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的村庄规划研究进展

作者: 肖雯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的村庄规划研究进展0

摘要 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先行措施和基础性工作,在社会经济背景影响下和贯彻落实政策法规的前提下进行了长期实践和探索。以WOF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村庄规划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和SATI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文献类型、产出时间、核心作者、期刊来源、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共现聚类等多个维度进行回溯性剖析,整理村庄规划不同时间段的热点和趋势。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村庄规划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相关研究存在的局限,认为未来可以从构建管控有效的村庄规划体系、探索体现乡村特色的多元化村庄规划技术和方法、梳理村庄规划内在发展规律并抽象出可复制推广的规划编制模式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 村庄规划;乡村规划;CiteSpace;文献计量法;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S-05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2-0244-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2.06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Progress of Village Planning Based on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CiteSpace atlas

XIAO Wen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6)

Abstract Village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advance measure and basic 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and under the premise of implement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t has carried on long-term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In this research, with village planning relevant documents in WOF core and CNKI database as objects, with the help of CiteSpace and Sati software, we conducted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literature type, output time, core authors, journal 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keyword co-occurrence clustering. Finally, through 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village planning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we summed up the limitations existing in domestic related research, future research prospects on village planning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building control effective village planning system, exploring the diversity of rustic villages planning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analyzing inner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village planning and abstracts can be copied.

Key words Village planning;Rural planning;CiteSpace;Bibliometric method;Visual analysis

作者简介 肖雯(1997—),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土资源管理与利用和村庄规划。

收稿日期 2021-09-07

村庄规划作为乡村地区的详细性规划,是对村庄发展定位、耕地与生态保护、产业融合发展、住房布局、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作出的统筹安排,是政府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的法定依据。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先行措施和基础性工作,合理编制村庄规划有助于厘清村庄发展的思路,明确项目的实施顺序,统筹安排各类资源,保障村庄建设发展有序推进、从容发展。

目前,我国乡村地区对村庄规划的认识还不深入,普遍缺乏规划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村庄发展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大多规划还是延续城市规划的方法和逻辑,照搬城市发展经验。因此需要开展针对村庄规划自身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技术探索,更加积极科学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鉴于此,笔者借助CiteSpace、SATI等文献计量分析软件,梳理总结了内外村庄规划研究的数量变化趋势、研究力量和热点变化,以把握其发展现状,从而更加深入研究村庄规划。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该研究以Web of Science(简称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为研究基础。在WOS核心数据库中检索主题“Village planning”,查询到2005—2020年相关文献共3 291篇;在CNKI数据库中,以“村庄规划”或“乡村规划”为主题进行查询,期刊类别为核心期刊、CSSCI、CSCD来源期刊,得到1958—2020年共960条记录。经过CiteSpace软件去重,分别得到WOS数据库文献3 194篇和CNKI数据库文献882篇作为研究样本,分别导入CiteSpace和SATI软件,从合作网络共现、关键词突现、文献共被引聚类等多个维度对国

内外村庄规划研究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脉络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比探究其知识结构和发展历程,更好地把握研究热点和趋势。

2 村庄规划研究的趋势分析

2.1 文献数量及变化趋势分析

从图1所示的历年发文量来看,村庄规划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明村庄规划研究越来越受关注。国际上村庄规划研究的发文数量自2005年以来逐年递增,波动起伏较小;国内研究文献数量波动增长且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①萌芽阶段(1958—1991年),文献数量较少,且有将近20年的发展停滞时期,学者们对该领域的关注较少;②初步发展阶段(1992—2002年),较上一阶段的发文数量有了小幅上升,随着《村镇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发布和小城镇建设战略的提出,学界开展了对村庄规划和建设理论实践的探索,但增长速度较慢;③快速发展阶段(2003—2020年),文献数量猛增,并在2019年达到峰值1 527篇,实现乡村振兴和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战略的提出,使得学者们对村庄规划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者们对村庄规划开展了大量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图2),可将村庄规划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农村改造规划阶段—村镇规划阶段—村庄集镇建设规划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阶段—村土地利用规划阶段—“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阶段[1-3]。

