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 吴永珍

摘要 基于Science Direct数据库的国外相关乡村振兴文献进行内容研读、归类整理、提炼相关研究状况和特征,并提出国内学者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首先,要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和多元化的研究视角,深化研究内容,拓宽研究领域。其次,保持理性,多一点批判性思维,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具体实践提出国内乡村振兴策略。最后,重构理论以增强对现实的解释力和对实践的指导能力,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战略,以中国式现代化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旅游;产业振兴;价值重构;国外经验

中图分类号 S-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4-0225-04

作者简介 吴永珍(1997—),男,苗族,湖南凤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发展。

当今世界,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的席卷,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的农村发展面临困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各国普遍共识,也是迫在眉睫的关键之举。国外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在20世纪上半叶前未曾受到高度重视[1-2],但随着日本、韩国、荷兰、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相继出现的乡村再造、乡村重建、乡村建设等活动,伊朗、埃塞俄比亚、巴西等国家便开始效仿,争先恐后地实施农村振兴、乡村复兴[3]。因此,国外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潮[2]。事实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社会自我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应对一系列内、外部环境压力和挑战的结果[4]。在国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也意味着乡村振兴仍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点。

基于Science Direct数据库国外相关乡村振兴研究论文进行了论文查找和收集,对相关文献进行内容研读、归类整理、提炼相关研究主题,系统把握国外乡村振兴的研究状况和特征,以期为本国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借鉴与经验。

1 国外乡村振兴研究

乡村振兴一般是指乡村社会经历18~19世纪的全面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富足辉煌之后的全面发展。即乡村振兴并不只是乡村经济的振兴,还是乡村社会内生动力的复苏和繁荣,是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提升[5]。

1.1 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从查阅和研读的文献来看,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振兴乡村的一个重要举措受到国外学者青睐。Mitchell等[6]指出,以往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成功,也不能解决诸如贫困、就业、卫生、粮食安全等问题。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重新探索新的农村发展战略,其中部分国家把“矛头”直指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一项多面化的活动,它将可持续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起来,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中扮演着多种角色[7]。Randelli等[8]表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振兴,改变村庄形象,提高它们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的声誉。Eshliki等[9]将乡村旅游业描述为“经济变革的强大力量”,Nistoreanu等[10]更是把乡村旅游比喻成一把通往欧洲大门的钥匙。可见,乡村旅游依靠其经济特征和影响,在农村经济振兴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1.1.1 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探索旅游发展路径。

Adom[11]认为,文化资源与旅游相互联系,在旅游和文化之间建立牢固的关系,可以帮助农村社区变得更有吸引力,成为发展旅游的地方。Blichfeldt等[12]指出,丹麦北日德兰半岛的一个乡村小镇拥有充足的贻贝资源,该地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和挖掘当地资源,建立美食节,打造文化品牌,吸引其他地区外来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和社区发展。美食节已经在许多地区成为文化资源,并在农村发展和品牌战略中发挥着作用[13]。对于那些很小的旅游社区来说,通过美食节吸引游客能够为他们提供一系列无法获得的体验,这种文化的新鲜感成为游客一个“去的理由”[14]。作为旅游资源的景观文化遗产同样值得挖掘。Nistoreanu等[10]在研究中表明,善于利用罗马尼亚瓦尔恰县充足的农家建筑、传统港口、历史遗迹等景观资源,可以促进瓦尔恰县成为一个可能的旅游目的地[10]。Ball[15]指出,意大利拥有数千年以来丰富的乡村景观遗产,充分发挥这些历史景观在社会和经济中积极的作用,使其与农民、牧羊人等传统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推进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以及推进乡村振兴。Samani等[16]指出,伊朗是世界上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国家之一。因此,想要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建立这些景观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Cˇurovi c′等[17]以黑山一村庄为研究案例,提出景观价值存在退化的高风险,要学会利用并加强对景观资源的保护,促进景观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当然,塑造抽象的景观也能促进旅游业发展。在日本,城市居民特别喜欢欣赏风景如画的乡村,通过引入向日葵作为人造农村景观的新作物,可以助力乡村旅游[18]。

