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北方地区现代化近郊村建设思考

作者: 张育林 李雪嫣 高天 张祥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北方地区现代化近郊村建设思考0

摘要 [目的]以乡村振兴中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两个方面为主要突破口,探讨在我国北方地区如何高效建设现代化近郊村。[方法]对比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主要城市郊区乡村特征,深度分析国外乡村和国内乡村外在和内在要素差异,提出我国北方地区现代化近郊村规划初期和规划后期发展的系统思路。[结果] 近郊村的宜居性同时受一系列因素共同制约,我国北方近郊村建设思路共包括雨污/粪污及有机废弃物处理、解决冬季供暖问题、提升乡村乡貌、基本公共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及改造升级、社会文明建设、乡村经济发展改革、加强安全治理、闲置房屋管理、子女教育条件优惠、系列活动策划11个方面。在对近郊村进行建设改造时,应统筹考虑制约宜居性的因素主次关系,而不是“看得见”的改造内容优先。[结论] 明确的思路及建设内容的次序在近郊村建设中至关重要,对我国乡村振兴工作效率有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 近郊村;乡村振兴;特色经营权;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中图分类号 X 24;S 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8-0258-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8.059

Conside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uburban Villages in North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ZHANG Yu lin1,LI Xue yan1,GAO Tian2 et al

(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2.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t,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

Abstract [Objective]Based on the two aspects of ecological livability and rural civi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is paper discussed how to efficiently construct modern suburban villages in North China.[Method]By comp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 urban suburb villag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Japan,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the differences in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between foreign and domestic rural areas were analyzed in depth.Afterwards,the systematic ideas for the developing of modern suburban villages at early and late stages were proposed in North China.[Result]The livability of suburban villages is simultaneously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suburban villages in North China include 11 aspects,including the treatment of rain/manure and organic waste,the solution of heating in winter,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landscape,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public facilities,housing construction and upgrading,soci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form,strengthening safety management,unoccupied house management,children’s education convenience,and planning a series of activities for rural life.In the 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 of suburban villages,the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the primary factors restricting livability,rather than the ‘visible’ renovation content which can be easily observed by visitors.[Conclusion] Clear ideas and the order of construction contents are very importa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uburban villages,which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efficienc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Suburb villages;Rural revitalization;Characteristic management rights;Ecological livability;Rural civilization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1]。在这个新时期,农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十四五”期间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是继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2]。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期国家高层设计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这是一场及时雨,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器。在城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近郊型乡村的建设发展对乡村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郊型乡村位于城乡结合的过渡地带,既具有乡村特有的人文环境,又能享受到城市的物质资源红利。在这种具有城乡双重辐射优势的背景下,近郊型乡村成为统筹城乡资源、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3]。

目前乡村建设主要依据乡村具体的位置,借助自然条件、人文历史等特定条件进行打造。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农村数量巨大,大多数乡村的进一步发展既缺乏地理区位优势,也缺乏丰富的资源和特定的条件。乡村振兴必须从各地实际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乡村发展计划[4]。十九大会议提出推进乡村发展振兴总战略,将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工程作为促进我国美丽乡村加快振兴奔小康的年度总目标[5]。其中生态宜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起更重要的历史角色,良好宜人的乡村生态环境必将是未来农村现代化最大天然优势条件和巨大宝贵财富。从全国范围来看,许多乡村的改造侧重乡村乡貌的表面提升,乡村的宜居性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然而乡村的宜居性受到乡村环境、房屋质量、配套设施、优质资源配比、优质子女教育资源等一系列因素共同制约,导致乡村居住环境与城市居住环境相比毫无竞争力,无法吸引人们入住农村。例如,在我国实施深化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我国及北方地区尽管在完成“厕所革命”整治工作各项任务中已经取得了较显著成绩,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体制建设不健全、发展速度不平衡、技术模式推广不当、农民思想意识相对淡薄、维护生态管理责任机制不健全以及由于北方冬天气温较低公共厕所无法正常使用等现实问题[6]。因此,一个系统性、普适性的乡村建设规划思路对于推进全国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笔者通过对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近郊村发展情况和现状进行分析,与我国北方地区乡村进行全面对比,在乡村乡貌、公共设施、社会文明、经济条件、治安管理、福利待遇、系列活动、社会制度等方面,深度分析我国北方地区近郊村建设可以借鉴和发挥的内容,深入探究如何避免走弯路,高效走出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1 国外乡村发展经验及启示

