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湿地越冬鸟类动态研究

作者: 涂声蕾 冉景丞 杨杰 马思怡 刘懿 张艳 倪妮

草海湿地越冬鸟类动态研究0

摘要 为了解贵州草海湿地越冬鸟类数量动态特征,通过收集多年来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的鸟类日常监测数据,对草海湿地越冬期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灰鹤(Grus grus)、斑头雁(Anser indicus)、赤麻鸭( Tadorna ferruginea)、白骨顶(Fulica atra)5种代表性鸟类的越冬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海湿地黑颈鹤历史最高统计数量从 1985 年的 223 只增加到 2022年的2 088只,黑颈鹤数量变化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在2012—2022年10个越冬期内草海湿地5种重要珍稀鸟类的数量年均值为黑颈鹤1 597只、灰鹤745只、斑头雁3 497只、赤麻鸭2 932只、白骨顶10 566只;2012—2022年的草海湿地灰鹤、斑头雁、赤麻鸭和白骨顶4种主要水鸟总体在越冬期数量保持平稳,但不同种类在同一年份和同一种类在不同年份都有较明显的波动,说明生境稳定性并非最佳。

关键词 草海湿地;越冬鸟类;种群数量;黑颈鹤;灰鹤

中图分类号 Q9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2-007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2.020

Study on the Dynamics of Overwintering Birds in Caohai Wetland

TU Sheng-lei RAN Jing-cheng3,YANG Jie1 et al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Guizhou Caohai Wetland wintering bird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overwintering dynamics of five representative birds in the Caohai Wetland,including the Grus nigricollis,Grus grus,Anser indicus,Tadorna ferruginea,and Fulica atra,by collecting daily bird monitoring data from the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the Cao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Guizhou over the yea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st statistical number of black-necked cranes in Caohai Wetland increased from 223 in 1985 to 2 088 in 2022,and the number of  Grus nigricollis showed an overall upward trend;the annual average number of five important rare birds in the Caohai Wetland during the 10 wintering periods from 2012 to 2022 is 1 597 Grus nigricollis,745 Grus gru,3 497 Anser indicus,2 932 Tadorna ferruginea,10 566 Fulica atra;from 2012 to 2022,the number of four main species of Grus grus,Anser indicus,Tadorna ferruginea,Fulica atra,remained stable during the overwintering period,but different species fluctuated significantly in the same year and the same species in different years,indicating that the habitat stability is not the best.

Key words Caohai Wetland;Overwintering birds;Population quantity;Grus nigricollis;Grus grus

鸟类是湿地动物中重要的类群之一,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监测指示生物[1]。湿地鸟类一般生活在湿地浅水、滩地与岸边,在浅水或深水中游泳,或在湿地上空飞行[2]。对于湿地鸟类,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直接反映湿地环境变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干扰的加剧,环境压力也随之加大,导致水鸟类群落物种组成和数量的变化,研究鸟类在群落水平上对生境退化的响应将成为研究热点,并成为水鸟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新领域。

草海湿地是“水鸟大熊猫”——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重要越冬栖息地之一,也是其他珍稀濒危越冬鸟类的中转站,丰富多样的生境资源为黑颈鹤等珍稀鸟类提供了优良的栖息生态环境。每年越冬期以黑颈鹤为代表的珍稀鸟类多达10余万只。研究草海湿地越冬鸟类落结构年动态变化对黑颈鹤等越冬珍稀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具有指导性意义。该研究以黑颈鹤等珍稀鸟类为研究对象,收集多年来草海湿地越冬鸟类日常监测数据,分析草海湿地多年来几种重要鸟类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了解贵州草海湿地越冬鸟类种群数量动态与环境的关系,为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草管委)对鸟类和湿地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草海湿地位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南侧,是贵州省唯一的一个生态系统比较完整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湿地,是我国亚热带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是云贵高原黑颈鹤等珍稀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3]。草海因水草丰茂而得,常年平均水位2 m,根据国家自然资源三调数据地类统计草海湿地面积包括湖面和浅水沼泽区域面积约27 hm2。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现有生物物种2 600余种,水生植物覆盖度超过80%。最新综合科学考察调查报告统计[4]:鸟类246种,隶属于17 目53科,其中被列为国家 Ⅰ 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金雕(Aquila chrysaetos)、黑鹳(Ciconia nigra)等7种,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灰鹤(Grus grus)、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大鵟(Buteo hemilasius)等31种 ,中国特有种有5种。以水葱(Scirpus validus)、光叶眼子菜(Potamogeton lucens)、荆三棱(Scirpus yagara) 、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等为代表性的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可分为挺水、浮叶、漂浮、沉水4个生活型,水生维管束植物共68种,隶属28科40属。挺水植物群落为鸟类提供适宜栖息繁殖和隐蔽场所,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等是鸟类和鱼类的饲料,鱼类、虾类、贝类是肉食性鸟类的主要食物产品。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收集和越冬鸟类调查方法

