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整治方向及现实意义——以新泻县为例

作者: 永海 吴晶英

日本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整治方向及现实意义——以新泻县为例0

摘要 以日本新泻县的农业农村现状及整治方向为切入点,基于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数据、新泻县农地部资料等相关实时数据资料,对新泻县农业农村面临的耕地零散且分散、人口过疏与老龄化等现状及耕地集零为整、灌溉与排水安全保障构建、农村生活环境治理、强化农村防灾对策、新型技术利用等整治方向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未来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关键词 农业农村;土地整理;乡村振兴;日本

中图分类号 F 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2-0249-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2.06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Present Situation, Regulation Direc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Agricultural Rural Development in Japan—A Case Study of the Niigata Prefecture

YONG Hai,WU Jing-ying

(Institute of Pastoral Development,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Hohhot,Inner Mongolia010010)

Abstract This article took the rural present situation, regulation direction of Niigata county, Japa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from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 of Japan and other real-data information from agriculture land department of Niigata count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cattered cultivated land, over sparse population and aging in rural areas of Niigata county were analyzed. Also the construction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afety system,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r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the utilization of new technology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We als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China.

Key words Agricultural rural;Land arrangement;Rural revitalization;Japan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留学回区人员创新启动支持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 永海(1982—),男,内蒙古赤峰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农村牧区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8-24;修回日期 2021-09-23

乡村振兴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随后的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3]。因此,党和国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乡村振兴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因此诸多发达国家都走过乡村振兴之路。其中,日本在实施农村振兴近60年间积累了诸多实践经验。虽然中日两国的制度不同,但目前我国“三农”问题中许多(例如城镇化、田块的零散、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等)与日本农村现状存在相似之处。目前,我国学者对日本农村振兴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对政策的总结归纳、农村振兴的特点等[4-5],对日本农业农村的现状和未来整治方向进行探讨的成果极少。因此,该研究以系统地解析日本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问题以及未来整治方向等战略部署为研究内容,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细致、具体的参考借鉴与启示。

该研究通过参阅文献、收集资料、电话访谈与委托访谈、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与中国农村农业具有相似性问题的现状及整治方向进行总结,归纳日本的成功经验。选择日本农业为主要产业的新泻县(Niigata)为研究对象,对该县农业农村现状以及整治方向为内容进行细致的案例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对日本的农业农村现状调研以收集资料、电话访谈与委托访谈、专家咨询等为主。

1 研究区概况

新泻县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北部,县内以新泻市为中心构成了日本三大都市圈外的新泻都市圈,属于日本地域中的中部地区(图1)。濒临日本海,南北方向呈细长形,有着漫长且富于变化的海岸线,是日本海沿岸的海路交通枢纽[6];以东南部的越后山脉为中心,连绵分布着高度都在2 000 m以上的陡峭山峦,土地类型多样,有海岸、平原、山地等,地形复杂多变,是日本重要水稻产区。土地总面积为12 584.18 km2,其中耕地面积为1 701 km2(2019年),约占总面积的13.5%;可居住地面积为4 505 km2,占总面积的35.8%;自然公园面积为3171km2,占总面积的25.2%;总人口约222.2万(2019年10月),其中农业就业人口为78 453人,占总人口的3.53%;年平均温度为13.9 ℃,年日照时间为1 728.4 h,年降水量为1 858 mm,年均降水日数为171 d。

农业为新泻县的主要产业。水稻产量仅次于北海道,在全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排名第二。最好的米是新泻越光米(日文:コシヒカリ),尤其是鱼沼地区种植的越光米被称之为“日本第一好米”,其中又以南鱼沼市盐沢町所出产的越光米最为美味。此外,生产樱桃、西瓜、酒等。其中,产酒仅次于兵库县和京都府,在全日本排名第三。

2 新泻县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问题

2.1 农村人口减少与老龄化问题严重,小规模村落增多 1996年,全县的农业就业人口147 745人。但是,截至2016年,减少到仅79 324人。过去30年间全县农业就业人口减少了46.3%。

尤其是,1996年的中山间地区(指丘陵地或山区。是日本农业领域的地区划分特殊用语,都市地区和平原地区以外都属于中山间地区,约占日本国土面积的70%)农业就业人口为69 669人,而2016年的中山间地区农业就业人口减少到31 835人。1996—2016年中山间地区农业就业人口减少了54.3%,与全县农业就业人口平均减少程度相比大8百分点(图2)[7]。因此,中山间地区的农业就业人口减少程度大于都市和平原地区。

由图3可知,截至2016年,全县65岁以上的农业就业人口比率为66.2%,与1996年的46.1% 相比增加了20.0百分点。而同一时期的2016年,中山间地区的65岁以上农业就业人口比率为77.0%,与1996年的54.1%相比增加了22.9百分点[7-10]。1996—2016年中山间地区农业就业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全县农业就业人口平均减少程度相比大3百分点。因此,中山间地区的农业就业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大于都市和平原地区。

