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作者: 何浩奇 王庆 张明如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根本途径。发展休闲农业切实提升了农业的综合效益,也成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行动指南。当前湖北省罗田县的休闲农业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农业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放缓,农业效益不高、农村生产力发展缓慢、基础设施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对人们个性化及多元化消费需求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政策背景下对湖北省罗田县的休闲农业发展现况进行研究,探究罗田县如何在当前顺应休闲时代下,更深入地发展与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城乡一体化、农业发展创新、美丽乡村等融为一体的新时期休闲农业。

关键词 乡村振兴;休闲农业;“三农”;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 3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1-025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1.068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Luotian County, Hubei as an Example

HE Hao-qi1,2,WANG Qing3,ZHANG Ming-ru1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23; 2. School of Business,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nggang, Hubei 438000; 3.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nggang, Hubei 438000)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rovides a fundamental way to solve the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problems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ha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agriculture, and has also become an action guide to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Luotian County of Hubei Province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but at present, China’s social economy is changing to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ag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industries is slowing down,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still exist to varying degrees, such as low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slow development of rural productivity, lagging infrastructure, and uncoordinate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These problems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people's personalized and diversified consumption demand.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olic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Luotian County, Hubei Province, and explores how Luotian County can further develop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he new era, which is integrated with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beautiful village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Leisure agriculture;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Development strategy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D098)。

作者简介 何浩奇(1997—),男,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发展。

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生态经济、农业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8-10;修回日期 2021-09-17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上升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十四五”规划提出以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1]。休闲农业作为扎根于农业农村的融合型产业,是实现农业多功能性价值与游客体验需求多元性精准对接的重要平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具有较好的耦合性[2]。自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颁布以来,湖北省罗田县积极作出响应。先后荣获了“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作为以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休闲农业对实现产业融合、业态聚合、平台整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大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着力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切实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另一方面,科学开发利用旅游和农特资源,发挥“旅游+”推动农业及农村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引擎作用,发展休闲农业也有利于建设现代化乡村。休闲农业凭借其农业功能性强、发展模式多样及综合效益高等典型特征,成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切实选择和有效途径[3]。因此,更深入地对休闲农业发展进行研究,为其更好更快地发展给出对应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 罗田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规模日趋壮大

截至2020年,全县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景点共有85处,休闲观光、旅游类农庄、农家乐达800多家。其中年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加工企业70家[4],农家乐和休闲庄1 700余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加工企业105家,开发产品400多个。旅游招待人次由2011年的250.4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812万人次,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旅游接待收入也从2011年的10.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5.0亿元,全县的旅游规模逐渐发展壮大,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1.2 发展类型丰富多样

罗田县依据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区位文化优势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步形成了三里畈温泉山庄为主的自然休养型、瑞源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主的休闲采摘型、燕儿谷生态农庄为主的休闲农庄型、板栗园为主的园区农业型、薄刀锋景区为主的人文景观型、圣人堂村为主的农家娱乐型等功能齐全、形式新颖、特色突出的休闲体验观光农业模式,逐步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促进多种发展模式深度融合协调发展。

1.3 发展方式逐步转变

罗田县逐步形成了“一带”(旅游休闲度假带)、“一廊”(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一区”(温泉休闲度假片区)的总体格局。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逐渐从单一维度向休闲、养生、教育、生态等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方向改变[5]。位于罗田县三里畈镇的湖北瑞源生态农业观光园已经逐渐建成以休闲观光为主题,集农业观光、果蔬采摘、乡村体验、休闲度假、科技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农业综合体。

1.4 产业效益初步显现

罗田县休闲农业通过将农业与旅游业进行有效融合,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的机会,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201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6亿元,带动农民直接就业6万人,间接就业4.5万人。三里畈温泉小镇近50户农家小院全年收入过60万元;天堂村80%的农户都从事旅游经营,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50%;燕儿谷生态农庄每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2016年该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2 罗田县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发展“同质化”,项目缺乏特色

当前我国休闲农业新型主导发展业态是农家乐[6-7]。农家乐的产生及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市场活力,但是农家乐的盲目无序大规模扩大,就会让市场产生无序竞争,造成恶劣影响。罗田县当前的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尚且处于粗放型阶段,不少农户自发对农家乐等相关休闲农业项目进行开发,但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呈现出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功能不健全等缺陷。个体农户在开发休闲农业项目上所具备的人力、物力、财力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进而对各类资源整合缺乏经验,只能想当然地进行学习和模仿,致使休闲农业的发展层次浅薄,资源深度开发远远不够,只是停留在表面,由此造成项目重复建设、经营模式雷同等情况,呈现出“小无差异,大无特色”的发展局面。随着农家乐的数量逐年增加,面临的越来越现实的问题是项目缺乏竞争力,产品及配套服务特色不够特别,农家乐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往往因为激烈的恶性竞争陷入低效益的恶性循环中,导致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停滞在初始阶段,基础薄弱,这已经成为制约休闲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2.2 经营管理“非专业化”,缺少品牌效应

从罗田县当前休闲农业总体发展情况来看,休闲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还是以小农户为主体,这一发展模式在为休闲农业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给休闲农业后续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由于从事休闲农业的经营者主体们是由当地的村民及其他领域人员组成,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专业知识的储备与运用,缺少与休闲农业相匹配的经营管理经验,更没有接受过系统且正规的培训,完全是出自个人的主观意愿,他们在经营理念和管理上都是根据自己以往所积累的经验或者模仿周边地区现有的发展模式,与游客所期待的需求产生不小差异。其次,开发者和经营者只注重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完全具备对区域大局的规划和运营,难以在服务水平及管理经营上提升档次,由于经营者及开发者们在经营理念及管理上的参差不齐,致使整个休闲农业市场出现“随意化、杂乱化”的突出问题,如此一来,休闲农业的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质量不高等多个方面的局限性突显了出来。这些突出的问题彰显出过于浓重的商业化气息,掩盖了原有的农家文化氛围,忽视了游客对乡村文化的需求,导致罗田县休闲农业缺少品牌效应。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