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地区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 杨瑞

摘要 宝鸡太白县气候条件良好,生态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具备开展生态度假旅游和发展特色民宿业的基础。通过调研可知,当地民宿业发展水平不高,两级分化严重、受气候影响大、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矛盾突出。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合理布局民宿结构,科学编制民宿规划,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矛盾,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多产业融合,推动民宿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太白县旅游;乡村民宿;生态环境;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9-011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9.025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omestay Tourism in Baoji Area of Shaanxi—Taking Taibai County as an Example

YANG Rui

(School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Xi’an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065)

Abstract Taibai County of Baoji has good climatic conditions, rich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obvious location advantages. It has the foundation to carry out ecological vacation tourism and develop characteristic homestay industry. Through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 kn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ocal homestay industry is low, the polarization is serious, it is greatly affected by climate and policy,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s prominent.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proposes a reasonable layout of the homestay structure, scientifically prepares the homestay plan, correctly handl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strengthens the village collective economy, promotes multi-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promot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homestay industry.

Key words Taibai County tourism;Rural homestay;Ecological environment;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业态,是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宝鸡太白县生态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年平均气温7.7 ℃,夏季平均气温19.0 ℃,是全球同纬度生态保护最为完好的地区之一,被誉为秦岭深处的“雪域慢城”“中国达沃斯”,近年来,太白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将景区景点、现代农业、民俗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为发展休闲康养度假旅游和特色民宿旅游奠定了基础。

笔者选择宝鸡太白县鹦鸽镇柴胡山村、桃川镇杜家庄、咀头镇塘口村、太白县城、咀头镇下白云村、黄柏塬镇黄柏塬村民宿作为重点研究区域,对该地区民宿的分布、环境设施,民宿业主的经营状况及民宿旅游者体验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当地民宿旅游发展现状,探索乡村民宿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

1 文献研究

乡村民宿是指利用农村依法建造的宅基地农民房屋、村集体用房、闲置农房、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依托当地自然人文景观、生态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特色,基于合理的设计、修缮和改造,既保持乡村传统风貌,体现当地生活特色,又能以旅游经营的方式,为旅游者休闲度假、体验当地风俗文化提供住宿、餐饮、农副产品展销等服务的小型住宿设施[1]。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国内学者就乡村民宿业存在的困境和发展路径展开讨论,苏坤[2]研究指出,当下乡村民宿面临着同质化竞争加剧、乡土文化式微、精英垄断和资本排斥、政策制度滞后、运营模式粗放等困境。陶维荣等[3]研究认为,目前湖南乡村低端民宿成消费主流、开发模式以“点状”开发为主及盲目跟风现象突出。而作为国内“洋家乐”民宿经济发源地的浙江德清,则出现生态环境被破坏,农旅融合度不高,乡村性丧失等问题[4-5]。围绕这些问题,学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乡村民宿建设,实施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协调好各方利益主体间关系[2],加强乡土资源的保护传承[3],构建和谐生态环境,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创新文化内涵设计等措施,积极推进县域乡村民宿产业健康持续发展[6-8]。

2 发展优势

太白县位于陕西省西部,宝鸡市东南,北距宝鸡市区64 km,东距西安市区180 km,因境内秦岭主峰太白山而得名,周边分别与眉县、岐山、陈仓、渭滨、凤县、周至、佛坪、洋县、留坝等县区接壤。辖嘴头、鹦鸽、桃川、靖口、黄柏塬、太白河、王家垵7个镇44个行政村2个居民社区。太白县境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关中、陕南文化交汇融合,既有蜀南水乡之秀美,又有北国山川之雄壮,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民宿旅游条件优越。

2.1 区位优势明显,生态资源丰富

太白县为川陕之要冲,西安通往汉中的姜眉公路穿境而过,距西宝高速公路45 km,交通便利,目前太白县到凤县的太凤高速已修建完成,不仅结束了两县不通高速的历史,也加强了宝鸡与陕南、陇南和川渝地区的联系。计划于2023年底建成通车的眉太高速,则从西安经太白县到凤县可以实现一路高速,大大缩短两地往来时间。区位优势强化了地区间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与互补,为当地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是我国同纬度生态环境优越的地区之一,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和“天然植物园”。境内山势高耸,地貌、植被、气候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分布着第四纪冰川遗迹,其独特的生态地理风貌,成为多学科进行科考、教学研究的基地,也是关中地区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补充。