截至2019年末,全县专业农户和兼业农户的总人数为78 453人,户均耕地面积为2.6 hm2。从农业村落的户数规模变化状况看,小规模村落逐渐增加,但其面临人口萎缩趋于消失的状态。表1显示,1980—2015年村落的总数变化不大,但9户以下小规模村落从244户增加到532户,约增加了2倍。这种情况在日本被称之为“今后难以维持的村落”[7-10]。

2.2 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图4显示,1967年的全县耕地总面积为245 700 hm2(其中水田206 600 hm2、旱地39 100 hm2)。截至2019年,耕地总面积减少到170 100 hm2(其中水田150 900 hm2、旱地19 200 hm2)。从图4可以看出,1967—2019年新泻县耕地面积持续不断减少[7-10]。

2.3 农业产出额的减少

新泻县2017年的农业产出总额为2 583亿日元(按2021年4月的日元兑人民币汇率计算,约153亿元人民币),在全日本排名第十二位,与2007年相比减少了约13%。在农业产出额构成方面,水稻约为58%,与全日本18%的平均水平相比非常高,位居全日本第一。另外,蔬菜约为18%,尤其是毛豆产出额位居全日本第四(图5)[7-10]。

3 新泻县农业农村的具体问题与整治方向

3.1 以强化营农基础,确保优良农地

为实现盈利的农业经营以及提高农民的收入,需要推进规模化经营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促进经营的多样化与复合化,也要以培养新型农业经营者(以下称新营农者)来扩大农业生产。因此,以农地整治作为契机使担当者的农业生产经营达到聚集、集约、经营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的降低,引进大规模园艺等方法确保优良农地、提高营农者收入。

3.1.1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截至2017年,该县的水田整治率为62.2%,相比2008年的55.3%上升了6.9百分点。向专职营农者的农地聚集率为60.0%,相比2013年的49.9%上升了10.1百分点[8]。图6显示,全日本不同耕作规模水稻生产费用比较,规模越大、生产成本越少,大于15 hm2以上耕作规模的成本费用为10 901日元/60 kg(约646元人民币),与全日本平均值相比少于3 683日元(约218元人民币)。因此,要想提高营农者的收入,需要进一步推进经营效率等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

对应的整治方向为以下几种:①扩大经营规模。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业用土地大区域化的同时,把农地整治作为契机使农业用土地向农业专职营农者聚集、集约化,推进规模化经营。②有效利用中间管理机构。在农地整治实施时,为了农业用地高效地向专职营农者聚集、集约化,与农业用地中间管理机构、市町村、农业委员会、土地改良区、土地改良事业团体联合会等相关机构联合,推进农业用土地中间管理事业的灵活性。③普及成本抵减方法。通过进修学习等方法降低营农者的生产成本,致力于普及低费用的、高效的耕作作业方法。④细致的耕地平整。为改善耕种条件,需要推进多种多样的、细致的去田埂、扩大区划等灵活性高的耕地平整。⑤按营农者的设想定制耕地平整。首先,根据营农者的种植作物、种植面积等意向的结合,实施能变更区划形状、耕区均衡(包括农道和水路的区域)的平整方案;其次,为降低营农者的割草费用、节省劳动力成本,平整设计要适合专用机械割草作业的倾斜坡面田埂;最后,如果规模大的营农者想降低节省排水管理劳动力成本,可以考虑利用自动供水栓或遥控水管理系统。

3.1.2 以整治园艺农作物产地、促进经营的多样化与复合化。

2016年,新泻县稻田的通用化率为49.2%,相比2007年,上升了8百分点。全日本的平均稻田通用化率为44.7%。因此,从稻田通用化率看,新泻县高于全日本4.5百分点[7]。农业用土地聚集率及整治率在不断提高。大米是新泻县的主要农作物,随着日本国内的大米需求量减少,米价长期降低且产量逐渐减少。因此,为增加农业出产额、提高农民收入,需要推进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复合化等。

对应的整治方向有以下几种:①推进稻田的通用化。高效率栽培消费者需要的园艺农作物(毛豆、哈密瓜等),以及彻底排水对策、推进稻田的通用化,以此推进农产品的本土化生产。②制定有利于本土生产的耕地平整规划。以耕地平整为契机,为整治和扩大园艺产地,由农地部和农林水产部组成的工作团队,除了与营农者、JA(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市町村、土地改良区等合作,还需要从耕地平整的构想阶段开始,将生产者、栽培品种、生产量、集运方法、销售方法等具体的经营农业计划达成一致,制定推进园艺农作物本土化生产的耕地平整规划。③支持机械化体系和园艺作物设施的导入。为实现从生产到销售一贯的农业经营计划,与相关机构合作,支持引进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的措施。④按营农者定制的想法进行整治。在推进园艺作物引进的同时,推进任意控制栽培作物适宜生长环境的地下水位调整暗沟排水系统整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