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景式CBL教学法的农民大学生培养创新

作者: 李芳芳

基于场景式CBL教学法的农民大学生培养创新 0

摘要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主战场在“三农”,关键在人才。高校对农民大学生的教学方式主要停留在集中面授、在线教学、云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实践基地教学等层面,对促进农民大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较小。基于场景式CBL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开展的创新型的农民大学生培养方法,能使农民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农民大学生更大获益。

关键词 场景式教学;农民大学生;教学模式;开放教育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6-026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6.06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nnovation in Cultivating Farme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Scenario-based CBL Teaching Method

LI Fang-fang

(Zhejiang Open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2)

Abstract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demonstration zone is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the key is talents.The teaching methods for rural college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mainly focus on centralized face-to-face teaching, online teaching, cloud classroom teaching, special lectures, and practical base teaching.The effect on promoting deep learning among rural college students is relatively small.The scenario based CBL teaching method is an innovative method for cultivating rural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theory.It can enable rural colleg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while strengthening communication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ie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well as between students, to greatly benefit rural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Stage system learning method;Farmer college student;Teaching mode;Open education

基金项目 浙江开放大学2021高等教育改革和课题教学改革项目(Qk050112211023); 浙江开放大学2021第四批全省办学体系人才培养工程(RC20220016); 国家开放大学2021重大科研项目(Z21A272-2)。

作者简介 李芳芳(1980—),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植物保护和农民大学生培养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9-13

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强调,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中国农业发展开始从常规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这一转型的关键在于培养大量具有高素质的农科专业人才,以支撑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发展[2-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主战场在“三农”,关键在人才。2004年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以来,在培养农村人才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4]。截至2021年11月,共为“三农”工作和现代农业建设培养本、专科毕业生616 076人。18年来,在体系办学、机构联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学习支持服务、信息化支持等领域积累了宝贵的工作实践和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3]。“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程的培养让农民学员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他们不仅拥有更强的自我发展能力、更高的社会资本,而且还具备良好的创业技能和职业素养[5],他们有望成为新型的、具备高素质的农民[6]。在当今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程将不断改革创新,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近年来,高校对农民大学生的教学方式主要停留在集中面授、在线教学、云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实践基地教学等。虽然农民大学生的培养采取了大量的方法,但是促进农民大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仍比较小。基于此,综述浙江开放大学基于场景式CBL教学法的农民大学生创新培养模式,以期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共富背景下的浙江农民大学生培养

202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关大力支持浙江省优质开发创建共享财富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以其敢于担当的精神,在2025年,将大力投入,加快构筑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社会。2035年,浙江省将全面推进高标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全民共享繁荣的美好未来。

浙江富裕富在农村。2021年度浙江乡村振兴共富带头人“金牛奖”获得者辛宏权,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丽水电大19秋领雁班学生楼干强、20秋领雁班学生金建忠……浙江开放大学一批批优秀典型从农民大学生中脱颖而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希望提升自我的新时代农民。农民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来自农村,长自农村,工作在农村,他们有情怀、留得住、用得上。浙江开放大学已经累计培养农民大学生9万余名。未来5年还将培养涉农专业农民大学生5万人,培训农民学员100万人次,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输送更多致富带头人和实用人才。

2 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在全球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不仅要有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适应世界现实的生存能力和素质。教学的目的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态度,使之掌握技能[7]。“场景式教学”的目的也是这样,旨在培养适应全球新时代新农科的全球视野和思维品质,需要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小组群策群力,讨论协商解决方案,采纳适合当时当地的解决方案,这并不意味着轻视系统知识,而是更综合更全面的教学。

2.1 传统的农民大学生培养方式 以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为例,主要采取了集中面授、网络课程教学、微课教学、手机和“O学派”移动学习平板电脑、实验类视频资源学习、专题讲座、导师制学习、送教下乡、小组协助学习、实践基地社会实践教学等[8]。虽然农民大学生的培养采取了大量的方法,但是促进农民大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还比较小。李冬斐等[9]提出的翻转课堂模式,旨在帮助农村高校的学生在课前掌握必要的基本概念,在上课过程中加强对关键概念的理解,并将所掌握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案例实施和分析,可以帮助农民大学生解决工学矛盾,提高知识理解水平,提升举一反三的能力。陈国宝[10]以浙江省“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为个案,针对农民大学生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大学生对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较低(表1)。

2.2 存在问题 浙江农民大学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2.2.1 浙江农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与涉农课程的内容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我国正在加快发展乡村,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尽管如此,农业课程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缺乏针对当前的特点。培训项目主要集中在普通的农作物上,缺乏针对特定的技能培训(如在不同环境下的正确栽培),以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开设新的农业专题,让学员能够在真正的实践中学到知识[11],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由于缺乏足够的投入,使得教师的授课质量及学生技能都无法得到显著改善。

2.2.2 培训方法过于单调,没有足够的实际操作机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大学生开始通过在线方式学习,他们可以在课下通过网络课程或者在云课堂上与专家进行互动,但是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动活动,学生很难与教师进行实时的交流。另外,当上课和农作的时间冲突时,学生就只能看回放。农民大学生与专业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存在着较大的空白,教师的授课内容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及农业发展的特点。专家仅仅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而没有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使得农民对所学知识缺乏认知,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也无法将其运用到实践中[12]。

2.2.3 农民群众参与主动学习的意识薄弱。农民大学生大多数生活在农村,有些处在不发达的偏远地区,长期使用传统的生产技艺及理念进行生产经营,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是报名了农民大学生项目也是为了通过考试拿文凭,觉得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从而更加没有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大多的培训也存在应付了事的心态。

3 基于场景式CBL教学法的农民大学生培养——以浙江开放大学为例

3.1 场景式CBL教学法的概念和意义 “场景式教学法”和“CBL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 两种全新的教育方法源自建筑主义的思想,为当今的教育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1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学习是在情景中实现的。通过寻求真实的工作场景,选取适当的典型案例,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设计、应变、具体的实施,从而制定下一步的目标和学习进度。学生获取知识是在“主动交流建构”的过程中获得,而不是教师填鸭式的直接给予。教师通过提供一定的教学场景,帮助学生形成教学“情境”和与教师、同学合作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课堂(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14],还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技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还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批判性思维[15]。

3.2 研究探索符合浙江农村实际和农民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 2004年,“一村一名优秀大学生计划”(“一村一”)被教育部推出,浙江开放大学(原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被指定为“一村一”的首批试点学校,开启了一段新的教育改革历程。2007年,学校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正式推出“浙江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近年来,浙江省教育厅、省直机关以及当地党组织积极推动,浙江开放大学一直秉承“三农”的理念,致力于以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农民大学生为核心,以农村发展需求为目标,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以期更好地满足浙江省的发展需求,促进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推动浙江省的社会发展,并且给当地带去更多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福祉。

浙江开放大学秉承“三农”的宗旨,积极探索现代远程教学的可行性,以“有社会文化、懂科技、善营销、能创新”的学习成果为依据,着眼于浙江本土的发展,不断强调学习者的实践技能、经济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此来满足“学历+技能+创新”的要求[16],努力推动浙江乡镇的发展,并以此来促进浙江乡镇的可持续发展[1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