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TAUT模型的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意愿研究

作者: 汤淑娟 王佳瑛 刘安迪 孙华

基于UTAUT模型的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意愿研究0

摘要 基于整合型科技接受理论揭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及其规律,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路径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和自身禀赋5个维度构建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影响因素模型,运用Logistic-ISM模型,深入分析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关系与影响路径。结果表明: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技术获取、政策认知和耕地保护意愿因素显著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意愿;ISM解释结构模型表明,社会阶层、技术认知期望和农户互助是表层直接因素;政策认知、责任意识、耕地保护意愿、技术获取、经济价值期望和生态价值期望属于中层间接因素;学历水平和年龄属于深层根源因素。由此提出:政府应重视农村文化教育,提高农技培训质量;响应新媒体时代号召,丰富新技术宣传渠道;发挥领导组织示范作用,形成有效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UTAUT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ISM模型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5-0228-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5.054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opt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 Based on UTAUT Model

TANG Shu-juan, WANG Jia-ying, LIU An-di et al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Jiangsu 210095)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ceptance theory,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laws of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opt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path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 and promotes the sustainable use of cultivated land.The influencing factors model of farmers’ adop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 is constructed from five dimensions, and the Logistic-ISM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adoption inten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 its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ing path.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echnology acquisition, policy cognition and willingness to protect cultivated land significantly affected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opt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ISM 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 shows that social stratum, technology cognitive expectation and farmers’ mutual assistance are the direct factors on the surface;policy cognition,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willingness to protect cultivated land, technology acquisition, economic value expectation and ecological value expectation belong to middle-level indirect factors;educational level and age are deep root factors.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rural cultur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raining;respond to the call of the new media era and enrich publicity channels;give play to the exemplary role of leading organizations and form 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network.

Key words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iques;UTAUT model;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ISM model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粮食关系着国计民生。18亿亩耕地红线的划定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基础。耕地安全不仅仅在于数量,质量也同样重要。化肥被称为粮食的“粮食”[1],与我国农业生产息息相关。长期以来,机械和人工撒施的传统施肥方式造成了肥料表施、氨肥过量和径流损失等问题[2]。据统计,太湖流域农田的氮肥施用量最高值达300 kg/hm2[3],肥料的不合理利用给当地农业发展带来挑战。

在此形势下,江苏省大力推进“千村万户百企业化肥减施增效行动”,提升全省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普及率。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具有降低氮素损失、提高农田固碳增汇能力等优势[4]。有助于缓解当前农耕资源投入过度、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农田固碳能力,转农田从“碳源”到“碳汇”。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普及应用需要上级部门的宣传推广,而站在农户视角,作为乡村的基本生产单元和耕地的真正利用主体,农户对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接受度将直接决定最终的实施效果。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领域中,探索农户的采纳意愿并追溯其影响因素具现实意义。

近年来,对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意愿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将影响因素分为三大类:一是农户个体因素,认为农户的年龄、家庭人口、受教育程度等是影响农户行为的主要因素[5-6];二是农户认知因素,认为农户的风险感知、环境认知水平等对农户采纳意愿产生显著影响[7-8];三是外部环境因素,认为政府宣传、政策激励等有效激发农户采纳耕作技术意向的产生[9-10]。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连续性的决策转化过程。单纯从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因素出发,缺乏对农户意愿的深入分析、忽视决策整体过程,难以确定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和层次结构,综合考虑农户采纳意愿并进行层次与路径分析,可以完整并系统地解释农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复杂的层级关系。

在此背景下,研究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意愿,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发展低碳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笔者以仪征市为研究区,基于整合型科技接受理论 (UTAUT),运用Logistic-ISM模型,深入分析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与内部关系,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相关的政策制定和技术宣传提供参考。

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1.1 理论模型

在新技术的采纳意愿研究方面,计划行为理论(TPB)与技术采纳模型(TAM)作为理论基础被广泛应用。Venkatesh等[11]在对TAM、TPB等多个模型进行解构、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探讨“影响使用者认知因素”的问题,提出了整合型科技接受理论 (UTAUT)。核心思想是: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便利条件作为主要因素会影响用户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UTAUT模型对行为意向的解释力能达到70%,对使用行为的解释力能达到50%[12]。该模型在国内主要应用于互联网+“X”与移动服务主题的意愿或行为研究,在农业技术领域应用较少,是较为创新的模型应用[13]。整合性技术接受理论模型相对于传统的认知行为理论模型,优势在于其不再局限于内外部因素独立研究,而是系统全面地考虑了四维因素,完整地诠释农户技术采纳意愿的认知过程。

1.2 研究假设 结合UTAUT模型的核心因素,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农户自身禀赋5个维度,探究农户采纳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并构建理论框架(图1)。

H1:绩效期望对于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绩效期望维度包括经济价值期望与生态价值期望,是农户采纳新技术的先决条件。当农户认为采用该技术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或环境效益,对技术的采纳意愿也会增强[14]。

H2:努力期望对于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努力期望维度包括技术认知期望、技术适用性期望、技术可用性期望,是个人认为使用该系统的轻松程度。农户自身经验、观点和知识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农户农业技术的选择与实施[15]。当农户认为可以较为容易地了解、学习并应用技术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采纳该技术的信心。

H3:社会影响对于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影响维度包括农户互助、社会价值认知和农户责任意识,反映了农户对他人认为自己应该使用该系统的重要程度的感知。与邻里的技术交流可以增强农户采纳该技术的可能性,农业技术的扩散存在“邻近效应”,生活在同一区域范围内或处在相同生活圈的农户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16]。

H4:便利条件对于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便利条件维度包括技术宣传与农技培训。政府的大力宣传可以提高农户对技术的评价并且降低使用风险,提高技术的采纳意愿。而接受过农技培训的农户可以更好地实施新技术,从而提高采纳该技术的意愿。

H5: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对于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自身禀赋包括农户的基本条件以及自身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包括政策认知和耕地保护意愿)。已有研究表明,政策支持可以提升农户对技术的认知,降低风险[17],从而提高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意愿。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户逐渐意识到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2 研究数据与方法

2.1 研究区选择

研究区域为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位于江苏省中西部。2019年《仪征年鉴》显示仪征市耕地面积共41 650.36 hm2,近总面积的1/2,且疫情影响下的农业生产依旧保持总体平稳,全年粮食总产量26.15万t,是江苏省的重要粮食产地。同时,仪征市2021年度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实施计划中,重点强调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并且在多个重点乡镇大力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初期课题团队针对研究区域开展过相关调研,并且与当地村委会、农业主管部门进行了深度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2 样本数据 基于UTAUT模型设计了农户水稻侧深施肥技术采纳意愿调查问卷。问卷主要从农户自身禀赋、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耕地保护认知和水稻侧深施肥技术采纳意愿方面展开。

问卷调查共涉及仪征市陈集镇、月塘镇2个镇,丁桥村、汪营村、六松村、四庄村、曹营村、青年村6个村,调查时间为2021年7月—2022年1月,调研对象基本包括种植大户、村干部、农业种植示范户和普通农户等,确保调查对象的多样性。调查结束后共回收问卷307份,根据问卷填写是否完整以及当前是否种植水稻等因素对问卷进行有效性筛选,筛选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50份。受访者男性比例较大占78%,45岁以上农户占大多数,且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具体情况如表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