1.1.2 志愿旅游取代自然旅游。

在发展乡村自然旅游中,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国外许多学者推崇自然旅游逐渐向志愿旅游转变。Andereck等[19]指出,自然旅游会对旅游地产生一些如日益拥挤的交通、犯罪问题、居民旅客冲突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等问题。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志愿旅游可以作为另外一种旅游形式替代自然旅游。志愿旅游是一种另类旅游,以游客自愿进行度假为主要形式,他们主动作为志愿者在农村活动,参与并享受农村提供的旅游活动[20]。Mcgehee等[21]指出,志愿旅游作为一种快速增长的负责任的手段,表现在游客的旅游动机能够在社会、道德、经济、环境和教育等方面给乡村社会提供积极、可能的援助,同时也为游客提供实践善举的机会和体验社区活动的经历。志愿旅游是具有复合目的的旅游,游客的利他动机能够很好地把握当地居民的需求,开展一些有助于社区经济、生态恢复的活动,这高效率地促进了乡村振兴[22]。

然而,Pavlovi c′等[23]提出,乡村旅游业作为农村振兴的工具有利有弊。旅游业是一个允许就业的发动机,然而它只是一种季节性就业。在旅游淡季,乡村居民多数面临失业,乡村经济非常悲观。在农民看来,他们将旅游业视为一种收入来源,视为一个提高整个社区福祉的机会[7]。但是,旅游业带来的问题也会让他们思考寻找一些其他的替代方案。

1.2 多元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1.2.1 改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作为一个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区域,通过发展可持续农业来促进乡村振兴,这是一个理所当然且很有必要的事情。Rahmawati[24]指出,粮食安全是除了能源安全和水安全之外,另一个关乎国家主权的战略性问题。农业一直是世界各国的社会、文化、道德、语言和美学的建造者和建筑师[25]。Ciutacu等[25]指出,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合并土地和资本、激活农业劳动力,这是罗马尼亚提高农业竞争力和高绩效的唯一途径,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唯一途径。Lapka等[26]指出,捷克农民在得到国家的价格补贴后,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生活态度也有积极转变,但是光靠价格补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才是治标又治本的关键。Djanibekov等[27]指出,乌兹别克斯坦气候干旱,在退化的灌溉农田中引入短轮林业有助于减轻水资源短缺对农村生计的影响,改善农业种植方式,同时维持能源需求、收入和粮食安全。Verkaart等[28]指出,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门占就业人数的85%,然而农场规模迅速下降,增加了对农业集约化的需求,对农业生产技术提出了更大的挑战[29]。因此,通过改进农业技术来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已成为发展机构以及埃塞俄比亚政府优先考虑的政策事项[30]。

1.2.2 整合土地和自然资源,促进资源合理消耗。

在欧盟农村地区,农业和林业仍然严重依赖于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管理,并作为农村社区经济多样化的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31]。Paakarnis等[32]指出,立陶宛的农村地区占该国97%以上的领土,居住着33%的人口。近年来,废弃土地数量逐年增加,使得国家农业发展受阻,破坏土地资源的管理,损毁国家的形象。土地整合是立陶宛政府形成可行的农业资产的措施之一。当然,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促进资源合理消耗的手段。在日本,Mcgreevy等[33]提出生物炭实施项目有希望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崩溃问题。打造成生态品牌,对传统技术和农村经济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巴西,AlvesPinto等[34]指出,森林恢复和农村旅游是有希望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从而有可能增加粮食生产和减少对土地的竞争和生态破坏。农村应该通过明智、经济地消耗资源来更新和振兴村庄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减少和消除城乡差距,吸引人才回流,这能够极大地促进乡村的快速发展[35]。可见,在国外部分科研人员看来,土地开发方案不能完全萧规曹随,需要重新整合土地资源,通过土地合并、合作形成更大的土地资源单位,或者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等资源的合理消耗,在农业发展和环境景观保护之间寻找新的平衡。