2.2 高山蔬菜产业潜力大,发展观光农业基础好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气候凉爽,雨量充沛,森林覆盖面积高达95%以上,拥有典型的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全县人均蔬菜种植面积达0.14 hm2,尤其是产品销售上市期正是外地夏季高温蔬菜缺乏时期,因此,太白县的蔬菜种植可有效弥补外地市场夏季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优越的区域优势使太白县蔬菜成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9],发展观光农业的基础较好。

2.3 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太白县景色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鳌山滑雪场,以生态观光为主题的国家4A 级旅游景区青峰峡森林公园和国家3A级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褒斜古道百里生态画廊、药王谷风景区、龙华山景区等一批重点景区。该县注重乡村旅游,已启动2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实施乡村旅游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整合资金1 150万元,实施旅游扶贫项目6个[10],同时进一步加强农家乐环境质量、服务质量管理,促进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3 发展问题

3.1 基础设施薄弱,民宿两级分化严重,发展处于较低水平

太白县民宿发展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民宿地区分布不均,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存在低档次农家乐较多,高档次精品民宿较少,中档次特色民宿严重不足的现象。如鳌山滑雪场附近为精品民宿或高端度假区,但周边沿村公路大部分为低端民宿,住宿条件差,缺乏中端民宿的布局。太白县城步行街和黄柏塬镇傥骆步行街民宿虽然分布集中,但民宿设计特色和经营特色不足,民宿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差强人意,缺乏整体规划,民宿散户单打独斗,难以满足各种类型度假型游客对民宿的需求,特色民宿集群效益未能显现。同时,太白县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设施不完善,用水用气排污采暖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极大地制约了当地民宿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3.2 政府扶持旅游的方式单一,村民发展民宿的内生动力不足

据了解,当地政府对于贫困户的扶持力度很大,但主要以资金帮扶为主,缺乏民宿发展思路、经营模式、技术支持、人才引进等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扶持方式,难以解决民宿业主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民宿经营户缺乏主动营销和服务的意识,发展旅游主动求变的内生动力不足。

3.3 受季节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影响大,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矛盾突出

太白县为陕西省海拔最高县,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当地民宿有明显的淡旺季,每年6—10月为旺季,11月以后为淡季,游客多集中在7、8月前来避暑,但8月也是太白县的雨季,易发生暴雨和塌方地质灾害,客源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黄柏塬山区路况需要及时维护,才能防止暴雨冲毁。因此,太白县的旅游业对气候的依赖度较高,然而当地对这一特点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论证,盲目扩容旅游设施,遇到特殊气候,客源市场客流量骤减,导致部分景区周边民宿餐饮设施大量闲置,给当地旅游带来不利影响。

同时,由于军事管制区、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也影响到太白县的客源。由于水源地问题导致火烧滩村民宿和农家乐经营户关停,当地民宿业发展遇到瓶颈,生态保护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当地旅游发展,也对未来村民的生计造成影响。

3.4 民宿建筑过于追求整齐划一,忽视本土特色和个性化发展

政府为促进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整治村容村貌,统一规划眉太公路沿线乡村建筑,对房屋外观按照统一的模式重新修整,无论乡村还是县城的民宿都趋于标准化、模式化,虽然整齐划一,但失去了地方特色和个性,忽略了蕴含在民宿建筑中的文化内涵,这种统一划一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特色民宿的发展。

3.5 民宿价格缺乏监管,政府对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还需审慎

太白县民宿价格缺乏统一管理,旺季价格虚高,尤其在县城和黄柏塬镇,旺季的民宿价格比平时高出几倍,到了周末一房难求,游客不满和投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有些项目因融资失败而搁置,造成资金流失债务问题,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民宿发展大环境。

3.6 民宿存在证照不全,违规经营的现象

太白县的民宿行业尚缺乏有关民宿经营的具体规范和标准,只能按照宾馆、客栈或者农家乐进行监管。据考察,沿姜眉公路的乡村,经营餐饮和住宿的农户大都办理了农家乐、餐饮和卫生许可证,但是部分农户未办理有关住宿方面的特行经营许可证,只有太白县城的民宿或者一些精品民宿证照手续齐全,办理了宾馆或客栈等相关住宿行业许可证。同时存在未取得住宿或餐饮资格的村民私自经营住宿的现象。

3.7 民宿经营理念落后,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太白县大部分乡村民宿管理人才匮乏,民宿业主经营理念普遍落后,缺乏有效的经营方法和手段,服务水平与能力不足,民宿服务质量不高。当地民宿营销渠道单一,均为口碑相传,很多民宿业主缺乏网络营销意识,依靠和等待政府帮扶的意愿强烈。民宿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只注重住宿和餐饮,而特色体验活动较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