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00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孙兴冻 许良元 蒋锐 方梁菲 江庆 刘微

基于“00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创新教学模式研究0

摘要 针对当前“00后”新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效率低、自制能力差、不同程度茫然恐慌感等学习效能弱化问题,提出基于目标群体的特有个性共性与潜在内在驱动诉求有机融合交汇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科学挖掘与构建其潜在关联机理,耦合分析并创制多元课程学习新模式,通过导向性目标对比研究验证了基于个性特征与潜在自主成长动机协调柔顺机制的多元学习新模式的高效性与可靠性,旨在为普通高校“00后”新生入学后高效学习模式的有机探索和传统常规教学模式的优化迭代提供参考。

关键词 “00后”新生群体;内在驱动;时代特征共性;学习动机;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4-0261-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4.06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Efficient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Generation Born in the 2000s

SUN Xing-dong,XU Liang-yuan,JIANG Rui et al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Anhui230036)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low learning efficiency,poor self-control ability,and varying degrees of loss and panic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the existing learning effectiveness’s weakening problem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freshmen in the generation born in the 2000s,such as low learning efficiency,poor self-control,different degrees of dazedness and panic,we proposed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unique personality commonality of the target group and the potential internal drive appeals.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its potential correlation mechanism was scientifically mined and constructed,a new multi-curricular learning model was coupling analyzed and created.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of oriented goals,th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new multi-learning model based on the coordination and compliance mechanism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autonomous growth motivation were verifi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organic exploration of the efficient learning model and the optimization and ite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onventional teaching model for ordinary college freshmen in the generation born in the 2000s after the enrollment.

Key words Freshmen in the generation born in the 2000s;Internal drive;Commonality of era characteristics;Learning motivation;Organic integration

基金项目

安徽省省级“工程图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20jxtd086);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9aujyxm29);安徽农业大学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工程图学基础”项目(2019aumooc03)。

作者简介 孙兴冻(1988—),男,山东聊城人,讲师,博士,从事材料力学测试技术与仿生装备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4-28

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能够基于内心目标与信念导向,以积极、主动等正向行为和意识进行目标知识的汲取和收获的能力,包含学习目标自主内求、学习资料自主获取、学习方案科学制订与学习过程调整的自主监督和自我查验的全学习周期的综合协调能力[1]。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指标通常采用自我效能感来表征[2]。张健[3]研究发现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其接受思想教育理论知识的积极性降低,需要从知识实用性、接受过程快捷性、便利性和实效性等层面开展创新策略与模式建设。黄彦红等[4]研究发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不能维持原有动机水平的现象,并认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王战锋等[5]认为负动机是阻碍理工科高校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研究发现负动机群主要涵盖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兴趣缺失、个性等因素。另外,学习效能感弱化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本质主导因素,而外部因素为从根本上解决内在负动机问题提供方向性与目标性导向[6-8]。赵东阳[9]研究发现网络亚文化下大学生思想特点呈现出一种矛盾结合体形态,同时兼有积极面和消极面。自2010年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维度和方法尝试进行动机衰退消除探索,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动机重塑趋势[10-11]。黎会友[12]认为受网络时代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思想呈现多元性、求异性、独立性、自觉性等特征,正处于个人化向开放化、稚嫩化向成熟化转变,如加以正确引领,将会促进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升。当前大学新生群体中“00后”占绝大多数,据资料记载2019年大学新生中2000年(含)后出生的比例超过90%[13]。新生群体因出生年代正处于国家新千年开端、政策变革、多元思潮激增、社会经济发展持续优化等背景下,塑造了该群体具有与“80后”“90后”学生群体截然不同的时代特征与印记,分析其既具有正向、积极、向上的特征分量,又融合了多种负向的共性特征分量,二者共同作用于该时代群体,导致其在新进入高校后开展课程学习效率低等问题,高校教师传统教育理念与模式逐渐显露弊端,难以长效持续精准高效地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输出端的教师群体与输入端的学生群体均感受到障碍难以突破,究其原因是输入端和输出端均无本质上的主观过错,导致难以高效传输的潜在底层问题,是二者之间的匹配度与映像率能否高度统一的科学问题。

为从根本上改变当前“00后”新生课堂学习效能差等负向境况,笔者提出基于目标群体的内在特有个性共性与内在潜在驱动诉求的有机融合交汇创新思想,构建知识传授全周期链条关联模型,推演分析高效学习与接受模式的个性共性影响因素,并映射到目标群体的内在驱动,最终根据所获取输入端、输出端的正负耦合关联规律,基于正向加强、负向弱化的目标导向,创制多元优化的课堂高效教学新模式,旨在为高校新生实现自我学习、内驱成长与高校教学模式科学优化等提供参考。

1 目标群体个性共性分析

“00后”新生目标群体具有不同于“80后”“90后”往届新生的鲜明时代特征,其特有的个性共性影响并制约其自身的高效学习效能与自主驱动力。因此,客观分析目标群体的个性与共性,解析其正向成分与逆向成分,探究其形成原因与规律,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向内探求才能追本溯源,并外化成具有实际指导价值与意义的有益因素。

