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4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差异分析
作者: 党养性 郑伟
摘要 通过对陕西省7县1 200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职业技能培训现状需求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农业经营主体的受教育程度、产业发展需求定位、年龄因素以及以往参加培训经历对其参加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有显著影响。从改善教育培训供给侧的角度来看,从培训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取、师资遴选、组织形式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4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激发内生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调查分析;需求差异;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4-026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4.06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Differences Based on the Demands of Four Typ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Entitie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Entities in Seven Coun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DANG Yang-xing, ZHENG Wei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angling, Shaanxi712100)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mands and reasons for the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of 1 200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ors in 7 coun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orientation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demand, the age factor and the previous training experience of agricultural operators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skill training. Therefore, starting from the angle ofimproving the supply side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from the orientation of training objectives, the selection of course contents, the selection of teachers,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other aspects,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directionality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four typ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ors, stimulate the endogenous impetus and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entities;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Demand difference;Skill training
基金项目 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1年重点课题(2021SZXZD02);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8年职教规划课题(SGH18V077);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人文社科重点项目(GJ19081)。
作者简介 党养性(1982—),男,陕西合阳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4-20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扎根农村、深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强有力的人才引领与智力支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关键是要结合区域农业发展实际,根据各类经营主体需求,按需开展精准培训,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强化各类经营主体技能,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使之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榜样和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1 4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及其特点
根据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及规模标准,可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分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类。
1.1 农户 农户是指实施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所产生的以家庭为单位、集生产与消费于一体的农业微观经营主体。我国现有农户2.07亿户,经营71.4%的耕地,是最主要的农业经营主体,在提供基本农产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传承农耕文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目前,农户这一传统农业经营主体也呈现出低端化难以应对市场竞争、分散经营不能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批量性供应和兼业经营、老龄化和粗放化等特征,难以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处于完全弱势地位。
1.2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具有“联产承包+社会化服务”双层经营特点,具有一定的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特性,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家庭农场可以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提高农业商品化程度,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家庭农场克服了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同时还保留了家庭经营的优势,激发了农民的生产责任心、经营积极性和适应市场主动性。
1.3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在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创办的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发挥了良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提供生产技术、供应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销售、运输贮藏以及农村金融、信息等服务,提高了农业集约化生产水平,构建了农村流通领域协商、组织交易的平台,以商业化手段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1]。
1.4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各级政府对农产品大型加工企业的一种等级评定,其产品科技含量和新产品研发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将新型经营理念和模式引入农业,通过订单带动、服务联结等方式,辐射带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科研、生产、加工、营销、物流、双创一体发展的新格局,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2 4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及需求调研
2.1 陕西省4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基本情况 陕西省4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庞大。截至2019年底,陕西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774.50万户,其中农户759.75万户,家庭农场8.44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04万户,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0.27万户(图1)。
2.2 陕西省7县4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陕西省4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教育培训的具体需求、现状及存在问题,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选取陕西省略阳、富平、杨凌、扶风、山阳、合阳、黄陵7县1 200名4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交流访谈等方式对比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
从表1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化程度最高,对职业技能培训最为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参加培训比例也较高,而农户参加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非常低,参加农业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比例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规模呈正相关。
从陕西省4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训现状调研结果(表2)可以看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培训内容与形式多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营主体需要,且参加过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经营主体满意度较高。
从陕西省7县4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调研数据(表3)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参加农业技能培训的愿望强烈,尤其是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部都有参加培训学习的意愿,但4类经营主体在培训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等方面表现出明
显差异。
2.2.1 培训内容。农户侧重于种植、养殖、电子商务等专项实用技术培训,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更青睐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农业政策利用、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创建、农村金融担保以及创业培训等知识技能培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则侧重农业政策、项目申报、高端技术、有机产品等高端知识技能[2](图2)。
2.2.2 培训师资。4类经营主体都比较喜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采用以现场实操指导为主的多元、直观的讲授方式[3]。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课堂讲授、远程视频、网络培训、外出考察交流等形式也比较认可。
2.2.3 培训时间和地点。农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倾向于农闲时节持续5~7 d、生产季节1~2 d、在田间地头讲授比较适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则对时间没有太高要求。4类经营主体均对外出考察交流学习尤其是发达地区同类经营主体学习比较期待和认可。
3 4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差异原因分析
通过对陕西省7县1 200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调研数据对比和剖析,发现不同经营主体对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3.1 因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形成的认知差异
从4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受教育程度(表4)来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类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学历普遍高于农户。
4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头人的整体学历层次最高,主要为大专及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和家庭农场经营者次之,主要为高中(含中专);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较高。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发展规模、专业化程度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培训的需求认识受制于受教育程度,也因此制约了自身产业经营发展[4-7]。
3.2 产业发展需求和规划定位
不同经营主体农业经营层次、发展规划定位以及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实际需求不同,不同经营主体对自身定位、培训认知与期望存在差异,对知识技能内容和层次以及培训需求必然存在显著差异。
3.3 年龄因素等导致的畏难抵触心理
目前我国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留乡务农的农户年龄较大,以妇女和中老年为主。由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缺乏清晰的产业规划,缺乏引进先进技术的实力、能力和动力,对农业技能培训有一定的畏难心理。加上时间有时错不开,导致农业技能培训跟不上。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多主动选择投身农业产业经营,中青年占主流,对自身产业规划与发展认识比较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