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的士”起飞
作者: 卢娜经典科幻电影《银翼猎手》中,人们驾驶小型飞行器,宛如驾驶汽车一样在斑斓的楼宇霓虹中穿梭出行的场景,曾令不少观众在惊叹中生出无限向往,如今,这种曾经只出现在科幻特效里的出行方式正在照进现实——
5月7日,“网红企业家”周鸿祎开启直播试乘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坐在停在360大厦前的飞行汽车里,周鸿祎问工作人员:“在高楼大厦间能飞吗?”对方说:“可以在360大厦附近申请一个起降点,就能坐飞机上下班。”这似乎正预示着,未来我们可以像坐出租一样,打“飞的”出行了。

eVTOL“飞入”元年
“我今天怀着好奇心而来,为低空经济做点宣传”。周鸿祎的试飞直播3小时吸引了数百万在线观众,足见人们对“低空经济”及“飞行汽车”这两个新鲜名词的好奇之心。
“低空经济”是指垂直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业态,可广泛涵盖农林作业、旅游、搜救、物流、交通等领域。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将成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
周鸿祎乘坐的飞行汽车学名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它们大多拥有流线型子弹头座舱,有着多对机翼和小螺旋桨,分别提供垂直起降升力和巡航推进动力。由于其纯电动力的特点,更为安全、环保、安静,因此其在解决未来城市内、城际间短途空中出行需求中被寄予厚望,与目前我们常见的无人机、直升机一起,构成了低空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民航局相关预测数据显示,2035年,eVTOL的市场规模可达5000亿元。
为什么是eVTOL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200家企业或机构在研发eVTOL产品,共有约420种型号。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该赛道已聚集航空制造商、汽车制造商、科技公司三类玩家,其中6家eVTOL企业在美国上市。而在这三类玩家中,占比最高的是初创型科技公司,如美国的Joby Aviation和Archer、德国的Lilium、英国的Vertical,国内初创公司则包括亿航智能、峰飞航空科技、时的科技、御风未来等。
国内的eVTOL初创企业大多拥有一个共通点,创始人此前均与航空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亿航智能成立于2012年,创始人胡华智原从事IT行业,是一位资深航模爱好者,20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自己制造和飞行专业模型;2014年成立的峰飞航空科技创始人田瑜,在电动飞机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曾成功研制了全球第一款获得适航认证的电动运动飞机;时的科技成立于2021年,创始人黄雍威曾任空客中国工程中心总工程师,研发A350宽体大飞机;御风未来成立于2023年,创始人团队成员谢陵和刘十一曾就职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虽然eVTOL赛道竞争激烈,但从业者都表示,国内eVTOL企业能和海外竞争对手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时的科技联合创始人蒋俊认为,这是因为国内,尤其是上海具备“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成熟完整的供应链,“三电”优势在中国新能源车对传统油车的弯道超车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个作用同样体现在采用纯电运行的eVTOL上,“这些都是其他区域短期内难以企及的比较优势”。
蒋俊介绍说,相比直升机动辄六七千万元的造价,eVTOL实现规模量产之后,售价约在几百万元,这意味着,未来,“空中的士”的运营成本有望控制在直升机的十分之一。参考广深直升机通勤航线,单程20分钟,费用为999元/人。可以想见的是,相仿的路程、花费相仿的时间,eVTOL的单人单次价格比起直升机会有较大的优势。

虽然价格便宜,但在安全性方面,eVTOL和传统飞行器相比并不逊色。峰飞航空科技高级副总裁谢嘉告诉笔者:“以峰飞的盛世龙为例,它不像传统直升机,升力部分只有一个桨盘,盛世龙的升力动力装置有10个,推力有3个,在实际的测试中已经证明,哪怕任意一个失效,都不会对它的安全造成影响。同时,我们是采用分布式的供电,所有的电池模组对动力模组同时进行供电,单独失效也不会有任何影响;飞控也是多冗余的飞控,外加翼构型设计,做到了没有单点失效,在安全性级别方面整体接近于民航客机。”