1.1 明确思想行为特征共性

1.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学生群体:随机选取安徽农业大学2019级与2020级开设工程图学系列课程的200名同学。样本群体涵盖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电子信息类等专业。其中2019级与2020级样本数量比例为1∶1,所涵盖4个专业的样本数量比例为1∶1∶1∶1,样本群体中农村生源与城市生源的比例为7∶3,其中男生与女生的比例为7∶3。

教师群体:安徽农业大学工程图学省级教学团队。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与课堂反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其中,学生端发放调查问卷,引导学生按照所设置题目如实回答,同时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真实反馈,作为辅助学习信息;教师端采用团队座谈形式,针对新生在工程图学系列课程课堂学习中所呈现出的思想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效率、交流特点等专题专项目标元素进行交流分析,并总结历届新生思想行为特征共性及其演化规律。

1.1.2 研究结果。

经研究发现,当前“00后”新生在工程图学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思想行为特点有个性独立、富有探索性、追求新鲜事物、自我意识、目标导向性,同时也存在做事拖沓、学习持久性差、沉迷电子产品、心理承受力差、孤独无助感、社交两极分化等多重思想行为特征(表1~2)。双向思维特性与行为特征共同塑造目标群体的认知与执行,并最终影响其学习行为的实践效率与实现可靠性,诱发课程理论知识学习行为的低流畅度和低汲取量。

1.2 个性共性中正向与负向分量解析

通过对问卷调研和教师授课所获得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目标群体思想行为特征集群中存在对自我学习效能感正面激励的正向分量,包括富有探索性、追求新鲜事物等因素,其会激励学生坚持对理论知识的渴求与获取,能够促进学习实践行为的成功。同时,思想行为特征集群中也包含做事拖沓、学习持久性差、沉迷电子产品、心理承受力差、孤独无助感、社交两极分化等延缓学习实践行为的负向因素,导致学习实践的低质量达成。存在某些个性共性是中性属性,譬如自我意识目标导向性等元素,强烈的自我意识在正向激励道路上会极大地促进目标的达成,而逆向施加则会延缓或阻滞学习实践的达成,客观、正确的目标导向性若能够与学习目标理论课程实现逻辑对接,则该个性特征会内化成自发学习的动力因素。

2 目标群体个性共性内在驱动分析

针对“00后”新生个性共性特征,需要开展个性共性特征归因溯源分析,寻找表面现象下的深层次原因。基于底层规律与影响机理,开展学习效能正向强化效应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与策略。

2.1 时代特征下的内驱动溯源分析

当前时代特征下的学生思想特征具有积极和消极的辨证两面性,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其性格和思想特征群所包含的共性成分是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功利性趋于增强、对待新鲜事物更感兴趣、个人个性更加鲜明、被关心需求更加强烈等。其中,学习目的性共性可以被有效引导,通过科学正确引导课程属性、课程价值、课程与就业、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与领域发展等相关潜在价值关联规律的灌输和解析,主动协助学生建立并强化对目标课程的有效内在驱动动机;心理层面的被关注和被关心需求由于时代背景而变得更加高涨和旺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强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呵护和引导,建立课堂良好交互氛围。师生互动机制需要考虑友谊型、伙伴型等友善和平等的交互模式,从教学过程中改进互动效率,积极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快乐学习的心态,增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动学习的综合内驱力。

2.2 学习效能正向增加效应分析

当代大学生目标导向性增强,基于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就业市场竞争日益增强等状况,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出现潜在的针对性规避,对于他们认为有利于就业的直接技能提升或考研深造课程,会强化其学习动机。对于他们认为提升未来职业技能贡献有限的课程采取从内心规避或重视程度弱化的态度,这种情况会影响并导致学生对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内驱力的不可控波动。然而,对待不同课程的差异化心态来源于学生个体对所学目标特定课程的主观认知偏差,不能客观反映课程本身的固有价值属性。党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14]。应对策略如下:增加课程思政元素,设计针对性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理论课程知识点中,重构课程价值体系,通过多元持续强化,构建学生认知体系中的课程价值归属,构筑目标课程内涵重要性与自我素质提升、成长需求之间的认知桥梁。

教学模式优化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与追求新奇的思想特点,创新理论授课模式,将多元授课方式与传统授课模式有机融合,激发学习过程的沉浸感和陷入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对策略如下:充分借助当前主流多媒体形式,依托多媒体载体,载入个性化教学方案设计,提升所教授理论课程知识点的趣味性与可融入性,通过更接近日常节奏和模式的表现形式,弱化学生学习前后的思维顿挫感,让学生在形式上更易于接受与认可该实践过程,更乐于参与其中,更舒适地完成知识的汲取,从而最终激发其学习内在学习动机、增加其学习接受效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