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森林城市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 潘丹 戴蒲英 曾嵘 何彬元 莫引优
摘要采用综述的方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梳理广西森林城市发展现状,并系统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建设思路,分别从规划引领、森林网络体系建设、生态文化展现等方面提出完善森林城市建设的发展对策,以期推动广西森林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森林城市;发展现状;发展对策;广西
中图分类号TU98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11-008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1.02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Measures of Forest City in Guangxi
PAN Dan, DAI Pu-ying, ZENG Rong et al(Guangxi Forest Inventory & Planning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 530011)
AbstractThis paper adopts the approach of document analysis, adheres to problem-oriented research ideas, sorts out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orest cities in Guangxi,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systematically, and clarifies the construction idea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to improve the forest city constru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planning guidance, forest network system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ulture display, etc. It will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forest cities in China.
Key wordsForest city;Development status;Countermeasure;Guangxi
森林城市是指在城市管辖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山水林田湖草相融共生的生态系统,且各项指标达到标准要求的城市[1]。当前,建设森林城市已经成为加快推进国土绿化与城乡绿化一体化,增进居民生态福祉,构建美丽家园和推动生态文明的创新实践,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在改善城乡生态面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绿色发展,践行“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2]。笔者以问题为导向,探讨了广西森林城市发展现状及对策。
1广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
研究对象为广西森林城市,主要包括森林城市群、国家森林城市、广西森林城市系列,建设等级涉及从国家到地方,范围大到区域小至单位园区,总数达1 242个,其中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0个,占广西14个地市的71.43%,说明广西已建成以国家森林城市为统领的生态格局。从地域分布来看,南宁、崇左、桂林、河池、百色等市均分布有70个以上,北海、钦州、防城港3个沿海城市合计仅91个,说明其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匀(表1)。
1.1广西北部湾森林城市群创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个设区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广西北部湾森林城市群建设总体规划》从2018年启动,2019年通过专家评审,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正在积极建设和逐步完善中。
1.2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广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自创建至今已历经十余年,从发展阶段来看可划分为起步—发展—完善3个阶段。
起步阶段(2011—2013年)——梧州作为先行者,2011年6月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实现了“国家森林城市”零的突破。同年10月,南宁市也在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上,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2年7月柳州市和2013年9月贺州市、玉林市分别获得 “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至此,广西第一阶段申报的5个城市全部创建成功,占当时全国“国家森林城市”总数58个的8.6%,在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3,成果显著。
发展阶段(2016—2019年)——来宾、崇左、百色、贵港、防城港5个城市分别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时至此,广西已累计有10个设区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占广西设区市总数的71.4%,占全国“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总数170个的5.9%,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完善阶段(2019年至今)——目前正在推进河池、桂林、钦州、北海4个设区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其中河池、桂林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已经通过评审,钦州、北海等市也陆续开展。
1.3广西森林城市系列创建广西森林城市系列创建自2010年已经开始,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同步,2011年12月自治区绿化委员会、林业厅正式下发了《广西森林城市等系列称号创建评选活动实施办法》,通过2012—2014年的2次评选活动,广西森林城市系列创建共计204个。2016年自治区绿委办对原《实施办法》进行修订并于2017年3月印发,创建对象和内容由原有的“八创”简化成了“五创”。至此,全区开展了6次考核,共890个单位被授予广西森林城市等系列称号,其中森林城市6个,森林县城30个,森林通道9条,森林乡镇60个,森林村庄612个,森林单位园区102个,森林校园55个,森林街道16条(表2)。实现了森林城市系列称号各种类型和各市参与创建的全覆盖。
2广西森林城市建设的问题
2.1森林城市建设缺乏高位规划引领《广西森林城市系列发展“十四五”规划》这一战略引领性规划于2022年6月出台,在此之前,广西森林城市系列创建工作缺乏区域性的规划引领,各设区市和县级森林城市仅在想要创建前编制总体规划,全区森林城市建设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导致发展不平衡。
2.2生态福祉供给能力不足森林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福利供给包括城市城区公园绿地500 m服务半径、生态休闲场所服务场所覆盖、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率、乡村公园数量、绿道网络长度、绿色生态产业等,由于广西城市发展不平衡、绿化用地限制、城市绿地结构分布不均、居民参与性低等原因,导致城市森林生态效益不高,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不完善,生态福利供给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2.3城乡绿化质量参差不齐广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中各地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和重要交通节点绿化规划建设与养护质量标准较高,城市之间“衔接”地带、乡村道路以及偏远村庄的绿化建设与养护质量与城区绿化建设水平相差较大,造成区域城乡绿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现象较普遍。
