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春播大豆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作者: 桑利民 闫秀 王丽英 高占林 李世 崔海明 刘翠珍 周欣 张扬 梁秀义 孙海迪 王瑞霞
摘要 为了明确冀北地区大豆田害虫发生规律和提高害虫防治水平,综合多地区大豆田害虫调查结果,分析了河北省春播区大豆害虫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害虫种类多,在大豆全生育期共发生害虫30种,分属6目17科;为害严重,大豆蚜、点蜂缘蝽等害虫均可造成大豆严重减产甚至绝产;防治难度大,棉铃虫等一些害虫为害具有暴发性,需短时间内作出防治反应,点蜂缘蝽等一些害虫为害时间长,需进行多次防治。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和为害程度,进一步将害虫分为3个等级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针对春播大豆害虫防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春播大豆;地下害虫;大豆蚜;点蜂缘蝽;棉铃虫
中图分类号 S 43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3-0133-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3.035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Spring Sowing Soybean Pests in Northern Hebei Province
SANG Li-min1,YAN Xiu2,WANG Li-ying3 et al
(1.Crop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ngd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Chengde,Hebei 067000;2.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Baoding,Hebei 050035;3.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Shijiazhuang,Hebei 050051)
Abstract To clarify the occurrence pattern of pests in soybean fields in Northern Hebei and improve pests control,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occurrence of pests in soybean fields in the spring sowing area of Hebei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multi-areas surve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ny species of pests, a total of 30 species of pests belonging to 6 orders and 17 families, occurred throughout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of soybean. Some pests such as Aphis glycines, Riptortus pedestris could cause serious yield reduction or even extinction of soybeans. It was difficult to control because some pests such as Helicoverpa armigera need to be controlled in time and some pests such as R. pedestris with long damage time need to be controlled several times. According to the pest occurrence pattern and degree of damage, the pests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classes and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were proposed. Meanwhile,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trol of spring soybean pests.
Key words Spring soybean;Underground pest;Aphis glycines;Riptortus pedestris;Helicoverpa armigera
基金项目 冀北春播区综合试验推广站项目(HBCT2019190405);大豆体系植保土肥岗项目(HBCT2019190205)。
作者简介 桑利民(1970—),男,河北围场人,副研究员,从事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通信作者,研究员,从事大豆育种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3-01
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属冀北春播大豆种植区,在我国大豆生产区划上属北方春大豆区中的华北高原亚区,此亚区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春旱发生频率高、旱情严重,土壤有效耕层浅,小气候类型丰富。因此害虫发生规律与同属北方春大豆区的东北亚区及西北亚区有较大区别,更与河北省长城以南的黄淮海夏大豆区有很大不同[1]。
