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育路径研究
作者: 李曦方 李学锋 李新泉 王莹 杨洁 孙晓宇 丁璇摘要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迅猛,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新载体。围绕“农村电商”开办职业教育,为农村地区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支撑地方农村电商发展的不竭动力与力量源泉。为了有效解决农村电商人才培育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与问题,立足聊城市农村电商发展实际,结合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电商职业教育实践经验,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育创新路径,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村电商;人才培育;乡村振兴;职业教育;高素质农民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08-027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8.06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Local Talents in Rural E-commer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Liaocheng City
LI Xi-fang,LI Xue-feng,LI Xin-quan et al(Liaoch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iaocheng,Shandong 252000)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digital economy, rural e-commer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which provides a new driving force and carrier for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urrounding “rural e-commerce”,vocational education was set up, which provided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talents for rural areas, and becomes an inexhaustible source of power and strength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rural e-commerce.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outstanding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rural e-commerce talents, based o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n Liaocheng City,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e-commerce in Liaoch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innovative path of cultivating local talents of rural e-commerc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so as to help to realiz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Rural e-commerce;Talent cultiv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High-quality farmers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1]。数字经济成为引领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新方向。《2020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预测,到2025年我国农村电商人才需求缺口将高达350万人[2]。农村电商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农产品众筹”“个性化定制生产”等新兴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层出不穷,加上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3]。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对当下农副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高素质农村电商从业人员,培育壮大更加贴合地方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实际的“新农人”“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群体,成为地方政府、企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育的内涵与价值
1.1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育的概念农村电商本土人才是指扎根本地农业发展,具备新观念、新技术,熟悉新业态,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直接或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的农业从业人员。简言之,是指既懂得农业生产技术又具备经营管理才能的人员。
1.2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育的思路框架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育应把握2条主线[4]:一是高校专业学历教育主线。针对大学生、转业军人、青年农民工群体,依托校内优质教育资源,实施“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整合商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现代物流管理以及农科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园艺技术等专业资源优势,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探索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培育专业型、技术型、复合型农村电商人才,使其成为支撑地方农业农村发展的坚强核心。二是社会培训教育主线。针对务农劳动者、务工返乡人员、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生产经营者,发挥政府主导,构建农民电子商务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县域电商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商基础、网络营销、店铺运营、财税信贷、物流运输、农产品生产检测等专题培训,提升农民信息化技能,培养成“新农人”“高素质农民”群体。
1.3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育的价值
1.3.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求。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后,在改善农村地区营商环境、刺激农副产品销售、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助力乡村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地方主体争取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人民生活富裕目标的强有力抓手。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作用的发挥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互联网+”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使农副产品生产经营朝着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二是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配置带动了农产品检测、加工、物流、旅游、餐饮等周边行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
1.3.2立足聊城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际。聊城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力雄厚,农业基础地位稳固,肉蛋奶总产量保持全省前列,是全省粮食产量超过50亿kg的5个城市之一,全市农业初步形成了绿色蔬菜、精品粮油、特色水产、生态林果、健康畜禽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建立了以“聊·胜一筹!”为核心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构建了以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等多元化主体广泛参与的技术推广体系。自2021年实施“农村电商突破行动”以来,聊城市网络零售额达到156.1亿元,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21.4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5]。强劲的农业综合实力为全市开展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育工作提供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肥沃的实践土壤。
1.3.3有助于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释放。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市职业教育的先导力量,在电子商务和农业科技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学科历史积淀,拥有一支“学科覆盖广、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电商专业师资团队,承接全市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工作具备天然的优势。学校积极对接《聊城农村电商突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的任务要求,结合目前重点建设的“现代农业服务专业群”项目,聚焦电子商务职业技能的提升,从课程体系开发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企业一线实践教学”到“工学结合、校地结合、产教融合”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措施的实施运用,致力于为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培育高素质的电子商务类人才。
2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通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走访莘县中原现代农业、冠县芝缘堂、新希望六合、正邦集团、山东豪达农业等县域农业龙头企业,调研临清烟店、莘县河店等农业特色乡镇,考察高新区德莲科技、香江科创中心等电商产业园区,深入了解当地对农村电商人才的需求现状,发现当地农村电商类人才培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2.1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学历教育缺失目前高校开办的电商教育研究大多集中在商贸、社交、跨境等热门领域,针对农村地区的电商教育较少。在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育过程中,极容易犯脱离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的错误,导致出现人才“水土不服”的现象,集中表现为引进的人才“留不住”、培育的人才“不对路”。究其原因,这是由于前期调研不足,缺乏对当地县域农村经济基本面的了解,丧失了对电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导致农民没有真正学会电子商务,而懂电子商务的人又不想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普遍缺失以“乡土情怀”为核心的乡村情感教育。简言之,就是没有培养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6]。
2.2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严重脱节农村电商人才培育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技术训练,轻能力培养”的误区,片面地把电子商务理解成一种营销方式的扩展,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重点放在销售技能的提升上,未能及时关注农村电商本身具备的特点。农村电子商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涵盖农副产品种养殖、安全检测、加工包装、仓储物流到末端营销全过程,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应覆盖整个农业产业链。目前部分高校开设的电商专业未有效融合其他涉农专业的优质资源,使用的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理论性强但实用性较差,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2.3未充分考虑受众群体差异农村电商人才培育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培育对象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素质差异[7]。培育对象的学历层次和从业背景各不相同。就学历层次而言,务农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年2月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其中初中学历以下的网民占比超过60%。就从业背景而言,既可以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也可以是退役军人、返乡人员、农村致富青年,还可以是农村合作社成员、经纪人、销售大户、农村能人等务农工作者。如果采用“一刀切”的人才培育模式,获得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2.4人才培育的方式方法不到位受众群体的差异决定了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必须因材施教。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参加社会继续教育培训普遍存在周期长、时间短、见效慢、覆盖面有限等问题;学校开展的农村电商教育也普遍缺少“理实一体化”的载体依托,呈现出校企合作协同性不强、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刻板、教学形式缺乏创新、实习实训场景和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2.5自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足开展电商人才教育,除了要提高培训对象的商业思维与经营意识外,还要激发其创新创业活力。2017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双创”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开展创新创业,享受强农惠农富农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当下开展的农村电商教育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聘请师资团队开展短期“技能”培训上,忽略了对农民群体“双创”意识的培养,更没有“双创”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跟进。
3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育的路径研究
针对聊城市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培养、育人机制、教学资源、师资队伍、评价标准等多个维度着手,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