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构建与思考
作者: 李科晴 张新美摘要 国家为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多地陆续发布政策性文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根据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发现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通过优化创业政策、开展创业培训、搭建信息平台和形成规模创业园区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构建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并采取健全创业保障机制、拓宽资金扶持渠道和培养企业文化内涵的方式丰富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 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9-024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9.057
Service System for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in Southwest Ethnic Areas:Construction and Thinking
LI Ke-qing1, ZHANG Xin-mei2
(1.Beibu Gulf University, Qinzhou, Guangxi 535000;2.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Abstract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ccelerat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many localities have issued policy documents to encourage migrant workers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s to start businesse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outhwest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 found that southwest ethnic areas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rough optimizing the business policy,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formation of scale startup way targeted to build southwest migrant workers business servic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business guaranyee mechanism,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capital support and workers business cultivate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notation of rich southwest ethnic areas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 Homecoming migrant workers;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system;Rural revitalization
自2014年党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以来,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截至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 251万人,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 120万人,比2020年增加110万人[1]。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随着我国完成全面脱贫攻坚任务,国家将目光停留在农村,提出乡村振兴与返乡农民工创业密不可分[2]。乡村振兴能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增加农村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充分运用农村的资源、政策、环境优势,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西南地区是中国七大自然地理分区之一,西南民族地区的全称是西南少数民族聚集区,其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6个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为了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笔者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研究中,仅研究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内的地区。
1 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背景及意义
1.1 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背景
2008年,国家首次把返乡农民工创业纳入扶持的范围,提出《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政策。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21年2月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同月国务院直属机构的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3-4]。中央及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性文件,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2015年以来,西南民族各地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201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的通知》,2020年云南省发改委出台《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2020年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出《关于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扶持力度的建议》,2022年重庆出台《重庆市农村创业创新“十四五”方案》[5]。
1.2 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意义
根据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数据调查显示,西南民族地区农民工占返乡创业人员的70%以上。随着返乡入乡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农民工发现农村的发展契机,选择返乡创业。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返乡创业能够带动就业,数据显示,西南民族地区平均每名创业者能够带动5~6人就业,农民工返乡后创办地方特色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6]。二是返乡创业缓解城市生存压力,留学生和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加,降低农民工就业机会,生活成本提高、空间资源局限增加了西南民族地区农民工城市就业压力,返乡能够减小农民工城市生存压力。三是返乡创业服从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村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因此,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是服从国家战略、解决城市农民工外溢问题的最优方案。
2 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
近年来,西南民族地区的外出务工农民工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迫于就业和养家糊口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截至2021年,西南民族地区4省1市的返乡农民工数量逐年上升,但返乡农民工创业前景不容乐观。
2.1 创业基本情况
现阶段,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男性居多,且以中青年为主,主要原因是中青年龄阶段的男性家庭压力大,返乡创业能更好地照顾家庭;西南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前因文化水平原因,大多有外出务工经验,但所从事行业的技术水平有限,返乡后创办企业的技术含量偏低;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主要采取自主经营的方式从事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主的生产经营活动,但其所创办的企业大多处于初级形态,产业规模较小,分布不均,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2.2 创业政策情况
西南民族地区已出台多个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但后续落实程度一般,另外创业扶持政策不够完善、知晓率低,有待进一步完善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返乡农民工对政策的敏感度。如云南省政府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的通知》。
2.3 创业融资情况
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规模及组织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初始资金的投入,调查发现,返乡农民工整体对创业初始资金的投入集中在10万元左右,且多以个人积累或私人借贷作为创业启动资金。调查发现,当创业遇到资金问题时,只有30%左右的农民工会选择向银行贷款,不到10%的农民工选择政策性贷款,剩下的农民工选择向亲友借或民间借贷,整体上向小规模金融机构借贷较多。
2.4 其他情况
调查发现,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对创业的政策、市场、行业等各种信息的了解程度一般,不能及时了解产品的市场价格和供需情况,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另外,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还面临着创业就业的双重困难,返乡创业农民工缺乏组织领导经验,就业农民工缺乏岗位技能。企业招到合适的员工一般需要1~3个月,且工人不能够满足企业生产所需要的技术水平。
3 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综上,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中主要存在文化水平有限、产业分布不均、产业规模较小、政策了解不足、融资困难、信息不对称和创业就业培训几方面困难,因此,在构建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时着重从政策、培训、信息、创业园区几方面入手[7]。
3.1 优化创业政策
通过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现状描述,发现主要存在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保障不健全和政策宣传不够深入3个方面问题。其一,政府要及时出台并落实有关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保证各级村干部对创业政策了解清楚,并在政策实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访,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其二,西南民族地区政府要根据当地返乡创业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返乡创业的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创业就业培训等创业扶持政策,完善返乡创业中介服务体系。其三,有针对性地选择农民工人数较集中的时间段或地址开展返乡创业政策的宣传,如在春节前后在农民工务工场所,着重表述返乡创业的优势、政府扶持的力度及政策扶持的可持续性,吸引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8]。
3.2 开展创业培训
通过开展培训解决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遇到的创业就业问题[9]。首先,按需设置培训班,可以根据受教育程度、创业类型及就业和创业对农民工进行分类,分门别类地开展培训课程,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模式培训课程。其次,西南民族地区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劳动力,可创办农民工培训实训基地,针对性地培训当地企业需要的人才,促进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最后,邀请专家与成功企业家举办专题讲座,传授相关创业经验和企业管理理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相关理论概念,解答返乡农民工创业遇到的种种问题,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市场规避风险。
3.3 搭建信息平台
面对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信息了解不全面、不及时、不对称的问题,搭建一个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信息平台十分必要。首先,要广泛收集信息,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传统信息与现代媒介相结合,及时公布与创业就业有关的信息,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一个集查询、咨询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其次,要搭建创业流程信息网,汇总创业审批、核准要求、流程、时间地点等一系列创业流程。最后,要多加宣传返乡农民工成功创业案例,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安排专人专项负责平台信息工作,保障信息平台服务于民。
3.4 创建创业园区
西南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多从事第三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且产业规模较小、分布不均、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此时需要政府结合当地城乡规划发展要求,创建适合农民工创业的生产经营场所。第一,要合理规划创业园区,在遵循设施共享、资源共享、节约土地、提倡各类企业聚集发展的原则下,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一个低于市场价格的场地。第二,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水、电、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同时解决好硬件基础设施,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过硬的基础设施服务。第三,做好园区内产业衔接,着力引进互补型企业或上下游产业,完整的产业链决定企业发展的高度,如园区内由农产品加工业时,着重引进其上下游产业,保障企业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