图/视觉中国
适航取证,开头“第一难”
基于美好的憧憬,如今有很多eVTOL在全国各地繁忙地试飞。2月底,由峰飞航空科技自主研制的5座eVTOL航空器“盛世龙”,使用模拟人代替真人,模拟一家人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飞至珠海九洲港码头的跨海载人应用,飞行约50千米,全程20分钟。5月25日,亿航的“空中的士”EH216-S在大连东港音乐喷泉广场完成载人前的首飞演示。同一天,小鹏汇天的二座“飞行汽车”旅航者X2在深圳人才公园广场垂直起飞,在公园上方绕行一周,完成了一次飞行高度为30米的低空飞行,而其另一款飞行汽车产品“陆地航母”也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并接受全球预订。

时的科技的第一架原型机2023年6月下线,从10月至今,一直在位于浙江横店的试飞场密集试飞。联合创始人蒋俊表示,他已经设想了一些未来商业化的应用场景:“比如虹桥高铁站停车库的顶上做改造,或者浦东机场的停车库,真正把这种交通枢纽打造成立体型的。希望大家是能快速地到达目的地,所以是比如上海市区到崇明、上海到南通、上海到宁波、上海到舟山,这些航线可能我觉得都是比较热的。”

这些热火朝天的试飞,似乎让大家有了一种错觉——马上我们就能坐上“飞的”了。然而,谢嘉却说,想要真正把载人eVTOL能投放市场、面向旅客,让大家打上“飞的”,“估计要到2028年左右”。
2028年左右的时间预期并非峰飞的一家之言,其主要原因在于eVTOL需要经过漫长的测试及适航取证,才能开始真正的商业运营。
适航取证,是民用航空产品生产、上天、投入商用必须历经的过程,也是决定性的关键。其包括了“三证”,即型号合格证 (Type Certificate,简称TC)、生产许可证(Production Certificate,简称PC)、适航证(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简称AC)。
型号合格证,是指民用航空适航当局对民用航空器、航空器发动机设计批准的合格凭证。生产许可证,是指民用航空适航当局认为申请人已经建立并能够保持一个合格的质量控制系统,能够确保所生产的每一产品均能符合型号合格证的设计要求,证明其生产能力的证件。适航证,是指由民用航空适航当局根据民用航空器产品和零件合格审定的规定对民用航空器颁发的证明该航空器处于安全可用状态的证件。
目前全球范围内,仅亿航智能一家企业的一个载人产品——EH216-S获得了“三证”。公开信息显示,仅TC一项,从申请到获批,就花费了亿航3年左右的时间。
为何审批过程如此漫长,从小鹏汇天旅航者X2身上,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原因——据了解,旅航者X2已经在城市CBD、海域、沙漠、江河等多种场景下,进行了超6000次的飞行测试,然而其仍未获得“三证”中的任何一证。
由于载人飞行器比载物飞行器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两者相差百倍以上。因此市场上的eVTOL研发企业大都遵循着“先载物、再载人”的过程。
峰飞航空科技货运版凯瑞鸥V2000CG在2024年3月获得了民航华东局颁发的TC,这也是全球首款通过型号合格认证的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该机型可用于商业物流、紧急物资运输、海岛物流、消防救灾等应用场景,已获国内外订单二百余架,包括中通快递采购的30架。载人版的盛世龙机型则正在进行适航审定相关工作,“争取在2026年取证”。
然而,即便是取得了“三证”,可进行规模化生产,且已于2024年一季度交付了26架EH216系列产品的亿航,想要投入商业运营也不简单。


因为产品交付给客户后,航空器运营商还需要取得运营合格证。亿航创始人胡华智透露,亿航正和民航局合作制定EH216-S的运营标准,“等待中国民航局最终出台相关程序文件后,运营商将可按照程序申请运营合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