2.4生态文化开发程度较低目前,广西森林城市建设中,生态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现状森林生态文化和自然环境教育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区域性、科普性、大众化和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产品开发和自然生态教育设施紧缺,森林城市系列生态文化产品体系尚未构成,居民知晓度和参与度较低,森林生态文化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2.5古树名木资源活化利用率不高广西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其社会价值、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高,但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尚未充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来建设古树名木公园或生态文化教育基地,较少进行活化利用。
2.6建设管理激励机制有待健全森林城市建设是一项公益性生态建设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求多部门协调联动推进。但目前广西森林城市系列建设中在扶持政策、资金投入、监督考核、科技人才支撑等方面的建设管理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提高森林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积极性[3]。
3广西森林城市建设思路
3.1定位利用中国(广西)—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资源禀赋优势,以建成具有中国—东盟合作特色的区域一体化森林城市建设示范区为目标,形成以森林、湿地、绿地为主体,由森林城市群—国家森林城市—广西森林城市等系列构成的广西森林城市网络体系,为广西生态建设、实现双碳目标和森林质量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按照《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要求,进一步衔接《广西森林城市系列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参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GB/T 37342—2019)、《广西森林城市等系列创建活动实施办法》以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实现广西森林城市全覆盖,建成全国森林城市建设示范区。
3.2总体布局综合考虑广西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发展定位与城镇资源特色、资源环境承载力、森林资源现状条件、森林城市建设基础等多种因素,构建 “一群、三区”广西森林城市网络体系发展格局(图1)。
“一群”是北部湾森林城市群,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崇左市和玉林市6个设区市。作为我国西部沿边沿海和面向东盟国际合作的森林城市群建设试点示范,目标是推动森林围城、林网连城,加强城市间的生态空间一体化,构建区域一体化森林生态网络。重点对现有南宁市、玉林市、崇左市、防城港市4个国家森林城市进行建设质量提升工作,巩固和增加生态产品供给与生态文化内涵,建成广西北部湾森林城市群重点构架;积极推进钦州市和北海市2个城市做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相关申报工作,尽快进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实施阶段并获得授牌;重点支持上林县、灵山县、北流市等开展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引导各县开展“广西森林县城”,实现“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或者“广西森林县城”在广西北部湾森林城市群行政区域内的县(区、市)全覆盖。
“三区”是桂北桂中山地岩溶森林城市建设发展区、桂西桂西北山原森林城市建设发展区、桂东桂东北丘陵低山森林城市建设发展区。
3.2.1桂北桂中山地岩溶森林城市建设发展区。主要分布在柳州市、来宾市和桂林市3个设区市32 个县(市、区)。该区域是桂江、柳江、湘江、资江等重要江河的源头区,山地面积大,自然生态系统相对保持较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分布较集中,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建设重点为对已经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柳州市、来宾市等城市加强后续管护及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质量,积极推进桂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重点支持金秀瑶族自治县开展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对已获得广西森林县城的城市进行提质升级,积极引导融水县、忻城县、灌阳县等开展创建广西森林城市系列。
3.2.2桂西桂西北山原森林城市建设发展区。主要分布在百色市和河池市2个设区市21个县(市、区)。该区域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山原地带,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分布较密集,森林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国际关注度高,生态区位极为重要。建设重点为推进广西森林城市、广西森林县城和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对已经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百色市主城区加强建设质量提升,重点是突出城区人居环境建设和加强生态福利供给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河池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以及南丹县建设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对那坡县、凤山县、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兰县、西林县、乐业县等“森林县城”提质升级;积极引导都安瑶族自治县、田林县等开展创建广西森林城市系列。
3.2.3桂东桂东北丘陵低山森林城市建设发展区。主要分布贵港市、梧州市、贺州市3个设区市16个县(市、区),该区域3个设区市都已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林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林业生态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森林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效。针对该区资源、生态条件,加强西江经济带森林城市建设,以国家级森林城市为基础,打造各具特色的“森林县城”“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加强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等生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森林城市的惠民作用;提升蒙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藤县等“森林县城”的森林质量;积极引导钟山县、昭平县、岑溪市等县市开展广西森林城市系列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