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要素共享的农业产业价值链重构与增值分析

作者: 申强 夏龙 王雪坤 徐莉莉

基于要素共享的农业产业价值链重构与增值分析0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服务体系引发了农业产业发展技术环境、市场环境的大变革,并诱变了农业产业链信息、技术、人才以及资本等要素的重组、融合和共享。在梳理我国农业产业链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基于要素共享价值创造,剖析现代农业产业价值链的特征,构建基于要素共享的农业产业价值链,并对其增值体系和增值过程进行分析。最后,从要素共享和价值转移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要素共享;农业产业价值链;要素融合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1-022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1.051

Analysis on the Reconstruction and Added Value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Value Chain Based on Elements Sharing

SHEN Qiang, XIA Long, WANG Xuekun et al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BUA, Beijing 102206)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service system have triggered a great change in the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market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restructuring,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of the elemen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lents and capital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are mutat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ization. In this paper, considering the value creation of elements sharing, w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value cha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ization after sort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and a new agricultural industry value chain was constructed which based on elements sharing. The valueadded system and valueadded process were analyzed. Finally,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lements sharing and value transfer.

Key words Elements sharing;Agricultural industry value chain;Elements integration

自2014年开始,我国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将现代产业链组织模式引入农业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产业链融合体系,各部委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相关政策。中共二十大报告重提农业农村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产业链价值创造路径、价值实现与转移模式的巨变,更推动了农业产业链与其他产业链要素互动模式的巨大转变。

由于在培育新业态、推动技术进步和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等积极效应,产业融合成为了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1-2]。而农业产业融合研究始于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通过农业内部融合、产业链延伸融合、农业功能拓展融合和新技术渗透融合等[3],促进农业产业链分化、延伸和变形[4],纵向趋于延长、横向趋于拓宽的块状农业产业链[5],进而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6],降低交易成本[7],重新赋予产业链各个环节对整个链条带来的价值[4]、提升农业价值链[6]。

根据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方式,我国农业产业融合主要有产业渗透机制[4,8]、产业交叉机制[2]以及产业重组机制[9]。农业产业价值链是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其价值形成和价值转移构成了农业产业链横向价值链和纵向价值链[10]。相比较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价值链更注重产业的价值创造[9]。

如何完善并促进农业产业链的价值创造、形成、实现与转移,结合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我国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农业产业价值链开展了深入研究,包括农业产业价值链组织构成[11]、产业融合模式[1,8]、价值实现路径[12]、融资融合模式[13]、价值增值体系[9]以及小农户衔接农业产业价值链的方式[14]等均得到了深入研究,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的耦合[15]。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农业产业价值链的完善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笔者在梳理和总结我国农业产业价值链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剖析现代农业产业价值链特征,构建了基于要素共享的农业产业价值链,完善我国农业产业链,助力我国乡村产业振兴。

1 农业产业价值链演变历程

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与价值链的融合体。农业产业价值链即农业产业链中各相关主体通过组织与协同实现农业产业的价值创造、价值形成和价值转移。根据农业产业链发展过程及其增值过程,我国农业产业价值链大致经历了以下发展模式(表1)。

1.1 农业产业封闭发展模式

该模式下农业产业链与其他产业链处于割裂状态,农业生产方式传统,农业产业链纵向上很短、横向上很窄,即使技术创新,也仅限于针对农业产业链某环节内部的技术研发。该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制不良信息侵入,但同时也阻碍了有益要素的引入。因此,该发展模式下农业生产效率低、销售模式单一,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产业链价值增值有限,价值链尚未形成。

1.2 产业要素融合发展模式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制造产业与农业产业互动关系也得以增强。制造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开始向农业产前投入品生产、种养殖、加工流通等领域渗透,同时,制造业的流通渠道和经营模式也逐步引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制造业生产要素向产前、产中环节渗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流通与经营模式的引入,拓宽了农资与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了产销对接水平和销售效益。因此,该模式下,农业产业链纵向上基本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等多增值环节,农业产业基本形成,农业产业链增值比较明显。

