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政背景下的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杨红花 秦宏伟 林科 朱红艳

程思政背景下的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0

摘要泰山学院是山东省首批应用型大学建设高校,而分子生物学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基于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应用现状,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在对教学目标重构的基础上,将思政目标合理融入,体现了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的同向同行。通过科学史的教育、引入社会热点以及梳理知识点等方式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合理融入课堂教学。通过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第二课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措施对课程思政融入路径进行探索,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教学团队的理论和授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在自身修养、专业素质和理想信念等方面也得到了提升。该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为分子生物学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目标的融合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构建高等学校全方位思政教育体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11-0273-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1.06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YANG Hong-hua QIN Hong-wei LIN Ke et al(1.College of Biology and Brewing Engineering, Taishan University,Tai’an, Shandong 271000;2.College of History, Taishan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00)

AbstractTaishan University is one of the first applied univers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Molecular biology is a core course for biotechnology major. Based on the teaching mode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is course, we explor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is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is cour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 were reasonably integrated, thus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ere brought into the same direction.Through the education of scientific history, introducing social focus and combing the knowledge poin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is course were excavated and reasonably integrated into the class teaching.The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ourse was explored through various measures, including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the second course, the innovation ability’s cultivation,etc.. And many measures were taken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Through the teaching reform, the theory and teaching ability of the teaching team were notably improved,the self-ability,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he ideals and beliefs  of students were also improv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this course provided an effective path for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transferr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oals,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ll-rou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Molecular biology;Teaching reform

2020年5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高校要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课程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课程、推进课堂,是每一位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育人目标。由于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专业课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特别注意发挥该课程的德育育人功能[2-3]。泰山学院是山东省首批应用型大学建设高校,分子生物学是泰山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根据学校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应用现状,笔者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通过重构该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挖掘思政元素,并采取有效教学手段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为构建高等学校点、面、体全方位思政教育体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1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构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探究生命现象及分析生命本质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染色体与DNA、复制、突变及修复;②转录、转录后加工及加工后修饰;③翻译、翻译后加工及修饰;④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机制;⑤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泰山学院在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指导下,结合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构。在知识目标上,以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为主线,掌握染色体与DNA的基本结构、生物信息的表达与调控等基本特征,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关注学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能力目标上,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具备一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参与其相关领域应用研究、产品研发和创新性工作的能力。在素质目标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树立严谨的科学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深厚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课程目标是对整个课程教学的定位。通过重构课程教学目标,将思政目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融入教学,从而实现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

2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

2.1思政元素的挖掘途径

2.1.1通过科学史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营养,通过揭示科学结论的发现过程,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及奋斗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4-5]。绪论一般以学科、课程背景介绍为主,与其他章节相比,更容易融入思政元素。分子生物学的绪论主要讲述该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科学家们在学科发展背景下的奋斗历程。对分子生物学科学发展史的融入式教学,一方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见识,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讲解具有价值引领作用的中国故事,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分子生物学授课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弘扬前辈对科学真理的探索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激励学生汲取榜样的力量,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典型科学史思政教学案例见表1。

2.1.2从社会热点中引入思政故事。每年课程组教师都积极参加国内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有关的学术会议,同时学校内部也不定期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上述活动,使教师们牢牢把握住国内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途径。同时,还可以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关注相关研究部门每年公布的研究动态。另外,根据文献计量分析每年发布的热点前沿与新兴前沿,也可以了解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6]。社会热点广泛受到社会关注并在社会中形成重大影响。例如,在讲授实时荧光定量PCR时,结合的社会热点就是近些年对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特别影响的新型冠状病毒。通过讲授PCR反应的精准扩增与PCR各反应要素之间的互相协作至关重要,另外结合疫情防控,讲授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团结互助、敢于奉献的精神。此外,在讲授基因编辑知识点时,通过讲授2019年北京大学教授邓宏魁通过基因编辑治疗艾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正面案例,同时结合2018年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的反面案例,让同学们明确要严格遵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课程组成员汇总了分子生物学中社会热点有关的思政教学案例,具体见表2。

2.1.3从梳理知识点中获取思政元素,合理融入课堂教学。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耶鲁大学医学院教授Paul D.MacLean曾经说过:“如果一件事情不与一种情感联系在一起,那它就是不存在的”[7]。这句话充分说明任何课程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知识点不仅是教学的基本单元,而且是思政元素的重要承载点。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点所涉及的人、事、物等都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专业课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始终坚持育人导向,不断梳理和更新教学内容,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将育人理念渗透到教学内容中。该课程教学大纲经过3轮修订,所用教材为朱玉贤教授等编写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既是生命科学领域承前启后的一门重要学科,又是该领域的前沿带头学科之一,具备知识点众多、有前沿性以及难度较大等特点。笔者以中心法则为主线,结合前沿性和应用性,对重点知识点进行了梳理,重点凝练了DNA复制、转录后的加工修饰、原核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以及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梳理的知识点既涵盖了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又体现了学科的最新前沿进展。讲授知识点时,通常采用案例法和讨论法等。例如,在讲授真核生物端粒复制时,通过将诺贝尔奖获得者关于端粒的研究和生活中端粒酶相关延缓衰老化妆品等案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克隆羊”多莉早衰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案例和讨论式教学,加深学生对端粒酶和细胞衰老、癌症发生的认识,从而在润物细无声中融入健康生活、适度运动并保持良好心态等思政元素[8-9],另外介绍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先生不畏艰辛追求科学的精神品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