1.1 日本“一村一品”模式

日本“一村一品”模式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及特色民俗文化,形成自身的农业品牌。其中“一品”,不单单局限于农产品,还包括特色民俗工艺品、特色休闲农业等。一村可以推出多品,多村也可以发展一品[7]。“一村一品”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独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面向未来”为基本原则,充分利用乡村优势资源,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及产业,面向国内外市场,形成一系列产业链[8]。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出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一些具有创新实干能力的领导型人才。这是乡村经济持续增长、乡村文化得以传承的根本。“一村一品”模式在支持特色产业方面的贡献,值得我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借鉴。

1.2 美国城市产业向郊区及乡村地区扩散

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城市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乡村地区倾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美国中部城市中心的近郊以及附近的乡村地区涌现了主要商圈和购物中心。和传统城市购物区不同的是,新兴的商业购物区域和购物中心土地面积比较广阔,并构成了完整的商业消费服务网络。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商业服务业重心已从城市向周边乡镇地区倾斜,不少购物娱乐中心坐落在小镇和乡村中心。这种城市资源带动周边乡村的模式使得美国郊区化及逆城市化迅速发展,改善了周边郊区及乡村的生活与投资环境,促进了乡村地区的发展[9]。美国农村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值得离城市不远的周边近郊型乡村借鉴。

1.3 德国“村庄更新”重塑乡村景观

近年来,由于德国高速发展,德国农村发展的方面也越来越宽泛,村庄整治显得更加综合完整。村庄景观规划也越来越强调农户、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等各方互相联系。经过对乡村土地的正确布局,德国的农村地区不但自然条件优越而且农村经济发展繁荣,农业生产条件良好。从近郊村庄发展至今,在注重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居住合理化、与周围都市紧密联系等现代化要求的同时,又注意保持农村传统的历史风貌与生活方式。村庄改造的建设实施方案要和村民代表开展多次探讨,倾听村民代表的要求和意见。最后,村干部和一些专职人员要对建议加以梳理和评估,并将其融入建设实施方案之中[10]。在该管理模式下城市和附近村庄可以实现合理的共享,城市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也促进了附近村庄的迅速发展。

2 影响我国北方地区近郊村宜居性的主要因素

2.1 村居住环境不佳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严寒持续时间较长,供暖期多是3个月乃至更久,北方地区农村冬季由于其地理位置过于偏远、村民长期居住相对分散、经济欠发达以及当地能源资源相对分布不均等多种制约因素,无法大规模实现集中供暖,农村地区以居民家庭户数为主要单位集中燃烧部分散煤燃料进行大规模供暖的这种实际情况仍然十分普遍[11]。民用锅炉散煤集中燃烧供暖对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现在也正面临被取缔的命运。冬季无法供暖已经成为影响乡村宜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与一般城市污水处理方法相比,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面临投资成本较高、管网维护建设难度过大、运维和保障措施不完善等多种实际困难,造成普遍的环境污染问题。另外,村民的公众保护意识较淡薄,房屋布局不规范、乡村房屋破旧,严重影响美观及生活质量。由于近郊村离市中心城区较近,乡村环境建设方面缺乏规范化管理,违法项目建设比较多,交通状况也差,村庄里的雨水、土壤环境和空气质量长期受到城市污染的影响,乡村景观差问题严重[1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