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校图书馆“两线服务”模式研究

作者: 李煦 梁芳 徐霞 曹小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校图书馆“两线服务”模式研究0

摘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基层,面向包括乡村政府公职人员、乡村企业家、技术服务者、返乡农民工、农民等多层次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用户对象,提供“农学学科”与“农耕文化”专题知识服务。为此,构建了农业高校图书馆“两线服务”模式,用案例分析法解析了该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应用的流程,提出了该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价值与应用机制,以期为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可实施模式选择。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高校图书馆;“两线服务”模式;农学学科;农耕文化

中图分类号 G 2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6-0233-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6.054

Research on the “Two Line Service” Mode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bra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the Library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Xu, LIANG Fang, XU Xia et al

(Library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braries serve the rural grassroots, and provid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agricultural culture” thematic knowledge services for users who participat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at multiple levels, including rural government public officials, rural entrepreneurs, technical service providers,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farmers and other users. For this reason, the author constructs the “two line service” model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brary,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this model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case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value and application mechanism of this model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an implementable mode choice for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brary to serv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vitalization;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brary;“Two line service” mode; Major in agronomy;Cultivation culture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22-0647);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1C0114);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9C0908)。

作者简介 李煦(1968—),女,湖南长沙人,副研究馆员,硕士,从事图书馆管理、知识服务、农耕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2-22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发挥好乡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生态屏障和生态产品的功能,以及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功能,这使乡村基层工作人员对农科专业知识及农耕文化有了很大的需求。

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积极应对乡村基层知识需求,重组农科专业知识及农耕文化资源,结合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服务乡村等方面的优势,面向湖南乡村政府公职人员、乡村企业家、专业技术服务者、返乡创业农民工、农民等乡村基层人群的知识文化需求,提供有效的农学学科及农耕文化知识服务,构建了农业高校特有的“两线服务”模式,实现了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农学学科与农耕文化两大专题知识服务同频共振,助力乡村基层乡村振兴建设者农科专业知识学习与运用,推动农耕文化传承和弘扬,为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实施的模式。

1 农业高校图书馆“两线服务”模式的内涵

1.1 乡村基层人员知识需求分析

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基层人员包括乡村政府职员、乡村企业家、专业技术服务者、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新职业农民、本土农民等多个群体,每一个群体有不同的知识需求。农业高校图书馆以乡村知识需求为导向,面向乡村基层实施服务是参与乡村振兴,开展工作的重要理念[1]。笔者在长沙市的宁乡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怀化市的沅陵县、辰溪县、中方县、通道县等8个县(市、区)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821名对象,结果表明(表1):乡村政府公职人员、乡村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用户需要辅助决策、政策及农业专技知识支撑;专业技术服务者对农学学科知识有着极大的需求,这关系到农业科技能否推广、农民能否增收;文化知识服务和文化生活服务是人们的精神支柱,美好的生活离不开文化的滋润,乡村是农耕文化的润土,更是农耕文化的宝藏,传承、弘扬、创新农耕文化增进了人们对乡村的热爱,对乡情的最美表达,尤其能够吸引并唤醒乡村游客的家乡情结,他们甚至会慷慨投资乡村建设。

1.2 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 “两线服务”模式构建路线

“两线服务”模式指农业高校图书馆以“农学学科知识服务”“农耕文化知识服务”两条主线服务乡村振兴的设计与实践,是知识的重组与创新服务。

1.2.1 线路一:农业高校图书馆提供“农学学科知识服务”。

“农学学科知识服务”是农业高校馆的重要服务内容。农业高校图书馆不仅面向院系提供农学学科知识服务、专家服务,而且也获得机遇走出高校,面向乡村政府公职人员、乡村企业家、乡村技术服务者、返乡创业农民工、农民等多层次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用户受众群体提供包括农业文献传递、农业信息情报服务、农业技术指导、农业专利申报、地理产品申报、农产品加工指导、农产品销售指导等农学学科多领域知识服务。学科馆员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有效的农科专题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服务。当下,智慧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机器人采摘技术、猪脸识别技术、精准农业智能装备技术、自然灾害监测、作物估产及生长动态监测、农产品监测预警等现代农业呼唤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新型职业农民正在做的事情是想搞清楚乡村本土种什么、养什么、发展什么产业,高校农业图书馆可以此为“农学专题知识服务” 切入点,为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主力军群体提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副业及多种农业产业新业态的“农学专题知识服务”。

