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势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意义•问题与对策——以江西为例

作者: 刘修礼

摘要 绿色食品产业是新兴产业,对生态优势区食品产业、绿色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守护有很好的助推作用。生态优势区绿色食品产业在产品开发、产业延伸、区域拓展、品牌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尚不尽人意,应发挥生态优势,扩大生产领域,健全产业体系,重视产业链管理,着力产品研发,提高品牌效应,拓展市场空间。

关键词 绿色食品产业;影响作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F 3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4-020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4.05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Significanc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ood Industry in Ecological Advantage Areas—Taking Jiangxi for Example

LIU Xiu-li (Jiangxi Institut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form,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Jiangxi 330013)

Abstract Green food industry is a new industry. The green food industry has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industry, green industry and eco-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ecological advantage areas. It is not satisfactory in product development, industrial extension, regional expansion, brand innovation and market develop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ood industry in ecological advantage area, so it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cological advantage, expand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improve the industrial system,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chain, focus on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mprove brand effect and expand market space.

Key words Green food industry;Impact;Problem;Countermeasure

基金项目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BAA208032)。

作者简介 刘修礼(1962—),男,江西于都人,研究员,从事农业经济和区域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9-23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不少生态优势区正致力于“向生态优势要竞争力”,力促生态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江西山清水秀,生态优势突显,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全域性省级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以江西为例,深入探讨生态优势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问题和应对之策,有助于生态优势区在生态保护和改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生态优势,谋求更多的绿色食品,培植更高水准的绿色食品产业,满足日益增长的绿色食品消费需求,开创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助、互赢新格局。

1 绿色食品产业对生态优势区发展的影响作用

绿色食品产业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近些年来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较为迅猛,2019年绿色食品发展获证单位总数、获证产品总数,国内年销售额、出口额,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数、面积,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企业和产品,各比2011年增长141.4%、116.0%、48.6%、79.6%、35.4%、31.7%、165.6%、179.0%[1],提速扩量十分喜人。生态优势区多为山清水秀之地,具有良好的植被、土壤、水源,具有显见的原生态优越条件,十分有利于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对生态优势区而言,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1 有利于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民以食为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购买力的增强,人民对食物的诉求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而是更加追求“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安全。绿色食品是安全、营养、健康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相对传统食品产业而言,绿色食品产业具有较强的利润优势、安全优势、环境保护优势、消费者接受优势和政策支持优势[2],是食品产业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新增长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可以进一步丰富食品产业发展内涵,拓宽食品产业发展领域,延伸食品产业发展链条,助推食品产业高品位、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势区不仅生态环境优良,而且生态农产品丰富,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上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3]。生态优势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既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能顺应食品消费趋势,扩大食品产业的影响力,提高食品产业的竞争力。

1.2 有利于绿色农业产业的纵深推进 绿色农业是一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的农业发展模式,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4],正在广大乡村中推广和实施着。绿色食品产业作为我国绿色农业的先行军和绿色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优势区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有很好的促动和支撑作用。一方面,绿色农业是在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5],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所积累的理念思维、方法要求、技术操练、经验心得对绿色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和广泛推进具有显见的示范效应和借鉴作用。另一方面,绿色食品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产出物。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不仅会对绿色食品的源头产品和支柱产品——食用农产品的绿色发展提出高标准要求,而且会更加重视广泛提供食用农产品的绿色农业的发展,不断促动绿色农业产业纵深发展,丰富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内容,夯实绿色农业产业发展量能。

1.3 有利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壮大 近来,生态旅游成为一种时尚,许多城镇居民热衷于走向乡村,欣赏绿水青山美景,呼吸田野清新空气,体验农耕文化,品尝生态美食,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产业、新业态,给乡村居民增加了就业渠道和经济收益。绿色食品产业在其间则是大有作为和起助推作用的。一来绿色食品产业能够以其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形态,生态设施、发展环境的优美展现,绿色食品、生态食品的餐饮供应,吸引广大城乡旅客,拓宽生态旅游市场,为乡村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锦上添花;二来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以开发生态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与生态旅游业以领略生态美景和维护原生态的发展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其生态化的作业区建设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为生态旅游创建景观、增设景点,扩大生态旅游空间和领域,给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1.4 有利于生态资源的修复和永续利用 绿色食品的发展既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做支撑,又能很好地修复和守护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建设具有良好的互助作用。众所周知,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食用之物,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一整套严格的操作规程和高标准的技术质量要求。无论食用植物产品,还是食用动物产品,在生产、加工、转化过程中都必须限用甚至不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才能成为有A类或AA类之分的绿色食品。化肥、农药、植物生长剂等化学物质的少用和不用,可以弱化土壤的板结、减缓水体的富营养化,为水、土等生态资源营造休养生息的机会,提供修复再生的能力。由此可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不仅有益于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生态质量的改善,而且有助于生态优势区永续守护生态优势,持续利用生态优势创造社会财富。

