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的食用菌主题农业公园规划策略
作者: 王彪 徐晓云 刘佳琳 窦晓博
摘要 近年来,中国经济以稳健的态势持续发展,农业旅游产业规模和影响也在逐步扩大。一方面,各类主题农业公园或正在计划中的公园如雨后春笋涌现;另一方面,由于主题农业公园在开发建设中缺乏系统性的合理规划,生态威胁及园区景观同质化问题日渐突出。把全域旅游理论作为论述的切入点,把传统的农业主题公园通过“文旅融合”理念进行创意升级,提出食用菌主题农业公园的规划策略,以推动食用菌主题农业公园的发展。
关键词 全域旅游;食用菌主题;文旅融合;农业公园;农业景观
中图分类号 TU 984.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1-012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1.033
The Planning Strategies of Edible Fungus-themed Agricultural Pa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Whole Region Tourism
WANG Biao1,2,XU Xiao-yun1,LIU Jia-lin2 et al
(1.Ch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 Jeonju 561-756, North Jeolla Province, South Korea;2.College of Architecture,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Anhui 235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al economy, the scale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s gradually expanding, and the impact of rural tourism is also growing. On the one hand, a variety of theme agricultural parks or parks in the planning are springing up. 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the lack of systematic and reasonable plann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me agricultural parks, the problems such as regional destruction of the sites owned by theme agricultural parks and landscape homogenization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resource in China, edible fungus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ll-region touris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theme park is creatively upgraded through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and the planning strategy of edible fungus themed agricultural park is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ible fungus themed agricultural park.
Key words Whole region tourism;Edible fungi;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Agricultural park;Agricultural landscape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一般项目(KJ2018B14)。
作者简介 王彪 (1986—),男,安徽淮北人,讲师,在读博士,从事乡村景观、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研究。通信作者,高级分析师,硕士,从事农业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5-08;修回日期 2021-06-11
中共中央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作出重要战略部署,通过大力发展农业旅游、打造新型美丽乡村助力农业经济发展[1]。因此,发展农业主题旅游已经成为现阶段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利用食用菌主题与农业旅游进行融合的主题公园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时有报道,但是对食用菌主题农业公园的研究依然停留在生态理念、农产品深加工及景观营造等方面,对园区的“文旅融合”模式构建鲜有研究。
1 研究背景
1.1 全域旅游概念的兴起与缘由
2008年11月,浙江省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全城旅游”的战略决策,目的是促进旅游转型升级,这也为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具有实质的引导和激励意义。在2009年12月,江苏省昆山市委市政府编制的《昆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全域旅游,全景昆山”的新发展理念,这也是全域旅游概念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2]。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文《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提及全域旅游实际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先进理念与创新模式,能较好地实现区域资源重组,在各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能积极调动全社会成员参与互动,促进各项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2016年2月,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域旅游大有可为》文中对“全域旅游”的概念进行了更为详尽的阐述,全域旅游是以特定地域的特色旅游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努力实现区域内各项资源的有机整合,尤其是旅游资源、公共服务资源、政策法律法规及生态环境资源等其他相关产业资源的全方位多角度优化与升级,助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3]。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为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铺路搭桥,促进全域旅游良性、健康、快速的发展。这意味着全域旅游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层面,是全民旅游时代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再次提升[4]。
