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夏番茄新品种“皖粉10号”的选育研究
作者: 王艳 方凌 江海坤 张其安 严从生 王明霞 贾利 洪秀景 葛治欢 俞飞飞 孙学良
摘要 “皖粉10号”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多抗番茄新品种,该品种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叶量多、叶片大;果实粉红色,果面光滑,果型圆整,畸形果极少,果穗整齐,萼片美观,不易裂果,丰产性强,耐热、抗多种病害,适合越夏栽培。2022年通过安徽省园艺学会认定。研究了其选育过程、品质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供生产者参考应用。
关键词 番茄;越夏栽培;多抗高产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2-003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2.009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a New Tomato Variety ‘Wanfen 10’
WANG Yan,FANG Ling,JIANG Hai-kun et al
Abstract Wanfen 10 is a new multi resistant tomato variety developed by the Hort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his variety is of unlimited growth type,with strong growth potential,large leaves;the fruit is pink,smooth,round,few deformed fruits,neat ears,beautiful sepals,and not easy to crack;this variety has high yield,heat resistance and resistance to various diseases.The variety is suitable for over summer cultivation. It has been recognized by Anhui Horticulture Society in 2022. The breeding process,quality characteristics,and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studied for producers to reference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Tomato;Summer cultivation;Multi resistance and high yield
番茄是全球栽培最广、消费量最大的蔬菜作物,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番茄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番茄生产是农民增收致富和出口创汇的重要途径[1]。越夏番茄生产是我国番茄栽培中重要茬口,对填补夏淡市场供应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夏季光照强、温度高、雨水较多,越夏番茄栽培极易发生病毒病、根腐等病害[2-4],且高温强光照条件下果实易发生日灼,影响商品性,从而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因此培育耐高温、抗病性强、叶量大的适宜越夏栽培的番茄新品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5]。近年来我国番茄育种取得了瞩目成绩[6-8],特别是在多抗优质粉果番茄新品种选育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主研发品种约占85%以上[9],“皖粉10号”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耐热、兼抗多种病害、高产优质、适宜越夏栽培的番茄新品种。笔者研究其选育过程、品质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供生产者参考应用。
1 选育过程
1.1 母本来源 母本“T-62”为“皖粉2号”与“皖杂20”杂交后代,经6代分离优选的稳定自交系,高自封类型,始花节位7~8节,成熟果色粉红,近圆,萼片中等,果皮光泽度好,中大果型,单果重300~350 g,可溶性固形物55 g/kg,坐果性强,耐高温。经分子检测表明,携带Tm2a、I2、Ve1、Ve2这4种抗病基因。
1.2 父本来源 父本“T-282” 为“皖红7号”的母本“T97-08”与抗病材料“KT-147”杂交后,经6代分离优选的稳定自交系,无限生长类型,始花节位8~9节,成熟果色红,扁平,萼片大而美观,果皮光泽度好,中果型,单果重200 g,可溶性固形物45 g/kg,连续坐果性强。经分子检测表明,携带Ty-1、Ty-3、MiI-2、c2-25、SCAR-Frl、cf5、I2、Ve1、Ve2、sm 10种抗病基因。
1.3 组合配制 2018年春季以“T-62”为母本,以“T-28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19年春、夏进行品比试验,该组合表现出综合性状优良,抗病性、耐热性、丰产性突出。2020—2021年同步进行生产试验与区域试验,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稳定性和特异性,定名为“皖粉10号”, 2022年通过安徽省园艺学会认定,品种认定编号为皖认蔬202209(图1)。
2 特征特性
“皖粉10号”无限生长型,田间整齐一致,生长势强;株型紧凑,叶深绿、叶片大、叶量多;中熟,始花节位8~9节,果实粉红色,果型周正,果面饱满光滑,单果重260 g左右,扁圆,肉厚1.0 cm,多心室,不易裂果,萼片美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 g/kg左右,综合品质较好,果穗整齐,畸形果极少,丰产性强;耐热,抗多种病害(图2、3)。