虫害研究是大豆植保领域中重要的一环,虫害对大豆的品质和产量都有直接影响,会导致大豆品质下降,严重减产甚至绝收[2]。近年来,从种植生产反馈的信息显示,随着气候变化和种植制度的演变,该区大豆虫害的发生呈加重趋势,虫害种类增多,为害程度加重。
笔者以承德市农林科学院隆化中关科创基地为春播大豆虫害观测中心,设置观测仪器,结合田间调查,记录大豆虫害的发生种类、发生及结束时间、为害方式和特点;以2020年最新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承德市其他市、县、区近3年的观测结果,同时参考张家口市大豆虫害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找出冀北春播大豆区虫害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区大豆种植生产提供服务。
1 冀北春播大豆区虫害发生规律
1.1 害虫种类多
大豆生长期全生育期都有不同虫害发生,据2020年不完全统计,大豆田共发生害虫30种,分属6目17科[3]。
1.2 为害严重 大豆蚜、大豆食心虫、点蜂缘蝽等虫害都可造成大豆严重减产甚至绝产。
1.3 防治难度大 一些害虫如大豆无翅蚜、大豆棉铃虫具有暴发性,需要短时间内作出防治反应,一些害虫如点蜂缘蝽,持续性为害时间较长,需要进行多次防治。
2 冀北春播大豆区虫害发生具体情况
以虫害发生初始时间为序。
2.1 地下害虫
冀北春播区地下害虫种类主要有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4种。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属鞘翅目金龟甲科;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属鞘翅目叩头虫科;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当地俗称地蚕,主要种类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蝼蛄属于直翅目蝼蛄科,俗名拉拉蛄、土狗。冀北春播大豆播种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出苗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正是这4类地下害虫为害的活跃期。地下害虫为害大豆的种子及幼苗,造成种植田缺苗断垄,是需要常年防治的害虫类型。
2.2 大豆蚜
属半翅目胸喙亚目蚜科蚜属。在农田只为害大豆,属单食性害虫。大豆蚜有翅蚜自出苗期至灌浆中期产生为害,无翅蚜在大豆幼苗生长中后期发生,2020年大豆蚜有翅蚜始见为害时间为5月11日,大豆蚜无翅蚜始见为害时间为6月17日。大豆蚜刺吸大豆汁液,分泌蜜露,引发真菌性病害发生,还能传播大豆花叶病毒,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
2.3 小绿叶蝉
属半翅目叶蝉科。与大豆有翅蚜同时发生于出苗期,至大豆收获期结束,全生育期为害。小绿叶蝉具有趋嫩为害习性,在叶背刺吸汁液或栖息。
2.4 鳃金龟
属鞘翅目鳃金龟科。2020年5月20日开始发生,至7月15日结束,种类有黑绒鳃金龟、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3种。成虫啃食子叶及真叶,造成缺刻。为害盛期为6月初,根据调查,大豆田间植株为害率为8.0%,尚达不到10%的防治水平标准[4]。
2.5 斜纹夜蛾
属鳞翅目夜蛾科。出现时间5月27日,为大豆幼苗生长期,结束于大豆收获期。取食大豆叶表皮和叶肉,也为害大豆茎和荚。
2.6 斑蝥
属鞘翅目芫菁科。5月底出现,为害时间较短,主要为害大豆叶片。
2.7 豆天蛾
属鳞翅目天蛾科。发生时间为6月3日大豆幼苗生长期,结束于7月末。叶食性害虫。
2.8 斑须蝽
属半翅目蝽科。发生时间为6月3日至收获期。若虫和成虫吸食大豆嫩叶、嫩茎、嫩荚、花器,造成大豆嫩茎凋萎、落花、落荚。成虫必须吸食大豆花器营养物质,才能正常产卵繁殖,成虫有趋光性、群聚性、假死性。
2.9 豆杆黑潜蝇
属双翅目潜蝇科,别名豆秆蝇、豆杆钻心虫等。发生时间为6月1日至8月底。以幼虫在大豆的主茎、侧枝及叶柄处侵入,蛀食其髓部,破坏输导组织,造成植株矮小,叶片发黄。
2.10 豆芫菁
属鞘翅目芫菁科。6月17日至7月下旬为害,为害大豆叶片及花器,严重时受害株不能结实。
2.11 大造桥虫
属鳞翅目尺蛾科。发生时间为6月17日至9月底。幼虫3~5 cm,黄绿色,成虫一般灰褐色,前后翅中室内端各具1星状斑纹。幼虫取食大豆芽叶及嫩茎。
2.12 斑鞘豆叶甲
属鞘翅目叶甲科。6月17日为成虫出蛰盛期,幼虫为害根部表皮和须根,影响幼苗的生长,当为害主根中上部时,为害部位变紫并向根尖及根鞘部发展,引起根部干枯死亡,进而导致全株干枯、茎叶蜷缩直至死亡。成虫为害大豆叶片、茎部、嫩芽,全株叶片卷曲青枯,可导致幼苗干枯死亡。
2.13 点蜂缘蝽
属半翅目缘蝽科,2020年始发时间为6月19日,一直至收获期对大豆产生持续性为害,若虫和成虫刺吸植物汁液,在大豆开始结实时群集为害,致使蕾、花凋落,豆荚不实形成秕粒,严重时全株枯死,颗粒无收。
2.14 豆卜馍夜蛾
属鳞翅目夜蛾科。6月24日成虫进入羽化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幼虫为害大豆,啃食叶片成缺刻或孔洞。
2.15 丽金龟
属鞘翅目金龟子总科。为害时间为6月24日至8月5日,铜绿、古铜、墨绿3种丽金龟均出现。取食大豆叶片。
2.16 草地螟
属鳞翅目螟蛾科。7月1日大豆进入盛花期开始为害,幼虫在枝梢结网取食叶肉,成虫喜食花蜜。
2.17 豆荚螟
属鳞翅目螟蛾科。7月1日大豆进入盛花期,豆荚螟羽化成虫开始发生。豆荚螟为寡食性害虫,寄主为豆科植物。以幼虫在豆荚内蛀食豆粒,被害豆荚充满虫粪,变褐以致霉烂。
2.18 豆荚野螟
属鳞翅目螟蛾科。7月1日大豆进入盛花期,少数早熟大豆品种开始形成豆荚。豆荚野螟羽化成虫开始发生。该虫是豆科作物的世界性重要害虫,其幼虫蛀食大豆花器、豆荚和籽粒,还能吐丝卷叶于其中,蚕食叶片以及蛀食嫩茎,造成落蕾、落花和烂荚,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
2.19 大豆高隆象
属鞘翅目象甲科,是大豆蛀荚害虫,大豆盛花期开始发生。幼虫直接为害大豆籽粒,成虫利用尖细的口器吸食大豆组织,尤其是幼嫩器官生长点、花器和幼荚,造成不正常结实,最新观测表明成虫也取食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