1.2 主题农业公园的发展现状
主题农业公园区别于一般的公园和旅游设施,它是指在农村地区以农村资源为主题,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改善基础设施,为农村和城市居民提供休息空间的公园[5]。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我国对主题农业公园的建设项目更是与日俱增,生态环境、人力资源及公共服务等资源要素向文化旅游业集聚,最大限度地提升文旅产业的发展,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各种类型的主题农业公园在规划设计与开发建设过程中,虽说立意各异,但其主要还是集中在体验型农业园、科技农业园及休闲观光农业园等开发模式阶段,部分农业园由于经营不善、定位不准等原因,不仅导致经营亏损,而且为吸引地区居民参与进行的共同经营模式也出现了局限性,除了一些投入大资本的企业型农园外,大部分都没能摆脱亏损经营的状态,乡村旅游产业仍然薄弱[6]。
中国有着丰富的食用菌物种资源,食用菌年产量已接近4 000万t,产量居世界前列,占世界总产量的70%,开发建设食用菌食药功能以外的菌主题农业公园成为关注的热点。福建、北京及四川等地均在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新业态,开发建设一批将食用菌文化体验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食用菌主题公园,目的是促进食用菌产业由量效型向质效型的转型(表1)[7]。
1.3 食用菌主题农业公园发展的必要性和潜力
食用菌产业是特色高效的朝阳产业,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8]。据悉,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已经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和国际食用菌学会分别授予“中国食用菌之城”与“世界黑木耳之都”的荣誉称号,此殊荣得到了业界和同行的普遍认可[9]。2020年牡丹江市的食用菌种植量达23亿袋(块),鲜品产量达114万t之多,创造出总产值64亿元的可喜成绩,农民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1 680元,真真切切地让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10]。
当下全域旅游正如火如荼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食用菌产业园发展模式受到一定的制约,单一的食用菌产业经营模式在融合趋势日益增强的市场中很难继续保持优势。依托各地区的人文特色探索文旅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11]。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把食用菌主题园建设作为发展契机,围绕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三产融合等理念构建“食用菌+”全域融合发展产业体系,规划设计核心景观区和7个独具特色的功能景区以推进主题公园建设发展,为食用菌主题公园建设在全国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截至2020年,金堂食用菌产业园仅食用菌栽种面积就达533.33 hm2,解决区域内农村农民就业100余人,每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创收超5 000万元[12]。
2 食用菌主题农业公园的规划设计思想与原则
2.1 食用菌主题农业公园的规划设计思想 统筹考虑生态、文化、旅游三者之间的关系,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植入覃菌文化基因、嫁接食用菌元素,提升主题公园的文化品位及文化内涵。在文旅系统架构上坚持“回归自然、文化体验、旅游娱乐”的现代旅游开发理念,大力开发以食用菌为主题文化的新型旅游观光及农事体验项目,促进食用菌主题农业公园的良性生态发展。
2.2 食用菌主题农业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
2.2.1 生态效益优先原则。当园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发生冲突时,需要把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放在首要地位[13]。必须反对以园区经济发展至上,忽视甚至牺牲环境的理念,要强调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和谐共生,谋划创造一个环境宜人、生态和谐的主题公园,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风貌。
2.2.2 文化性原则。
园区文化构建要从更高的逻辑层次出发,深挖区域文化,将文化植入整个主题农业公园的建设过程,实现山、水、田园本底与文化的互动,从而营造“菌蕈文化地,悠闲自然得”的意境,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蕈菌文化特色。同时,规划中不仅注重文化理念的植入,也应注重物质文化景观的营造,强调文化型景点的建设,通过这些文化载体实现区域文化特别是菌蕈文化的展示。
2.2.3 因地制宜原则。农业公园的规划布局应结合园区特有景观要素(地形、水体、建筑、植物)构建立体空间,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和产业功能,以创造出功能完备、结构合理、景观宜人的主题农业公园空间。四川省金堂县食用菌主题公园巧妙地利用丘陵高地,并结合周边特有的景观环境盘活农村荒地资源,营造出浑然天成的主题公园。
2.2.4 精准定位原则。食用菌是建园的核心,因此其准确的定位是发展食用菌主题园的生命之所在。一方面,园区建设在立足于食用菌产业特性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园区旅游市场定位、历史文化植入和景观营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园区设计要选准突破口,依据食用菌的观赏及食药性特征,重点突出其核心和特色。
3 食用菌主题公园的景观空间规划设计表达
3.1 结构空间规划
食用菌主题的生活体验及农村生态景观之间的相互协同效应会使整个农村旅游经济价值实现最大化,所以规划设计的空间体系要充分考虑项目地的利用现状及自然环境特点,以菌主题文化展示、农耕文化体验、信息交流及自然观察等4个功能平台展示发力,建立全方位立体的空间规划格局,重构农村文旅场所。
3.2 功能空间规划
规划设计的重点在于融合“生态”“文化”“旅游”三大要素,对潜在价值较高的自然景观环境等户外空间要素充分利用,针对过去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系统的开发模式要坚决摒弃。食用菌主题公园根据园区结构空间划分3个功能分区,以最小化环境破坏来保全农村景观的设施组成(表2)。
4 食用菌主题农业公园规划策略
新时期主题农业公园的开发重点已从大体量重资产投资转向对文旅融合具有促进作用的体制创新、文化艺术、科技教育及基础设施等隐形资产投资。由此,食用菌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