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加工工艺对番薯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作者: 李勤霞 胡文凯 薛晓东
摘要 [目的]提高商洛番薯的生产加工品质,研究不同加工工艺番薯主要理化性质,探讨不同加工工艺处理对番薯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热风加工、微波加工、水煮加工、蒸制加工这4种加工方式,运用9分制分别对番薯外观、质地、口感、残留纤维4项感官指标进行打分,利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番薯多糖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番薯蛋白质含量。[结果]不同加工工艺下番薯在外观、质地、口感、残留纤维等方面均有所差异。不同加工方法处理后的番薯多糖含量不同,蒸制6 min 60 ℃干燥>微波30 W干燥>60 ℃热风干燥>水煮4 min 60 ℃干燥。不同加工工艺蛋白质含量也不同,微波30 W干燥>50 ℃热风干燥>蒸制6 min 60 ℃干燥>水煮4 min 60 ℃干燥。[结论]蒸制60 ℃热风干燥的加工方式其多糖含量保存最多,经过微波30 W干燥后的蛋白质含量保存最多。蒸制6 min 60 ℃干燥至恒重番薯感官品质特征优于其他加工工艺。
关键词 番薯;加工方法;感官评价;多糖;蛋白质
中图分类号 TS 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5-0157-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5.039
Effect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Polysaccharide and Protein Content of Ipomoea batatas
LI Qin-xia,HU Wen-kai,XUE Xiao-dong
(College of Biological Pharmacy and Food Engineering,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Shaanxi 726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quality of Shangluo Ipomoea batatas, research the mai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Ipomoea batatas under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iques on the polysaccharide and protein content of Ipomoea batatas. [Method] Four processing methods, namely, hot air processing, microwave processing, water boiling processing and steaming processing, were used to score the appearance, texture, taste and residual fiber of Ipomoea batatas using 9-point system. The polysaccharide content in Ipomoea batatas was determined by phenol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method, and the protein content in Ipomoea batatas was determined by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Resul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appearance, texture, taste and residual fiber of Ipomoea batatas under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iques. The polysaccharide content of Ipomoea batata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varies,steaming for 6 minutes at 60 ℃ for drying>microwave drying at 30 W>hot air drying at 60 ℃>water boiling for 4 minutes at 60 ℃ for drying. The protein content varied with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iques, with microwave drying at 30 W>hot air drying at 50 ℃>steaming for 6 min and then drying at 60 ℃>boiling for 4 min and drying at 60 ℃. [Conclusion]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steaming and hot air drying at 60 ℃ preserves the most polysaccharide content, and the protein content is preserved the most after microwave drying at 30 W. The sensory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Ipomoea batatas steamed for 6 min at 60 ℃ and dried to constant weight are superior to other processing techniques.
Key words Ipomoea batatas;Processing method;Sensory evaluation;Polysaccharide;Protein
番薯[Ipomoea batatas(L.)Lam.]又名红薯、地瓜或甘薯,是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1-2]。在番薯的主要成分中,淀粉约占90%,其次是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物质,约占10%[3-5]。多糖是番薯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糖、免疫调节和调节肠道菌群等功效[6]。番薯蛋白具有抗氧化性、提高免疫力、降血脂、降高血压和抗癌发病率、预防糖尿病等作用[7]。目前番薯多糖和蛋白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食品和动物营养。
