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李子婧 罗军元 吕伟生 张晨 王馨悦 刘小三 肖国滨 柴晓明

摘要 近年来,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是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措施,对我国后续持续探索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了解吉安市泰和县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相关实践与做法,分析取得的成果与成效,得出关于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启示,为探索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1-0249-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1.057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Pilot Zone—Taking Taihe County, Ji’an City as an Example

LI Zijing, LUO Junyuan, L Weisheng et al

(Jiangxi Institute of Red Soil and Genetic Resource, Nanchang,Jiangxi 33004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Jiangxi’s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has made positive progress. To create the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zone is the key measure to promote our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our followup explora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By understanding the relevant practice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the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zone in Taihe County of Ji’a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sults, and finds the enlightenment of constructing the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zone, and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the mode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Key words Agriculture;Green development;Pilot zone construction

“十三五”期间,我国提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并提出未来我国农业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2021年8月25日,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联合公开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表明中央对着力推进未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决心[2],对进入生态文明时代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先行区是各省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一个综合性示范试点平台。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作为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示范先行区,成功入选2021年的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典型案例,为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1 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时代意义

随着农村人口增长、社会化农业大生产组织和专业化市场分工制度的大量出现,人们不得不以大规模消耗自然资源的方式发展,以支撑日益增长的社会城镇化对农产品的需求[3],“白色农业”与“石化农业”现象的出现则加剧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趋势[4]。绿色才是农业生态长期稳定永续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客观与必要条件。农业绿色发展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部署内容[5],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先行区作为“五区一园”之一,是发展优质现代绿色农业重要的示范引领平台和生态建设重要实践载体,是我国推进新型农业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的重要改革抓手,是实施质量高效兴农的领头羊、排头兵。开展农业绿色持续发展示范先行区建设工作是加强环境治理集约资源合理利用,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与产地环境保护协调有序发展的重大部署;亦是进一步加快创新培育新型业态,促进区域一二三产业绿色健康融合持续发展的紧迫需要。当前,要积极宣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6],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先行区,初步探索出一条农业高质量永续发展的新路,更好地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2 泰和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现况

泰和县隶属于江西省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南部、吉安市西南部[7],地处赣中南吉泰盆地腹部地区,境内地貌形态多样,丘陵面积约占辖区54%、河谷平原面积约占辖区30%、山地面积约占辖区16%。 全县面积共达约2 495 km2,辖地有3个社区、279个行政村、23个乡镇场。2021年末,泰和县总人口共计57.86万余人,其中包括城镇人口21.5万余人,乡村人口36.36万余人。泰和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被列为首批全国商品粮、商品良种牛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又是世界珍禽中国泰和乌鸡之乡[8]。2019年10月,泰和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022年8月,泰和县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泰和县以被列为农业绿色持续发展先行示范区为契机,主动融入“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产业品牌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新区域战略,按照农业区域资源开发与国内市场优势经济发展规模相匹配的原则,以高新技术促进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要战略引领,培育形成并发展一批优势特色富民产业,铸造循环农业绿色品牌[9],稳定形成了高效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探索并建立了畜禽产业生态种养循环技术模式,走出了一条新型现代绿色农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3 泰和县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践

3.1 创新政策体系,积极强化政策支持

创新政策体系,探索研究建立更有利于农作物绿色技术示范推广及应用的综合政策体系,逐步探索健全新型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制度。加快逐步建立农产品绿色生态及相关技术的国家农业补贴支持制度,如泰和县执行农业农村部“三品一标”农产品安全认证补助奖励政策文件时候就提出,凡是符合泰和县政策的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均可以通过国家认证为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获得奖励1.0万、1.5万、3.0万元,换证续展的,还能按首次奖金补金额的50%进行奖补[10]。这样,农民种植农产品不仅能用来销售,还能获得额外的奖励,增加农民的收入。另外,县财政每年下发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4 000万元,出台土地使用、土地流转、财政贴息、农业保险、金融信贷等优惠政策,扶持壮大产业龙头。不断创新绿色农业相关保险产品,加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推广应用[11]。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先行区汇聚,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3.2 创新发展模式,推广资源循环利用