2 生态优势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健康食品,市场前景广阔。绿色食品生产在我国始于1990年,在历经产业形成和成长期后,正向产业成熟期迈进[6]。像江西这样的森林植被良好的生态优势区、传统农作区和农业大省,早在20世纪末就致力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并于2009年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和壮大,取得可喜业绩,然而由于内外客观原因,虽然起步较早,但是相对先进地区而言,发展进度还是较为缓慢,有待提速。

2.1 产品开发偏少 生态优势省——江西山清水秀,在绿色食品发展上有十分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但是品种开发、领域拓展、规模扩充尚不尽如人意。一是绿色食品生产单位和品种偏少,占全国的比重偏低。2019年江西有效用标绿色食品单位和产品数各为327家、653个,当年绿色食品获证单位和产品数各为130家、219个[1],在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各居第20位、19位、20位、20位,分别只占全国的2.0%、1.8%、1.9%、1.5%,分量较轻。二是绿色食品生产扩量增速较慢。2009—2019年江西有效用标绿色食品单位和产品数、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数和面积尽管各增长了50.0%、0.9%、23.1%、21.7%,然而与全国的增长水平相比则依次少116.3、130.5、43.8、39.6百分点,规模扩张明显偏弱,而当年绿色食品获证单位虽然增加了46.1%,但产品数却减少了15.8%,也与全国各增长202.5%、150.6%的水平有显见的落差。三是绿色食品产出量不高,占农产品的比例不大。2018年江西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4个[7],每个基地的面积为1.263万hm2、产量12.37万t,均低于全国各为1.607万hm2、15.67万t的平均水平,面窄量少,缺乏规模效应。

2.2 产业延伸欠缺 绿色食品“从田间到餐桌”所经历的环节、所涉及的行业众多,产业的可配制性和可开发性很强,然而一些生态优势区对绿色食品的发展只侧重于绿色食用农产品生产这一“产中”环节,对产前的生产资料发展、产后的加工包装等相关产业则跟进不足,产业面偏窄,产业链不长,缺乏附加值和增值性,综合生产值不高。比如江西,虽然绿色食品生产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截至2019年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获证企业和产品还尚为空白,而全国合计数则有170家、558个[1],产业延伸欠缺显见;绿色食品上市品也多为初级产品,深加工品则寥若晨星,附加值不多,增值性不强。

2.3 区域拓展不够 江西森林植被指数高,东南西面高,丘陵山地多,独特、良好的生态地貌,为省内11个地市100个县(市、区)的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天然、有利的条件,然而从目前的状态来看,绿色食品生产无论是点还是面均尚有很大的拓延空间。2009—2019年江西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从39个增加到48个[1],增长了23.1%,面积扩增了21.7%,而同期全国则各增长66.9%、61.3%,江西明显逊于全国扩增水平。从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绿色食品发展来看,其引领力、扩散力也不强。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所在的512个县(市、区)[8]中,江西有11个,占2.0%,而绿色企业、绿色产品、绿色食品产量,则仅占全国的0.9%、0.9%、0.6%,纵深开发、外延拓展的潜力还很大。

2.4 品牌创新乏力 江西作为生态优势较为突出的省份,既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有殷实的动、植物产品,许多食用农业产品及其加工品生产历史悠久、地方特色明显,比如万年贡米、广昌莲子、南丰蜜橘、泰和乌骨鸡、遂川狗牯脑茶、安福火腿、南安板鸭、彭泽鲫鱼等,给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品种资源和良好的农艺基础,可是叫得响、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绿色食品品牌却甚少,现有的绿色食品产品也多属同行知道、本地知晓,跨行、跨地知之者不多,社会影响力不够,知名度不高。

2.5 市场开拓不足 绿色食品具有较好的营养性和安全性,系人见人爱的健康食品,应该说市场的潜在消费力量是很大的。然而,一方面绿色食品比普通食品价格较高,偏向于“高端”食品,普通消费者“敬而远之”,市场走量不大。另一方面尽管绿色食品品种多、范围广,但替代食品也多,无论植物性的,还是动物性的,均有易产、低价的普通食品与之对应,如绿色大米与普通大米、绿色蔬菜与普通蔬菜等,如果性价比不高,那么在消费市场中极易被普通食品所取代。再者,何为绿色食品,虽然听说者众多,但真知者、能辨者不多,加上市场上绿色食品时有鱼目混珠,普通消费者对其真假难辨,半信半疑,购买时难入菜篮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