多糖提取的方法有很多,常用测定多糖的方法一般有比色法、色谱法、红外光谱分析多糖法、紫外分光光度法[8-10]。其中,苯酚硫酸-比色法[11]是一种简便、快速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已被应用于各种研究中;蔡群虎等[12]将该方法用于三七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而目前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有色谱法[13]、分光光度法、滴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联合测定法、氨基酸折算法[14]。王艾平等[15]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籽多糖中蛋白质含量。目前,国内外对番薯多糖和蛋白质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明玥等[16]在番薯的功能成分及其开发利用方法中提到了番薯多糖、番薯蛋白等物质,已经对这些物质的功能和保健功能进行了简单研究。陆国权等[17]研究了50个番薯品种及经烘干、晒干、蒸煮和烘烤加工处理后的块根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其中涉及番薯淀粉、还原糖、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的变化。布会敏等[18]研究确定了多糖是番薯的重要成分之一,不同多糖因其结构、成分和理化性质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Bovell-benjamin[19]研究了番薯多糖的生物活性,其在人体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人们食用番薯时,经常采用蒸、煮、烘干、微波等加工方式,不同的加工方式得到的结果不同,营养损失也不同。一般来说,煮番薯的口感较淡,更软,水分比较充足,但是营养损失较大;水蒸番薯的口感较软,含水量较低,甜味充足。烘干的番薯失水量比较大,保存时间长,干爽香甜;微波处理保留了番薯中水分,保留了番薯的香气和甜味。加工工艺的不同,导致番薯生产过程中所处的温度、湿度等物理因素有所差异,使番薯的外观、质地、口感、残留纤维和生化成分等都可能产生较大的变化。由此可见,不同的加工方法对番薯营养价值的影响至关重要。该研究主要以商洛本地番薯为原材料,用不同的加工工艺(水蒸、煮制、热风、微波)对番薯进行不同的预处理,测定其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对比评价不同工艺对番薯感官评价的影响,探讨4种加工工艺条件下番薯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尽可能地保留更多的营养物质,为商洛本地番薯后期利用奠定基础,也为番薯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剂与设备。该研究所用的主要试验设备和试验试剂如表1~2所示。
1.1.2 试材与处理。
商洛本地番薯,取新鲜番薯经过不同加工工艺处理,番薯的处理如下:
①薯切片5 mm在50、60、70、80 ℃烘干至恒重,粉碎过60目筛;
②番薯切片5 mm水煮4、7、10、13 min,在60 ℃烘干至恒重,粉碎过60目筛;
③番薯切片5 mm蒸制6、12、18、24 min,在60 ℃烘干至恒重,粉碎过60目筛;
④番薯切片5 mm微波30、50、80、100 W处理至恒重,粉碎过60目筛。
1.2 试验方法
1.2.1 感官评价。
对番薯产品进行评定,结果采用打分的方式进行统计。采用9分制[20]分别对番薯外观、质地、口感、残留纤维4项感官指标进行打分,参考鲜食甘薯食用品质感官评价评分标准[21],外观9分,质地9分,口感9分,残留纤维9分。经不同加工工艺条件制作的番薯,选经过专业培训并掌握评价番薯感官特性方法的10人,作为该番薯感官评价小组成员。将试验样品放置于编号的纸盘中,评价人员在光线良好的实验室中对番薯的外观、质地、口感和残留纤维进行评定并给出相应分数。通过品评员喜好程度和感官品质评分,给每个待测样品数量化赋值,综合排序。
1.2.2 营养指标的测定。
番薯多糖含量测定采用苯酚-浓硫酸法[22];
番薯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23]。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和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且每组试验均重复3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加工工艺对番薯感官评价的影响
2.1.1 不同加工工艺对番薯外观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的加工工艺处理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表3),不同加工工艺下番薯颜色总体呈现为白色、黄色、黄白色、棕黄色,番薯部位分为整体、中间、边缘。在不同的加工工艺下,对比番薯的外观形态发现,热风、水煮、蒸制、微波每种处理下的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不同功率间差别较小,而4种不同工艺处理下差别较大,热风干燥和微波处理番薯白色占大部分,水煮和蒸制黄色占大部分。
2.1.2 不同加工工艺对番薯感官评分的影响。
对不同加工工艺处理下的番薯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根据番薯外观、质地、口感和残留纤维等方面的试验,不同加工工艺所生产的番薯,感官评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蒸制6 min 60 ℃干燥至恒重工艺所加工的番薯评分最高,总分达到30.2分。在番薯质地方面,其弹性、韧性强,切面完整光滑,切面孔洞较少,结构致密;在口感方面,其表现为口感顺滑,无明显颗粒感。而水煮4 min 60 ℃干燥至恒重工艺生产的番薯外表整体棕黄色,中间带有白色条纹,色泽不均匀,其番薯质地较硬,薯肉松散感较强,口感比较粗糙,香味较淡,残留纤维较多,有轻微的渣粒感,咀嚼粗糙感稍明显,其评分最低,相对其他工艺显得较为粗糙。由此可见,不同加工方法对番薯的感官评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