1.3 农业传统一体化发展模式

产业要素融合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形成,提升了各环节的规模化发展水平。该模式实质是规模化农企,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从降低交易成本、内部技术集成等出发,向上建立种养基地、向下建立销售网络等,所有的生产经营、流通加工等业务均在农企内部展开,实现企业内部纵向延展农业产业链。因此,尽管该模式引入了其他产业链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农业产业链也逐步完善,但该模式仍是一种封闭性的产业组织模式,无论是专业化水平还是整体竞争力均较低,对市场、政策等反应也相对迟缓,与要素融合发展模式相比,农业产业链价值增值并不明显。

1.4 产业链内部融合发展模式

传统一体化模式下农业企业的产业发展缺陷不断凸显,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农业产业链内部逐步分化,农业产业链节点之间再组织、再分工。通过再组织提高节点之间的协同水平,模糊产业链内部节点边界,通过再分工提高节点专业化水平,引入新技术、资本和人才。农业产业链生产效率、协同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价值链价值创造、价值形成和价值转移效率均得以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快速增值。该发展模式下,农业产业价值链价值增值主要来自专业分工提高生产效率、节点协同降低交易成本,产业价值链横向上功能拓展并不明显。

1.5 产业链间融合发展模式

产业链间的融合则是农业产业链与其他产业链的交融性发展,强调农业产业链各节点与其他产业链多节点的融合。即不仅纵向上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节点专业化水平和节点间协作效率,同时横向上拓展功能,挖掘节点多功能价值。农业产业价值链各节点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产业链各环节融合,技术、资金、人才以及经营模式等不断融入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纵向上延伸产业链,扩展价值增值环节、横向上拓展产业链,提升环节价值增值空间。农业产业链与其他产业链形成交互融合发展模式。因此,该模式下农业产业价值链不断完善,产业链输出不仅有有形物质产品,也有无形服务产品,农业产业链价值创造、形成能力得到增强,价值链快速发展。

纵观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演变历程,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工作协作、多产业链间的要素共享既是农业多功能属性挖掘的基础,也是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转移的关键。

2 现代农业产业价值链要素共享驱动分析

现代农业产业链产品与服务的双输出,决定了其价值创造是服务与产品双主导逻辑下价值共创。因此,其价值链增值不仅包括农业主产品产出的价值创造,也包含农业副产品、农业废弃物的价值挖掘和价值实现,还包括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与服务功能的价值创造(图1)。因此,现代农业产业价值链价值创造过程更复杂,投入维度更多元,关联要素更丰富。

2.1 顾客导向下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增值驱动

面对顾客高品质生活需求,现代农业产业链产品与服务的双输出,其价值创造不仅体现在环节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创造,也包含环节与环节之间的价值创造。无论是有形农业主产品还是无形服务,从生产前端投入品研发、种养殖环节管理、中间加工仓储以及末端配送服务等,任一环节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和增值,是环节专业化与各环节之间协同的共同结果。因此,现代农业产业链顾客需求导向下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输出与增值,既离不开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之间要素共享的支撑,更离不开其他产业链各环节要素共享的支撑。

2.2 生态导向下农业副产品与废弃物增值驱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下,现代农业产业链既是一条增值链,更是一条生态链。现在农业产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更注重农业副产品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无论是提高主产品优质率,还是降低副产品产出率,或者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绿色、生态发展,既要注重生产要素、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等多个投入维度的成本降低、匹配效率的提高,提高环节增值;也要注重各环节链接效率,降低链接成本,提高链接增值;更要注重全产业链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再利用和价值形成,实现全产业链价值增值。因此,不仅需要提升全产业链要素共享水平,更需要加强其他产业链全产业链要素的融合,以实现产业链绿色发展、推动价值链增效减损。

2.3 信息技术与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驱动

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领域的延伸,加速了农业产业链与其他产业链的融合。现代信息网络与贯穿于全产业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要素在全产业链的流动与共享提供了平台支撑,不仅加速产业要素在各产业链间的流动与渗透,也促进了各环节内部共享水平和匹配效率,环节之间的联结效率和紧密度也迅速提高。在信息技术和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撑下,产业要素在农业产业价值链的流动将会进一步加速,共享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