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教学模式下培养新农科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梁晚枫 贾立军 刘海峰
摘要 为培养具备科研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农科创新人才,基于OBE教学模式下,依托暑期学校和课题组活动打造特色人才培养路径,构建了以大创计划、创新实验、学科竞赛为主导的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基于OBE教学模式下新农科创新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增强了新农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了新农科人才培养质量,新农科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论文质量明显提高;新农科教学成果显著,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斐然;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该研究为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OBE教学模式;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2-027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2.06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New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Talents Based on OBE Teaching Mode
LIANG Wan-feng, JIA Li-jun, LIU Hai-feng
Abstra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new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talents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innovative spirit, based on the OBE teaching mode, relying on summer schools and research group activities to create a special talent training path, a new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ch is dominated by big innovation plan, innovation experiment and discipline competition.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y of new agricultural students has been enhanced, the quality of new agricultural talent training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new agricultural students, the quality of paper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new agricultural teaching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nd students have achieved outstanding results in subject competitions;the employment rate of graduate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socie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words OBE teaching mode;New agricultural science;Innovative talents;Training;Practice
创新人才应该具有创新意识、独特经验、心智技能的人。创新人才培养是高校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高校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地,培养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具有创造力,有能力提出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新型拔尖人才,以建设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高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发展的新型人才。高校要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激发其创新力,培养学生以创新为荣的观念意识,才会促使学生将精力投入到创新中,充分展现学生们释放创新激情,发挥创新潜力[1]。
创新人才是高水平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有益尝试,是高校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基于OBE教学模式下依托暑期学校、课题组、大创项目等活动培养新农科创新人才是一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主要以本科生人才培养为主,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实践中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紧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2-3]。该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通过暑期学校、课题组活动、大创计划等途径建立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为当前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4]。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成果导向教育(OBE)是一种基于学习成果产出的新型教育模式。OBE由西方国家在教育改革中产生,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获得成果或能力。在OBE的教育模式下,教者需要对学者的效果有明确的计划,也就是说学者能够学到什么,以获得成果为目的,基于OBE教育模式已在医学及其他学科取得了较好效果。暑期学校最早产生于美国,是在暑假期间开设1个短学期,由此跟正常2个学期结合即变为3个学期制度。其暑期学校的课程开设大都面向社会开放,校与校之间互认学分,以期达到知识的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和促进的作用。国内很多高校开设过暑期学校,社会反响良好[5]。目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暑期学校对常规知识的延伸和兴趣爱好知识的补充,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现已成为高校办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6-8]。依托暑期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在北京和山东等高校实践成果较为突出,但大都针对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依托暑期学校培养本科生创新人才研究报道甚少,尤其在东北高校依托暑期学校培养新农科创新人才的相关研究还尚未见报道。
延边大学于2014年根据短学期调整方案,将实行中的具有显著民族区域办学特色的“短学期”更名为“暑期学校”。延边大学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而设置暑期学校,主要以开展创新性实验、学科竞赛培训、实验实训练习、创业就业指导、专家学者讲座、特色课程开设等项目活动为主。课题组活动是延边大学涉农专业延续至今20余年具有优良传统的课外活动,本科生入学开始即可选择导师,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课程实验或者科研兴趣方向的科研活动,具有不定期性和兴趣爱好性。大创项目是由教育部发起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校级和省级大创项目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学生科研项目[9]。目前,延边大学涉农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凝练,逐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但在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尤显匮乏,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10-11]。将OBE教育模式引入暑期学校、课题组、大创项目的实践教学改革中,教学目的更突出,学生更能取得实质性的学习成果,对培养新农科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基于OBE教学模式下培养新农科创新人才的研究
2.1 基于OBE教学模式下依托暑期学校和课题组活动培养新农科创新人才
以育人为本,突出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思路,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教育模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和知识水平,在暑期学校中开设创新性实验、学科竞赛培训、实验实训练习、创业就业指导、专家学者讲座、特色课程开设等项目活动。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创新性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以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探索将暑期学校、课题组活动及毕业论文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图1)。在特色课程实验中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了现场操作,强化了学生在现场实训中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放校内实验室、教学基地,有效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2.2 构建以大创项目、科研训练、学科竞赛为主导的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以知名专家学者专题讲座为引领,以大创项目创新实验、科研训练及创业培训为核心,以“互联网+”“挑战杯”“三创赛”“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各类竞赛为载体,培养具备科研发展潜力和创业素质的创新人才。参赛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试验、实践操作、论文写作、发表演讲、现场答辩等环节,需要经过校赛、省赛及国赛层层选拔,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试验技能,又要具有良好的演讲口才,以及灵敏的现场应变能力。“三创赛”需要撰写商业计划书、项目逻辑结构分析及路演等环节参赛。“专业技能大赛”是最具有专业权威性的全国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需要经过校赛等层层选拔才可参加国赛。“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是本科生直接参赛的国家级赛事,是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从每次的试验过程记录,试验方法创新到试验感受及试验总结,全方位反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最后以科研论文、现场答辩或路演等形式展现学生的竞赛风采。
根据大创项目、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试验项目,结合学生的科研兴趣,合理分组,并配备指导教师;按照项目研究计划逐步实施,开展专家讲座、创新性实验研究、竞赛培训等,完成阶段性成果。撰写、发表论文,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竞赛;撰写商业计划书参加“三创赛”;掌握专业技能和实验室检测技术,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竞赛;参加创新试验,提交试验报告,参加“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充分利用“互联网+”“挑战杯”“三创赛”“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学科竞赛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学科竞赛途径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从专业技术人才逐步走向专业精英。
2.3 建立基于OBE教学模式下新农科创新人才考核评估体系
通过学生参加暑期学校、课题组活动及大创项目的创新实验、科研训练及学科竞赛等实践操作,尤其在特色课程建设方面,以专题讲座形式将生产实践中案例带入课堂、学术前沿知识引入课堂、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采用案例式—互动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不仅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最后以学生发表的科研论文、立项大创计划项目、参加竞赛获得奖项、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报考研究生等情况,并与同年级其他专业学生进行比较,评估新农科涉农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及创新成果,全面衡量基于OBE教学模式培养新农科创新人才质量(图2)。
3 基于OBE教学模式下培养新农科创新人才的成效
3.1 新农科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论文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暑期学校、课题组活动及大创项目的创新性实验、学科竞赛、专题讲座、创业培训等训练项目,调动了新农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各种创新性实验、学科竞赛培训、专家学者专题讲座、创业培训等训练项目的实践中,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新农科学生先后完成国家级大创计划,以及省、校级项目100余项,通过创新性科研试验、创新训练项目及课题组活动等学生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一作核心期刊20余篇,参加发表论文学生100余人次;本科生毕业论文每人1篇,近30%新农科学生本科毕业论文为优秀。
3.2 新农科教学成果显著,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斐然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暑期学校、课题组活动及大创计划等各类项目,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教师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新秀等5人次,获省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20余项,立项各类教育教学研究课题30余项,发表教研论文40余篇。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三创赛”“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学科竞赛活动,有效培养了学生学科竞赛意识和竞争意识,学生参加该类竞赛积极性增强,报名人数逐年递增,参赛学生获全国竞赛一二三等奖等60余项,获省级竞赛一二三等奖等100余项;参加竞赛学生获各级各类奖项200余人次。基于OBE教学模式下新农科教育教学均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