不同时期的村庄规划所处的历史背景、乡村问题和发展政策不同,规划编制内容也各有侧重: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以改造农村落后居住条件[4]、引导农房建设[5]作为村庄规划的重点内容;小城镇建设时期则注重对村镇各项建设活动进行统筹安排[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时期重点关注城乡经济统筹发展[7]和生态文明建设[8];村土地利用规划阶段注重对村级土地利用与开发进行合理安排[9];现阶段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则以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多项规划的有机融合为重点[10]。在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的引领下,开展规划实践和技术策略研究[11-15]是我国当前村庄规划研究的热点。

2.2 研究力量分析

2.2.1 国家分析。

运用CiteSpace国家共现分析功能可以得到WOF核心数据库国家共现图谱(图3),从发文数量来看,发文量最多的前5个国家分别是美国(533篇)、中国(419篇)、印度(338篇)、英国(267篇)和澳大利亚(212篇);从中介中心性来看,排名前5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图谱中紫色外环体现国家在合作关系中的影响力强弱,说明中介中心性较强的国家作为“桥梁”的作用较为明显,在村庄规划研究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中有着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2.2.2 机构分析。

从WOS和CNKI数据库中发文量前10研究机构的指标信息表(表1)可知,在WOS数据库中,村庄规划领域发文量排在前10的研究机构有50%来自中国,其中又以中国科学院的发文量为最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是主要的研究机构类型。在CNKI数据库中,发文量排名前3的机构分别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从机构类型来看,主要以规划学院和建筑学院为主;从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村庄规划领域的研究水平较高。从各研究机构的年度发文变化图(图4)可知,国内外村庄规划研究中各机构发文量均呈波动增长态势,在WOS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中,中国科学院在该领域研究持续时间最长,发文量最多;国内则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最早开始村庄规划研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在该领域的生产力最高。

2.2.3 重要学者分析。

根据CiteSpace作者分析,将重要学者的详细信息展示在表2。在WOS数据库中,发文量最高的是来自印度科学研究所的RAVINDRANATH.N H,他与BIMLESH KUMAR、P BALACHANDRA形成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重点关注村庄的能源规划和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为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刘彦随,重点关注乡村振兴、乡村地域系统和乡村衰落等领域;排名第3的为意大利Humanitas大学的RAFFAELLO FURLAN,重点关注交通过境村的规划、评估和城市转型过程中城中村的发展。在CNKI数据库中,研究学者共现网络的密度为0.001 6,村庄规划领域研究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仍以个人研究为主;发文量最高的为丁金华,重点关注水网乡村的水环境修复和规划、乡村景观的更新规划;其次为南京大学的张京祥,重点关注乡村规划、乡村治理和乡村聚落体系等;排名第3的为余侃华,关注旅游、互联网视角下的乡村转型和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的规划路径。

2.2.4 期刊分析。

在收集的WOS样本文献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期刊是PLOS ONE,有374条被引次数,其次为LANCET,SCIENCE,LAND USE POLICY等,这些期刊极大地推动了村庄规划研究的发展;从期刊影响力来看,LANCET、NATURE、SCIENCE的影响因子排名前3,在该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CiteSpace软件不支持CNKI数据进行期刊共被引分析,因此换用SATI软件对国内期刊来源频次进行统计[16],得到发文频次最高的前10种的期刊信息(表3)。从发文量来看,最具生产力的期刊为规划师,共发表169篇文章,且只有该期刊发文量超过100篇,其后依次为城市规划(94篇)、城市规划学刊(45篇)。就期刊影响力来说,城市规划学刊、国际城市规划、规划师3种期刊的影响力最高,但总体期刊影响力并不高,村庄规划研究领域的文献质量还有待提高。

2.3 热点变化分析

2.3.1 关键词频次和共现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得到国内外关键词共现图谱(图5)和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指标信息表(表4)。国际村庄规划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中最大节点为Management,频次为204,其次为China和impact,频次分别为175和170。WOS核心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村庄规划研究的文献始于2005年,前期重点关注区域选址规划、规划过程中社区参与、管理和村庄规划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近年来,关注于农村居民点的分类和空间重组、城郊的村庄规划、村庄的地理位置特征以及社区灾害管理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