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蓝色黏虫板不同挂板方式对牛蒡长管蚜诱杀效果的影响
作者: 王荣辕 罗元凯 苏一钧 孙亚伟 李宜蒙 刘亚菊
摘要 为了推广普及无公害牛蒡生物防治技术,针对牛蒡园中的牛蒡长管蚜,进行了黄色、蓝色黏虫板在不同挂板方式下诱杀牛蒡长管蚜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针对牛蒡示范园中的牛蒡长管蚜,黏虫板的挂板方向和挂板位置对牛蒡长管蚜的诱杀效果影响较小;不同挂板密度和挂板高度对牛蒡长管蚜的诱杀效果影响显著。黄板挂板密度为600张/hm2时,诱杀数量最多;蓝板挂板密度为750 、900张/hm2时,诱杀数量最多;黄板和蓝板挂板高度分别为20 和40 cm时诱杀效果较好;各种挂板处理下,黄色黏虫板的效果均优于蓝色黏虫板;综上,防治牛蒡长管蚜,设置黄色黏虫板、挂板高度低于20 cm、挂板密度为600张/hm2时,能够取得较好的牛蒡长管蚜防治效果。
关键词 牛蒡;牛蒡长管蚜;黏虫板;趋色性
中图分类号 S4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3-0127-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3.030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Hanging Methods of Yellow and Blue Sticky Insect Boards on the Trapping and Killing Effect of Uroleucon gobonis Matsumura
WANG Rong-yuan, LUO Yuan-kai, SU Yi-jun et al
(Xu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in Xuhuai Prefecture,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Jiangsu 221131 )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pollution-free biological control technology for burdock,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the trapping and killing effects of yellow and blue sticky insect plates on burdock long tube aphids in burdock gardens under different hanging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the burdock aphid in the burdock demonstration park, the direction and position of the sticky insect board had little impact on the trapping and killing effect of the burdock aphid.The different density and height of hanging board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rapping and killing effect of the burdock long tube aphid.When the density of yellow board hanging boards was 600 pieces/hm2, the number of trapping and killing was the highest.When the density of blue board hanging boards was 750 or 900 pieces/hm2, the number of bait and kill was the highest.The baiting effect was better when the hanging height of the yellow and blue boards was 20 and 40 cm, respectively.Under various hanging board treatments, the effect of yellow sticky insect board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blue sticky insect board.In summary,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urdock long tube aphid could be achieved by setting yellow sticky insect boards, hanging boards with a height of less than 20 cm, and hanging boards with a density of 600 pieces/hm2.
Key words Burdock;Uroleucon gobonis Matsumura;Myxoid board;Chromotropism
基金项目 徐州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项目(XK2020004)。
作者简介 王荣辕(1996—),男,江苏徐州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从事植物品种测试及栽培技术研究。通信作者,副研究员,博士,从事甘薯遗传与分子育种和植物品种测试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6-29
牛蒡(Arctium lappa L.),又名恶实、大力子[1],属桔梗目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西欧、克什米尔地区等地。牛蒡子和牛蒡根可入药,牛蒡含有大量蛋白质、膳食纤维、精氨酸、天冬氨酸,具有抗氧化、降血脂的保健作用[2],是一种较好的天然保健食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3]。牛蒡喜温暖气候条件,在我国多为露地栽培,栽培季节一般为春秋两季,秋季栽培在10—11月上旬,春季在3—5月中旬种植,盖地膜可在3月种植。
