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商庆银 黄山 王淑彬 曾勇军摘要 为实现应用型和创新型农科类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专业基础课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和导向的农业生态学教育理念,以期为农业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服务。该理念以最终学习目标为起点,进行逆向课程设计,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在课程教学中,实施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提前展示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通过该模式,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农业生态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4-025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4.06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gricultural Ecology Course Based on OBE Education Concept
SHANG Qing-yin, HUANG Shan, WANG Shu-bin et 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raining applied and innovative agricultural talents,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poor teaching effect of th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agricultural ecology”, we put forward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agricultural ecology with the goal and orientation of promoting students’ self-learning,so as to serv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y course. This concept took the final learning goal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reverse curriculum design, and conducted the research and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l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we implemented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OBE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showed in advance the learning effects that students should achieve. Through this model, the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were improved.
Key words 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Agricultural ecology;Teaching reform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JXJG-19-3-7)。
作者简介 商庆银(1984—),男,河南固始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土壤改良与固碳减排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4-26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新常态发展时期,产业结构也处于不断调整阶段,因此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普遍强调理论教学,缺乏对学生掌握未来所需知识和技能的集约化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学生缺乏运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缺乏对自身未来能力和素养的清晰认识,这与新时代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背道而驰。 因此,如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模式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016年,教育部提出了对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建议,以促进地方高校培养社会应用迫切需要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1]。在转型过程中,课程改革是基础和保证。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的培养理念是以最终学习目标为起点,反向设计课程和教学计划,强调了学生在受教育后获得的技能和能力[2]。 OBE教育理念涵盖以下方面内容:学习内容、预期结果、教学策略以及学生评估,注重以学生为导向的合作学习,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作为关键目标,并强调学生在接受相关教育教学后所获得的主要技能和特长。OBE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对实践和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并在整个教育界得到普遍认可。这种教育理念目前已发展成欧美主要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模式。
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对OBE教育模式进行了许多尝试,弥补了我国传统教育的不足。它已经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果,但目前主要集中在工程领域[3-7]。农业生态学课程是将理论、实践和应用相结合的系统专业知识。它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很难复制其他课程的经验[8]。 因此,探索农业生态学课程的OBE教育理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生态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农业生态学课程是研究农业生物组分与其环境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学[9]。农业生态学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态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和基本功能、农业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与生物组分结构之间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农业资源的输入和效益输出、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农业生态系统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轨迹、生态农业主要模式与技术体系等[10]。该课程是农林高等学校农学、农艺教育、植物保护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基本原理是植物营养学、作物栽培学等相关课程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农业生态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基本原理和规律对于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建设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当前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形势下,利用农业生态学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来指导和管理农业生产,树立国民生态保护意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这门课程在大学中通常未得到足够重视,课时偏少,且大多数为理论课;实践课程主要是实验课程,实习偏少。该课程有很多教学内容和很多信息。课程的教学目标还不完善,只注重理论研究,但忽视了实践认知与理论学习的有效结合。在新时期,它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过渡的需要。传统的教学过程只注重教科书知识的学习,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使课堂气氛无聊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农业生态学》教科书内容侧重于农业生态学理论的认知,例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分、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等,但如何利用农业生态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却很少涉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也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学效果较差。对学生而言,只能被动接受理论教学,缺乏主动积极思考问题的意识,更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态问题。此外,课程的考核方法仍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题大多为客观题。主观题主要是基于课程内容的基本原理和规则以及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很少有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题型。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农科类创新人才的需要,笔者以OBE教育理念作为研究基础,进行课程改革,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实践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举办师生专题研讨班,听取专家、师生的意见。对相关专业公司进行调查,并征求他们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建议。根据相关意见和建议,结合教学实践,农业生态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熟练掌握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理论和生态农业模式构建方法,注重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以目标(成果)为导向,逆向设计教学内容
农业生态学课程具有教学内容纷繁复杂、部分章节理论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特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为此,笔者探讨了农业生态学课程章节内容之间的关系,以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为教学主线,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分步骤、分层次推进教学;通过专题报告、论文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培养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
2.2.1 在建设生态农业模式的基础上,细化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形成学习成果。
根据生态农业模式的构建过程,将农业生态系统教学内容概括为组分、结构、功能、调控。在此基础上,将农业生态学的教学内容划分为4个模块,并对每个模块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使学生了解农业生物学与环境、农业有机体之间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明确这些基本模块在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调控。基于OBE教学理念,通过阶段性教学,让学生完成自己的模块化学习,包括课堂陈述活动、案例分析、应用实践论文等。
2.2.2 以模块化学习过程和成果为基础,以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为主线,实现生态农业的学习目标。
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组织层次,生态农业模型可分为区域景观格局模型、生物多样性利用模型和生态系统循环模型。 例如,在由能量和物质流连接的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是确保能量和物质流的顺畅流动以及物质的循环利用。在农业景观区,最重要的是协调不同类型农业生系统之间的关系,构建生态功能的整体布局。根据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特点,通过区域分组,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地区的生态特色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调查、评价、利用设计等模块培训的基础上,在此环节进行数据查询、设计和方案实施,实现生态农业规划设计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3 深入了解农业生态建设过程,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水土流失减缓模式等农业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因地制宜找出相应措施,引入生态学、水土保持、景观设计等学科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丘陵地区小流域时,引导学生结合自然地理、水土保持、土壤学、生态学、景观设计等进行综合分析设计,达到山区和丘陵地区水土保持的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3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3.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OBE教育理念强调学习者在获取知识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农业生态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更加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基于OBE教育理念,让学生明确农业生态学教学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以及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开展阶段性教学,让学生逐渐完成自己的模块化成果。学生需要在课前完成预习和资料收集,课堂参与教学,课后分析总结,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也应改变填鸭式课堂教学的做法,通过引入问题、讨论、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