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应急力量的规范化转型

社会应急力量的规范化转型0
2023年2月,赴土耳其开展地震救援的中国救援队和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完成国际救援任务,乘坐包机回国    图/视觉中国

汶川地震之后,民间应急救援力量最初之所以发展起来,是因为中国承担法定救援职能的消防当时还无法承担这样的山野救援。比如,在2014年9月,国内共有108支蓝天救援队。而到当下,这个数字是接近1000支。随着中国应急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应急管理部在2018年成立,民间救援组织发展的草莽时代已经过去,他们也开始寻找自己新的定位。其中一个发展方向是属地化,配合当地应急系统,扎根社区。许多民间救援队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2023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以前主要是灭火,现在承担全灾种、大应急的综合救援任务。

目前,6个国家区域救援中心已全部开工。应急管理部还统筹抓好各类救援力量建设,依托企业建成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102支,辐射全国矿山、危化品、隧道施工等高危行业领域。建成工程抢险救援专业队7支,将2300余支、4.9万余人的社会应急队伍纳入应急救援力量体系,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发展。为了应对复杂场景救援需要,从难强化训练演练、从快强化力量预置、从严强化应急准备。

社会应急力量的规范化转型1
图/深圳市公益救援队

比如深圳市公益救援队现在拥有超过690名队员和逾900名志愿者,原本就是一个主要服务深圳本地的民间救援组织。目前,深圳市公益救援队已经和深圳11个行政区当中的7个区的应急管理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算往街道、社区扎根,让每个街道都有公益救援队的队员在,遇到情况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响应。

民间救援组织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国际化,比如2024年4月土耳其地震期间,已经有很多中国民间救援队走出去了。不少志愿者都表示,中国社会应急力量往海外走,在海外发生重大灾情时,中国救援人的不缺位,也是在彰显中国的形象、传递民间的友谊。

不过,在民间救援组织寻找新定位的过程中,一些乱象也出现了。网络上也经常会出现相关的曝光帖,直指现在在大灾救援现场,常会出现一些不具备专业技能的队伍,在网上买几件衣服,买个冲锋舟,就跑到了救灾现场,“越帮越忙,就是添乱”。

曾有一位救援队的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的2300多支民间救援队当中,非常专业的救援队伍不超过10%,而大灾的现场救援工作,只有专业救援队才有能力承担,其他的只能承担一些普通的社区服务。

但是,民间救援力量的专业和非专业,或者说,专业和业余,要如何划分和评判呢?

2022年底,应急管理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包括探索把民间救援组织纳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等共享共用的联合培训演练,未来还会继续推动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工作。

比如2023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应急管理部便在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濮阳实训演练基地举办了2023年全国骨干社会应急力量培训班。重点围绕当前应急管理社会动员相关政策措施解读以及建筑物倒塌、山地、水上搜救3个专业方向技能培训,采取理论讲解与实操作业、案例分享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使参训学员了解掌握重特大灾害抢险救援参与流程,熟悉平台系统功能作用、掌握专业救援技能操作要领,提升社会应急力量的综合救援素养与能力。

此次培训有来自全国的137支社会应急力量、150名骨干队员参加。未来,这也将是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的方式之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