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市绿道植物景观特色研究及优化分析

作者: 付艺敏 李晓璐 董丽

西宁市城市绿道植物景观特色研究及优化分析0

摘要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绿色空间从以往的点、线模式到现在的网络模式,城市绿道的建设成为串联各要素极具重要性的一环。选择西宁市绿道系统中完整度最高的湟水河滨水绿道植物景观为对象,在查阅及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从物种构成特征、植物景观结构等方面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共调查到植物 111种(含变种及品种),隶属40科、83属。在植物种类上大量应用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原植物种类,季相特征明显,较能体现当地植物风貌;除此之外探讨了不同分段的景观的营建特征,归纳了典型的植物景观结构模式。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西宁市绿道景观存在的不足之处,由此提出优化建议以及措施,从而为今后西宁市绿道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绿道;滨水植物景观;植物景观;西宁

中图分类号 S 7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3-0093-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3.022

Study and Optimization Analysis on Plant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Greenway in Xining

FU Yi-min, LI Xiao-lu, DONG Li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of society, urban green space has change to the current network mode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eenway has become as very important link connecting elements. The plant landscape of Huangshui riverside greenway with the highest integrity in the greenway system of Xining City was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n the basis of consulting and collecting data,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rom aspects of species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plant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plant species in the research area was 111, belonging to 40 families and 83 genera. In terms of plant species, a large number of plateau plant types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appli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sonal phase are obvious, which reflects the local plant style;the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configuration pattern of trees and grass is commonly used. Finally, the paper deeply explores the disadvantages of greenway landscape in Xining City, and puts forward optimized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Xining greenway system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Greenway;Waterfront plant landscape;Plant landscape;Xining

作者简介 付艺敏(1997—),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植物应用与园林生态。*通信作者,教授,博士,从事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收稿日期 2022-11-13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为缓解城市环境与生态问题,各地积极推进绿道建设。绿道作为城市中的绿色线性空间,具有游憩、生态保护、慢行交通、景点集成、运动休闲、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1]。其多样的功能与植物息息相关,绿道中的植物景观对于美化城市、体现城市特色、保护生物多样性、满足居民游憩需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国内学者对于绿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城市绿道布局适宜性[1-2]、规划设计[3-5]、景观评价[6]等方面,对于城市绿道中植物这一重要因素的关注不足。同时,西宁属于国内建设绿道系统较晚的城市,其绿道系统建设无论是在完善程度上还是景观质量上都与成熟的绿道体系有较大的差异,有巨大的提升空间[7]。

笔者以西宁市湟水河滨水绿道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物种构成、物种来源、群落构成等,总结了西宁市绿道植物景观营建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西宁市绿道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今后西宁市绿道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地概况

西宁市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城市沿“十字交叉”的河湟河谷盆地延展,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北低[8]。因其特殊的地貌,西宁市形成了绿地依附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南北两山顺势而建的极具特色的地域景观格局。西宁市属于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少雨,夏季凉爽。自然地理基带为温凉中旱生型山地草原—山地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植被覆盖度相对于中东部城市较低[9]。

西宁市自2015年开始全面建设绿道,主要绿道建设依两山(南山及北山)两河(湟水河及其支流北川河),现已经建成的包括湟水河滨水线、南川河滨水线、北山郊野线、北川河绿道、北川渠绿道以及部分新区城市内道路扩展而成的绿道,共计465 km,绿道系统还在不断建设中(图1)。

水系作为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建设的骨架网络。湟水河滨水绿道东起宁湖公园,西至湟水湿地公园,全长共23.4 km,是西宁市绿道系统中建设最核心的,也是最成熟完整的一条绿道。作为贯穿西宁市东西的线性绿色空间对于城市绿色体系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串联城市绿色空间、满足市民多元需求、完善生态的系统性、空间的连贯性和功能的连通性,以及体现城市景观地域性特色、提升城市整体风貌的功能。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方法

选取西宁市绿道系统中湟水河段的23个样方,92个草本样方为调研对象,采用样线法与样方法相结合对沿线的植物景观展开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种类、群落结构以及植物景观应用特征等,记录植物种类、株高、冠幅、胸径、应用频度、观赏特性、来源方式、功能等,对于植物群落以及其他植物景观特征采用局部测绘及拍照记录的方法进行调查。

2.2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湟水河段绿道23个样方,92个草本样方植物景观的植物种类、科属分布、物种来源、生活型、观赏特性等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不同类型绿道段植物景观结构等特征,进一步探讨西宁市湟水河段绿道植物景观特征。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物种统计

3.1.1 物种构成特征。调查共记录西宁市湟水河绿道植物景观维管束植物共计111种(含变种及品种),隶属38科、83属(图2)。从生活型来看,乔木共计7科、10属、17种(其中常绿乔木2科、3属、3种,落叶乔木5科、7属、13种);灌木共计10科、15属、16种(全部为落叶);藤本植物1种;草本共计31科、61属、77种(其中景观中应用的草本植物10科、13属、13种,自生草本25科、51属、64种)。

3.1.2 优势科属分析。

根据植物种类统计结果(表1),湟水河段绿道植物物种数大于10的科有菊科、蔷薇科、禾本科,科数分布占总科数的7.89%,种数占总种数的37.84%。种数为2~9 的科有12个,科数分布占总科数的31.58%,物种数占物种总数的41.44%。单种科有23个,其在科数分布中所占比例为60.53%,物种数占物种总数的20.72%。由此可知,科属分布和种数分布间差异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西宁湟水河绿道景观选用的植物物种来源较为集中。

种数排名前6的分别是菊科、蔷薇科、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杨柳科,约占全部物种数的56.77%。其中植物种数最多的是菊科,共计19种,占全部物种数的17.12%,包括秋英属、蒿属、蓟属、千里光属等15个属的草本植物;其次是蔷薇科,共计13种,占所有种数的11.71%,包括苹果属、李属、金露梅属、珍珠梅、委陵菜等6个属的植物。排名第三的是禾本科,共计10种,占比约9.01%,主要包括芦苇属、早熟禾属、披碱草属、芨芨草属等6个属的植物。

3.1.3 物种来源特征。根据植物物种来源可分为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 2 类。乡土植物种类为75 种,占67.57%,外来植物种类为36种,占比32.43%。其中人工栽植的47种植物中,乡土植物共28种,占比59.57%;外来引种植物19种,占比40.43%。其中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侵占力较强的外来入侵植物3种,分别是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黄香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由此可知,湟水河段绿道采用较多的乡土植物,如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乌柳(Salix cheilophila)、青杨(Populus cathayan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枸杞(Lycium chinense)等,以体现其地域性特色。乡土植物所占比重大于外来植物;其中栽培植物中乡土植物所占比重略小与整体数值。

3.1.4 应用频度。通过植物应用频度分析可知,在湟水河段绿道植物景观中,乔木与草本的应用频度高于灌木的应用频度,藤本的应用频度最低,调查范围内没有竹类植物。

乔木物种中应用频度排在前15位的植物种类依次榆(Ulmus pumila)、旱柳(Salix matsudana)、青海云杉、河北杨(Populus × hopeiensi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青杨、海棠花(Malus spectabilis)、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乌柳、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Atropurpurea’)、山杏(Prunus sibirica)、碧桃(Prunus persica ‘Duplex’)、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其中应用频度最高的是榆,高达86.96%。旱柳、青海云杉、河北杨、油松分别为56.52%、34.78%、26.09%、26.09%。其中较能体现地方特色的有青海云杉、青杨、河北杨、乌柳、山杏(图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