3 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3.1 品比试验
2019年春季及夏季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岗集示范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照品种为 “皖杂20”), 每品种3个重复小区,随机区组,每小区30株。春
季1月10日播种,3月15日定植;夏季3月15日播种,5月10日定植,7月25日始收,10月下旬拉秧。对供试品种的田间植株表现、果实性状、抗病抗逆性等进行调查记录,品比试验中该组合综合性状优良,越夏栽培中抗病性、耐热性、丰产性突出,其中越夏栽培茬口增产幅度为10.24%(表1、2)。
3.2 区域试验 2020—2021年在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六安市舒城县、安庆市岳西县3地开展区域试验,以“齐达利”为对照,该品种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稳定性和特异性,平均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皖粉10号”综合表现优良,田间未发生明显病害,高温期间坐果较好,比对照“齐达利”增产显著,增产幅度为9.53%(表4)。
4 越夏栽培技术要点
4.1 茬口安排
3月上中旬播种,5月上旬定植,7月上旬始收,7—8月采收盛期,9月中下旬采收结束;注意6月中下旬高温到来之前,确保第3~4穗果坐住,7—8月高温期间要加强肥水、温度管理,追肥促果实膨大,确保该茬口的核心产量形成。
4.2 培育壮苗
将种子在阳光下晾晒5~8 h后放入50 ℃的水中不断搅拌, 20 min后捞出种子,放入常温水中浸泡4~5 h后捞出沥干水分,备用;采用50孔或72孔育苗穴盘和商品基质育苗,每孔播1~2粒种子,覆盖薄膜保温被保湿保温,出苗后及时揭盖。
壮苗标准:7~9片真叶,子叶完整,叶肥厚、浓绿,第一花穗花蕾显现,大而健壮,节间短而紧凑,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4.3 整地施基肥
结合整地施商品有机肥4 500~6 000 kg/hm2、硫酸钾型复合肥(18-7-20)375 kg/hm2左右,均匀撒施,深翻土壤,耙碎整平做栽培畦,畦上铺设滴灌带,覆盖地膜。
4.4 田间管理
①定植密度。适当稀植,种植33 000株/hm2左右。②肥水管理。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适时随水追肥。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3~5 d后浇缓苗水;开花盛果期,视墒情及时浇水;采收期适当控水,以提高可溶性糖含量、防止裂果;在第一穗果乒乓球大小时第一次追肥,以后每隔15 d左右随水追施水溶肥(16-6-30+TE)75~150 kg/hm2。③温度管理。7—8月高温强光期间,可在棚膜上加盖遮阳网;加强病虫害防治。
4.5 植株调整及产量管理
株高30~40 cm时,设立支架或吊蔓绳及时引蔓、绑蔓;采用单蔓整枝方式,及时抹除所有侧枝;主干顶部的目标果穗开花时,在最后一穗花后留2片叶摘心,越夏避雨栽培一般可留5~6穗果;在整个生长季节注意及时打杈理蔓,及时摘除植株下部的老黄叶和病叶,以改善植株的通风透光性;该品种坐果能力强,应合理疏花疏果。
5 小结
安徽番茄的播种面积及消费量位居全国前列,常年播种面积超过5.33万hm 为我国华东地区蔬菜均衡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由于自然气候多变、极端灾害天气频发、新型流行性病害频出,以及产区化肥农药使用不当、连作障碍等问题,番茄种植风险逐年加大;由于劳动力不足,番茄生产及育种、繁种工作受到严重影响[10];因此加大抗病优质品种的培育与推广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应根据生产及市场需求调整育种目标,优化配套技术,研发相关农机装备,早日实现农技农艺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建勇.中国番茄产业现状及安全防范[J].蔬菜,2016(6):1-4.
[2] 靳秀丽,贾利元,王红军.黄淮海地区露地番茄越夏栽培技术 [J].农业科技通讯,2018(1):237-238.
[3] 谭学留.越夏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22(21):118-121.
[4] 马兆红.从生产市场需求谈我国番茄品种的变化趋势[J].中国蔬菜,2017 (3):1-5.
[5] 郭曼霞.越夏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0(6):35-36.
[6] 周明,李常保.我国番茄种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蔬菜,2022(5):6-10.
[7] 王娟,王柏柯,李宁,等.基因编辑技术在番茄育种中的应用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20,56(12):2606-2616.
[8] 王珊珊,杨超沙,尹伟平,等.多抗优质樱桃番茄资源鉴定及筛选[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27(8):121-130.
[9] 李君明,项朝阳,王孝宣,等.“十三五”我国番茄产业现状及展望[J].中国蔬菜,2021(2):13-20.
[10] 丁海凤,范建光,贾长才,等.我国蔬菜种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蔬菜,2020(9):1-8.
基金项目 安徽省国际合作项目(202004b11020007);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CARS-23);安徽省良种攻关专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22-07)。
作者简介 王艳(1981—),女,安徽蒙城人,副研究员,硕士,从事瓜菜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通信作者,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瓜菜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