泰和县通过建设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园,结合当地自然情况积极发展绿色畜牧养殖,建立一批循环效益农业示范点,推广应用“牛-沼-果”“猪-沼-菜”等绿色循环高效种养模式[12]。万合傲农生猪生态高效循环养殖生态小区建设的绿色生态种养一体化的模式,是泰和县重点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和循环高效产业的缩影。目前,泰和县累计已经建有农村户用沼气池达1.1万户,大型集中式的沼气工程4处,联户沼气工程25处,沼气系统综合利用率高达100%。泰和县还积极扶持培育现代农业生态及循环种养产业,大力引导推进现有农业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秸秆堆腐还田技术、秸秆机械粉碎处置技术及农作物秸秆加工饲料技术,在泰和县得到了大力推广。目前,泰和县拥有1 500多台现代化秸秆加工饲料机械,建立了一个千亩(66.67 hm2)左右的水稻绿色高产集约化栽培示范片,综合秸秆回收和利用率90%以上,既能够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户收益,又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3.3 创新经营方式,打响绿色产业品牌

创新经营体系,扩大各类农业绿色技术知识培训的推广及应用,壮大基层农业绿色发展经营服务队伍,打造各级农业绿色持续发展固定观察站,逐步推动形成以绿色为底色的特色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泰和县积极推进建设覆盖到全县主要产业的农业绿色发展固定观测点80~100个,开展农业生产发展与环境要素指标的定点连续动态观测,打造全县农业绿色生产发展模式的万亩(666.67 hm2)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3~5个,带动农业绿色发展示范模式经验的推广及应用。围绕泰和农业绿色品牌项目建设,立足开发当地特有优势农业资源,引导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产品泰兴有机大米、泰和乌鸡、泰和优质肉牛、井冈蜜柚、蜀口茶叶、泰和湖羊、竹篙薯等特色品牌[13]。全县规划并建立“三带四区”,即优质精品大米产业示范带、特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带、优质果茶产业示范带,泰和乌鸡生态保种及商品乌鸡规模化养殖综合示范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泰和肉牛生态循环养殖科技示范区、“大品种”蔬菜种植示范区。2021年,泰和县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55个,农民也从绿色品牌农产品经营中人均增收1 215元。泰和县成功入选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3.4 创新科技研发技术,强化产地环境保护

农业的绿色发展中,产地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也至关重要[14]。泰和县依托相关科研单位创新绿色技术体系,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农业资源高效保护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污染整治、化肥农药地膜等污染物减量增效等方面加快探索创新符合我国农业实际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15]。泰和县从健全中国农田治理现代化及主要病虫害监测方法和农业预警防控体系入手,加快筛选培育和创新推广出一批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优化集成推广多种新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制定发布科学用药操作规范指南,组织基层科研人员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同时,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粮食高产园和果蔬标准园,扶持发展了28家病虫科技和防治服务的合作组织,因地制宜加快研发推广植保无人机等新型现代高效植保机械,既能够最大程度减轻由病虫害扩散蔓延产生的次生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又充分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绿色发展。2021年,泰和县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比上年减少12%和16%,畜禽粪污综合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8%,实现生产与生态和谐发展。

4 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启示与思考

4.1 以绿色理念为引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目前,部分农户对生态优先、绿色循环发展的内在重要性和认识还不足,发展传统农业粗放生产与科学保护生态环境对立的问题仍然存在,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农民只追求产量最大化的问题,还未实现逐步转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农业的绿色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首先需要上升到理论层面去实现理念的转变,要切实从思想源头上扭转资源消耗大、落后的传统粗放农业发展方式,树立真正绿色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应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深植入政策规划、制定、执行、监督等全环节,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覆盖农业各产业全领域,倡议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定时安排宣讲人员对农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宣讲,潜移默化地将绿色理念深入每个人的心中。

4.2 以绿色技术为支撑

尽管泰和县近年来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推广及应用有一定的进步,但距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国内先进县的技术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要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就要以绿色科技为支撑。如今,新一轮世界农业科技革命正在进行,要抓住机遇,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借鉴学习其他先行区的优秀经验,推进现代农业基础、应用和前沿科技全面振兴。利用各种数字化手段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资源在农业的各生产、流通、运营环节信息的高度融合开发和整合利用,建立健全数字化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对农业资源要素的优化合理集成利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产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档次和整体质量,提升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以及国内外市场品牌影响力,完善科技集成创新及协同技术攻关机制,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