收集多年草管委对草海湿地越冬鸟类的日常监测数据,以刘家巷、朱家湾子、王家院子、胡叶林、温家屯、阳关山、吴家岩头7个黑颈鹤夜栖息地为监测点(图1)。草管委每年越冬期(当年的10月至次年3月底),在各监测点配备专职监测人员和监测设备,调查人员使用 10×60 的单筒望远镜和 8×42 的双筒望远镜观察计数,每天上报各登记点位的鸟类数据。

2.2 数据统计方法

对收集到的草海湿地越冬鸟类监测数据,从越冬期日常监测工作当年10月到次年3月中每个月抽4次(每隔10 d抽取1次)稳定的鸟类数据,分析多年来越冬鸟类数量动态变化情况。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图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草海越冬鸟类的一般动态

通过对越冬期黑颈鹤、灰鹤、斑头雁、赤麻鸭、白骨顶5种重要越冬鸟类的监测观察记录,灰鹤是草海湿地越冬期候鸟迁徙的先锋队,在次年飞离草海时,最早迁飞的是灰鹤和黑颈鹤,最晚迁飞的是赤麻鸭。每年到草海的越冬鸟类10万余只。

黑颈鹤和灰鹤主要分布在草海湿地东、西、南面的 4 个区域(阳关山、温家屯、胡叶林、王家院子),温家屯片区和胡叶林片区栖息的鸟类数量最多。斑头雁和赤麻鸭集中分布在阳关山、温家屯、胡叶林、王家院子4个点的绿草皮且宽阔区域。白天2种鸟类呈现混群聚集觅食和单个群体聚集在栖息点的绿色草皮觅食,赤麻鸭和斑头雁喜食绿色幼嫩的草本植物如白车轴、白菜、绿肥的嫩叶,晚上主要与黑颈鹤和灰鹤混群栖息在浅水沼泽、滩涂、浅滩。白骨顶主要集中在吴家岩头—阳关山—胡叶林湖滨带的水面上。黑颈鹤07:00—09:00开始活动,09:00—18:00外出觅食,觅食点多为草海周边农耕地。黑颈鹤喜食农作物土豆和玉米,水莎草的根茎也是其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18:00—20:00时间段的黑颈鹤从周边觅食地结伴飞回栖息地,进行晚上的休憩活动。草海的鸟类食物储存量是影响鸟类活动节律变动的主要因素[5]。

3.2 黑颈鹤历史最高统计数量变化

抽取1985—2022年草海湿地黑颈鹤越冬期最高数据统计分析,草海湿地多年来黑颈鹤越冬期统计最高数量的变化趋势呈现上升的趋势,最高统计数量从 1985 年的 223 只增加到 2022年的2 088只。历史最高统计数量出现3次峰值,即2015—2016年2 001只、2020—2021年1 943只、2021—2022年的2 088只(图2)。

3.3 黑颈鹤数量同期动态

抽取2012—2022年越冬期同期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黑颈鹤越冬期数量均值在1 000~2 000只范围内波动,整体数量均值为1 597只,黑颈鹤越冬期同期数量动态变化趋势是上升趋势。11月1—10日内迁飞到草海,数量开始逐渐上升;11月中下旬到2月中旬种群数量趋于稳定;2月下旬开始启动迁徙飞离越冬地,数量开始下降,最迟3月底迁徙结束,不同年份越冬期有所差别;与往年的越冬期比较,2021—2022年黑颈鹤迁来和迁离时间无明显变化,同一时期黑颈鹤数量均比往年明显高,此越冬期数量平均值2 028只,大于整体数量均值(图3)。

3.4 其他重要鸟类数量动态

同样抽取2012—2022年其他越冬鸟类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其中调查记录到的有灰鹤、斑头雁、赤麻鸭、白骨顶4种鸟类,调查期间观察到灰鹤、斑头雁、赤麻鸭与黑颈鹤混群栖息和觅食或单个群体集中栖息和觅食。分析数量结果表明(图4),灰鹤数量均值在500~1 000只范围内波动,平均数量为745只,总体数量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降低再上升。2021—2022年平均数量为902只; 2016—2017年的越冬期数量出现极大值,1 281 只;2014—2015年数量出现极小值,208 只。

斑头雁数量均值在2 000~5 000只范围内波动,

越冬期平均数量为3 497只,总体数量呈波动性变化趋势。2021—2022年越冬期平均数量为4 356只;2018—2019年越冬期出现极小值,1 144 只;2015—2016年的越冬期出现1次极大值,13 048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