1.2.2 线路二:农业高校图书馆提供“农耕文化知识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地发扬光大。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不断冲击农耕文化,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优秀的、独特的农耕文化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被现代人熟知,而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十分急迫。农业高校图书馆收藏了丰富的农业文献资源,保存了大量的农业文化遗产,长期服务学校农学学科教学和科研,而且服务学校多个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学研平台,并参与其建设,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形成了传承、传播与发展农耕文化的意识,把开展农耕文化教育与提高馆员队伍素养结合起来,培养有农学背景的馆员为全校本科生讲授农耕文化课程,选派优秀馆员参加新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及农耕文化培训,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通过教学和开展文化活动传承、传播、创新农耕文化,培养学生农业意识和“三农”情怀;助力乡村发展旅游让人们了解和体验农耕文化,通过网络技术将农产品销售与农耕文化传播结合起来[2],让更多人了解农业生产过程和农村生活,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2 “两线服务”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应用的流程

2.1 建设 “两线服务”模式的专业团队

学科馆员是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主体,实施“两线服务”的团队成员不仅在具备图书情报知识背景的同时还要具备农学领域知识和农业专项技能核心能力[3],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较强的执行力、团队协作力、沟通力和创新力。除了本馆的学科馆员以外,还可邀请院系相关专家担任关键技术指导。专业团队要主动下乡,在乡村对口点开展广泛调研活动,完成搜集乡村用户群体需求信息、整合知识、制定解决方案、主动推送文献信息知识、传播农耕文化、制作知识产品等服务[4-5]。

2.2 “两线服务”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应用的流程

农业高校图书馆“两线服务”模式的专业团队为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乡村政府职员、乡村企业家、专业技术服务者、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新职业农民、本土农民等多层次用户群体开展多主题知识服务,通过“互联网+现场指导+来校培训”等途径实现从农学学科知识服务主线出发,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学科资源建设、产学研建设、新农村知识环境建设、种植、养殖等新农业技术普及等问题;从农耕文化知识服务出发,以图书馆农耕文化知识储备及人才资源解决地域农耕文化挖掘、农耕文化植入产学研过程项目、提供乡村旅游个性化指导、农耕文化传承、传播与保护等问题(图1)。

“两线服务”模式是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内涵的深化和延伸,能有效地使图书馆服务与乡村地域产业融合,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嵌入乡村建设;能通过挖掘某乡村地域特色农耕文化,并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表达出来,使农耕文化得到传承与传播。“两线服务”模式拓展了图书馆服务对象,丰富了图书馆服务内容,促进了图书馆知识再生产;用户通过获取振兴乡村的农学学科知识及农耕文化知识,补给个人知识的不足,使个人知识与生产生活更匹配,实质上是为乡村建设新业态融合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该模式实施过程中做到服务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成果转化精准[6]这“六个精准”[7],可以作为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标准、工作要求、工作目标,“两线服务”精准到某个县、某个乡、某个村、具体的项目。知识流动将加速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振兴创造有利条件,也为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模式选择。

2.3 “两线服务”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应用案例

农业高校图书馆在制定学科服务制度时,很少会考虑社会服务,而农业大学图书馆服务社会功能又在不断拓展,“学科服务”“农耕文化服务”逐渐为乡村振兴所需要,例如:乡村景观设计中不仅需要园林景观学科,也需要农耕文化支撑;农产品加工产业中不仅需要食品工程学科服务,也需植入农耕文化彰显地域特色;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作物栽培学科服务,也需要农耕文化表达丰收的喜庆;面向乡村振兴,学科服务与农耕文化服务二者几乎同时受到追捧,“两线服务”模式有了强大的驱动力,因此农业高校图书馆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业务流程,是当下一个重要任务。

以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两线服务” 模式在湖南怀化辰溪县橘海农业生态有限公司产业发展中的实践为例:该公司以传统生态农业的方式生产和决策,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现代农业有一定障碍,公司生产的柑橘、脐橙、黄桃、梨对接市场难度大,产品销难,农民赚不到钱;尤其在丰收年,产品销售会增加困难;公司蔬菜种植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公司面临“弃农”、农业利润难以维持生产等问题。这也是该县大多数农业企业、种植大户面临的共同问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