深层因素,从而提升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鉴于此,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湖北和湖南3省15个县(市、区)的实地调研,采用Logistic模型与解释结构模型(ISM),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及经营特征、农地资源禀赋、农户认知特征和外部环境5个方面分析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级结构,从而为引导农户进行合理农资投入、进行生态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1理论分析与变量选取
1.1理论分析及预期影响前景理论认为: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决策主体是有限理性的,在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时,往往表现出风险厌恶的倾向。在稻虾共作模式的现实生产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技术风险、价格波动等因素,农户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往往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对于风险规避程度较高的小规模农户而言,减少农资投入可能会造成潜在的产量和收益损失,因而其通常不愿意主动减少农资投入。在实际生产中,农户会根据自身特征以及生产经营特征等对农资投入行为进行综合考量,其行为决策将受到诸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借鉴相关研究,结合课题组江苏、湖南、湖北3省调研的实际情况,选取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及经营特征、资源禀赋、农户认知特征以及外部环境5个方面的相关变量作为影响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潜在变量。具体而言,各个变量对其影响方向预期如下。
1.1.1农户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已有研究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往往更倾向于减少投入农资品投入量,同时,农户年龄越大,主动减少农资投入的意愿越低[17]。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在重视生产利益的同时,也会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18],其响应当地政府环保号召的积极性较高,因而相对容易倾向于减少农资投入。
因此,该研究对以上变量作出的预测如下:性别、年龄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有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有正向影响。
1.1.2农户家庭及经营特征。包括兼业化程度、稻虾种养面积、稻虾种养年限、农业收入、是否加入合作社。兼业化程度按被调查农户家中非农业劳动力人数与兼业劳动力人数占家庭总劳动力人数的比例计算,一般情况下,兼业化程度越高,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关注度相对下降,农资投入及管理方式较为粗放[19]。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农资投入量呈一定递减趋势[17],因而稻虾种养面积越大的农户可能会倾向于合理投入化肥或饲料等。但规模农户也更愿意对农业生产进行更多投资,往往过量增加农资投入[20]。农户的稻虾种养年限越长,其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种养技术以及相关信息获取能力会越好,从而有利于减少农资投入[16]。但种养年限越长的农户也有可能更加依赖自身多年生产经验,往往不会轻易转变投入方式[8]。农业收入相对较高的农户可能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科学化发展[18],因而更愿意合理优化当前的农资投入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农资投入。同时,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在农业信息传播和绿色技术推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农户减量化投入[12]。
因此,该研究对以上变量做出的预测如下:兼业化程度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有负向影响;农业收入、是否加入合作社均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有正向影响;稻虾种养面积和稻虾种养年限的影响方向难以确定,尚需实证检验。
1.1.3农地资源禀赋。包括农田土地质量、地块集散程度。农田土地质量会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当农田土地质量较高时,农户的农资投入会有所减少。地块的相对集中便于机械作业、施肥施药等,从而有利于农户减少农资投入[22]。
因此,该研究对以上变量作出的预测如下:农田土地质量以及地块集散程度均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有正向影响。
1.1.4农户认知特征。包括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稻虾种养环境关注程度、农资投入依据。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了解程度越高,越愿意采用该技术,因而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农资投入方式[23-24]。农户拥有正确的稻虾种养模式生态认知,其采纳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可能性越大[25]。农户在生产过程中若更多依赖个人经验,其农资投入方式往往更加粗放,而接受外界技术指导往往更有利于农资合理化投入。
因此,该研究对以上变量作出的预测如下:农户对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环境关注程度及其农资投入依据均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有正向影响。
1.1.5外部环境。包括农业技术培训、稻虾种养补贴、政府种养管控。农业技术培训可有效地引导农户合理投入农资[26]。适当的稻虾种养补贴可以鼓励农户做出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行为决策。政府部门的种养管控有利于监督农户生产行为决策,促使农户减少造成环境污染的农资投入。
因此,该研究对以上变量作出的预测如下:农业技术指导、农业补贴以及政府种养管控均对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有正向影响。
1.2变量选取与描述赋值根据理论分析,该研究以“农户是否减少农资投入”为被解释变量,选择5个方面17个因素作为影响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解释变量,具体变量定义及其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该研究数据来源于课题小组2020和2021年暑假开展的实地调研,综合考量稻虾种养面积及产量、农业发展情况、调研开展难易情况等因素,调查地点主要为江苏省内的洪泽区、盱眙县、泗洪县、泗阳县、金湖县5个县(市、区),湖北省内的石首市、监利市、洪湖市3个县(市、区),湖南省内的沅江市、君山区、华容县、临湘市、南县5个县(市、区)。此次选取的调研地点均为重要稻虾种养生产地区,对于研究稻虾种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调研问卷主要针对农户个人特征、家庭及经营特征、资源环境禀赋、农户认知特征和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考量,问卷共发放705份,剔除数据残缺、不完整及不合理的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671份,有效率为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