1.2.3 实施乡村区域产业合作,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20世纪末,美国农村许多地区实施农场合作计划,来应对突发的金融危机[36],区域经济合作逐渐流行起来。Zaferatos[37]指出,建立可持续的社区发展形式,可以扭转欧洲和地中海国家社区农村边缘化的问题,区域经济合作有潜力成为振兴长期因全球化影响而处于不利地位的农村社区的有效战略。Doitchinova等[38]指出,建立伙伴关系是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内源性发展,以增加保加利亚农村社区活力和实施当地发展战略。Jandric等[39]指出,塞尔维亚西南部的失业和贫困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发展区域性合作型的畜牧业对于振兴该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arkantoni等[40]通过对荷兰农村地区农民的业余活动研究发现,虽然副业活动对当地经济和就业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它们在当地合作、网络联结和促进农村旅游方面的贡献得到了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鼓励他们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可以防止他们消亡。Nonaka等[41]以日本的小规模菜籽油生产为案例,研究发现农村地区的小型生产厂通过与周边农村地区的合作和重组存活了下来,并成为自我管理的地方公共企业,对振兴农村经济起到关键作用。可见,发展乡村区域经济产业有利于区域内形成统一、有序、健康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乡村之间加强合作,有实力应对风险,促进乡村发展。

1.3 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从相关文献来看,乡村文化振兴远不如城市文化振兴更受关注。但是,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文化振兴仍作为乡村振兴的策略被提出。其中,“文旅融合”是一大偏好和趋势。Choi等[42]指出,文化振兴的内容就是发掘文化的原型或文化要素,找出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和价值,并结合新的文化创造新的价值,以此增进农村活力。Zaferatos[37]通过对地中海国家的研究表明,橄榄是地中海地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维持古老的橄榄社区文化是地中海国家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于加强区域文化交流和促进农村社区之间的振兴起到关键作用。Rustinsyah[43]指出,乡村净化仪式是一种文化形式,具有宗教、社会和经济功能,振兴地方文化可以通过加强组织乡村净化仪式。Hurst等[44]通过研究土著居民的健康项目得出,让社区参与和改善土著人民的健康状况不仅涉及长期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还适当地涉及文化价值观和行为,从而促进土著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激发社区活力。Wondirad等[45]指出,乡村社区独特的文化可以跟旅游结合起来,不仅能改善游客的体验,而且能够体现当地的特色,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振兴。

1.4 制度支持,留住农村劳动力

在许多乡村地区,劳动力短缺是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劳动力外流是乡村振兴面临的重要困境[46]。Janeska等[47]指出,马其顿共和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显著变化改变了农村的人口结构和生产基础,以及农村家庭的收入。合理的政策吸引可以减少劳动力外流,能够帮助农村社区重新调整农业生产和土地资产,促进社区复兴。Gindu等[48]表明,农村的农业劳动力在年龄、教育和空间分布等方面并不匹配。农村地区的人口振兴除了需要改善市场政策的运作,还依赖于政策支持,更好地满足农民和农村经济的需要。De等[49]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农村季节性劳动力”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经济生产,为了振兴乡村,国家要提供政策、资金的支持,加大政府的投资,留住农村年轻劳动力,避免出现生产断层。另外,Tsukamoto[52]研究了日本政治新地方主义与经济复兴之间的关系。其指出只有政治改革才能挽救乡村的发展,给予乡村适当的政策支持能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Rephann[51]指出,农村发展与农村犯罪有一定的关联性。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都市犯罪有所下降,而非都市犯罪则持续上升,乡村发展因此受到限制。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减少农村犯罪有助于促进农村的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