牛蒡长管蚜(Uroleucon gobonis Matsumura),属同翅目蚜科,主要寄生于菊科植物[4],成蚜、若蚜集中在嫩叶、嫩茎上吸食汁液,造成枝叶出现黄褐色微小斑点,是为害牛蒡的重要害虫之一[5]。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牛蒡长管蚜种群发生早且严重,因此尽早开展牛蒡长管蚜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至关紧要[6]。
黏虫板诱杀是一种利用昆虫的趋色性,制造出具有特定颜色的黏虫板,从而对特定农业害虫进行诱杀的生物防治技术[7]。该技术具有绿色环保、生产成本低的特点,长周期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药剂使用次数,能够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同时不会导致农药残留以及害虫抗药性的产生[8]。
笔者利用牛蒡长管蚜的趋色性,通过设置不同颜色黏虫板和不同挂板位置、密度、高度和方向,筛选适宜牛蒡长管蚜的黏虫板防治方法,旨在为今后牛蒡长管蚜的绿色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增强在生产中应用黏虫板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采用由杭州科凌虫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黄色、蓝色PVC黏虫板,黏虫板双面均涂有强力黏虫胶,2种颜色黏虫板规格均为25 cm × 20 cm。
试验设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范楼镇马庄牛蒡生产示范园,所在地属半湿润季风气候,降水适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示范园面积5.3 hm2,地势平坦,于2019年春季建成,主栽品种为“常丰”,秋季播种栽培,开沟机开沟起垄种植,垄体为南北方向,定植株行距(10 cm × 100 cm),11月中旬盖上拱形地膜,管理水平较高,播种时于垄中投药,投放辛硫磷颗粒剂(有效成分含量3%)22.5 kg/hm2。
1.2 试验方法 共分为4组,选用黄色黏虫板和蓝色黏虫板,分别对牛蒡示范园中黏虫板悬挂方向、挂板位置、挂板高度以及挂板密度进行筛选,分别于悬挂后3、6、9、12和15 d统计1 hm2诱杀牛蒡长管蚜数量。
1.2.1 挂板方向对牛蒡长管蚜数量的影响。
对黏虫板的不同悬挂方向进行筛选。共选2种悬挂方向,分别为平行于垄体和垂直于垄体方向。于2021年4月12日开始悬挂黏虫板,挂板方式为行间,悬挂黏虫板下边缘距离沟底40 cm,悬挂密度为300张/hm2,悬挂黄色、蓝色黏虫板。每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于悬挂后3、6、9、12和15 d 统计1 hm2诱杀牛蒡长管蚜数量。
1.2.2 挂板位置对牛蒡长管蚜数量的影响。对黏虫板的不同悬挂位置进行了筛选。共选2种挂板位置,分别为株间挂板以及行间挂板。于2021年4月12日开始悬挂黏虫板,使黏虫板为南北方向,悬挂黏虫板下边缘距离沟底40 cm,悬挂密度为300张/hm2,悬挂黄色、蓝色黏虫板。每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于悬挂后3、6、9、12和15 d 统计1 hm2诱杀牛蒡长管蚜数量。
1.2.3 挂板高度对牛蒡长管蚜数量的影响。
对黄色、蓝色黏虫板不同悬挂高度进行筛选。共选4种高度,分别为高于地面20、40、60以及80 cm。于2021年4月12日开始悬挂黏虫板,使黏虫板南北方向、行间悬挂,悬挂密度为300张/hm2,悬挂黄色、蓝色黏虫板。每种方向为1种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于悬挂后3、6、9、12和15 d统计1 hm2诱杀牛蒡长管蚜数量。
1.2.4 挂板密度对牛蒡长管蚜数量的影响。
对黄色、蓝色黏虫板不同悬挂密度筛选。共选5种密度,分别为300、450、600、750、900张/hm2。于2021年4月12日开始悬挂黄色、蓝色黏虫板,使黏虫板平行于垄体方向、行间悬挂,悬挂黏虫板下边缘距离沟底40 cm。每种密度为1种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于悬挂后3、6、9、12和15 d统计1 hm2诱杀牛蒡长管蚜数量。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挂板方向对黏虫板诱杀牛蒡长管蚜数量的影响 当悬挂黄色黏虫板时,平行于垄体方向与垂直于垄体方向这2种悬挂方向诱杀牛蒡长管蚜总量的差异较小,前者仅是后者的1.15倍。在挂板后3、6、9和15 d时,平行于垄体方向的牛蒡长管蚜诱杀数量略多于垂直于垄体挂板方向,而在悬挂12 d后,后者反超前者。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种挂板方向之间无显著差异(表1)。
当悬挂蓝色黏虫板时,2种悬挂方向对牛蒡长管蚜诱杀总数的影响差异较小,诱杀总数相差仅为102只。在挂板3、6、9、12和15 d时,平行于垄体方向处理的牛蒡长管蚜诱杀数量均略多于垂直于垄体方向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表2)。
综上,2种挂板方向黄色和蓝色黏虫板诱杀牛蒡长管蚜的数量均无显著差异。
2.2 挂板位置对黏虫板诱杀牛蒡长管蚜数量的影响
当悬挂黄色黏虫板时,从诱杀总数来看,行间挂板为2 205只/hm2,株间挂板为1 803只/hm2,行间挂板诱杀牛蒡长管蚜数量多于株间挂板诱杀牛蒡长管蚜数量22.30%。在挂板3、6、9、12和15 d时,行间处理均略多于株间处理。在行间处理上,挂板15 d时诱杀数量比挂板3 d增长了123.79%;株间处理增长了109.09%(表3)。
在悬挂黄色黏虫板时,行间挂板相比株间挂板,对牛蒡长管蚜的诱杀效果更好,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种挂板位置之间无显著差异。
当悬挂蓝色黏虫板时,从诱杀总数来看,蓝色黏虫板行间处理为1 711只/hm2,株间处理为1 049只/hm2,前者是后者的1.63倍。与黄色黏虫板处理相似的是,在挂板3、6、9、12和15 d时,行间处理诱杀牛蒡长管蚜数量均多于株间处理诱杀牛蒡长管蚜数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种挂板位置对蓝色黏虫板诱杀牛蒡长管蚜的数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