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救援多不易

民间救援多不易0
图/青岛红十字搜救队

王若琦所参加的青岛红十字会搜救队和国内许多民间救援组织一样,成立于2008年。这一年,因汶川地震的发生,涌现了一大批民间救援力量,超过130万名志愿者自发深入灾区开展救援,因此2008年后来也被称为“中国志愿服务元年”。

青岛红十字会搜救队前身是李延照和青岛几名无线电爱好者成立的民间救援组织“青岛一七五军团”,隔年,他们和张勇等发起的另一个知名民间救援组织——蓝天救援队有了最初的接触和合作。2024年4月,土耳其地震期间,蓝天救援队和青岛红十字搜救队也都派出了队员参与救援行动。

此前有蓝天的队员告诉媒体,土耳其地震,桂林蓝天救援队去了5个人,一趟10多天的国际救援下来,桂林蓝天救援队一共花了9万多元,而这笔费用是5个队员平摊的。而青岛红十字搜救队去土耳其救援派出了23人的小分队,大概花了70万元,救援队员没有出钱。

这一区别取决于两者在救援经费问题上不同的造血机制。

蓝天救援队成立以来,张勇就一直强调要做“纯粹的公益”,不搞商业化,许多志愿者都因为这个“乌托邦式的理想”加入蓝天。因此目前蓝天救援队的资金来源有三类,一是队员自行承担,二是社会的无偿捐助,三是政府对救援服务的行政采购。但连张勇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蓝天救援队的资金来源还不够稳定,“确实没有健康的造血机制”。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着蓝天救援队的发展。

民间救援多不易1
蓝天救援队队长张勇(远山)在土耳其的首届人道主义首脑峰会    
图/蓝天救援队

作为志愿者时,可以只考虑救援,但作为志愿团队的管理者时,有些事却不得不考虑。购买设备、培训技能、外出救援都离不开资金,没有资金,队伍根本无法发展,而这些资金往往需要蓝天志愿者支付不少的一部分。因为救援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花钱。路途上会有油费、过路费、后勤保障费,到了当地,车子会泡水、装备会损失,又需要维修费。救援装备的配置也很昂贵——一般来说,一个绳索救援小组是6到8人的配置,全部装备少则十多万元,多则三四十万元。

与蓝天的情况不同,李延照所在的青岛红十字搜救队现有155人,其中专职队员27人,年初去土耳其救援时,之所以能做到不让救援队员自掏腰包,是因为青岛红十字搜救队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技术培训。

李延照是国内最早做急流、舟艇、绳索、冰面等综合救援技术培训的救援人士之一。这些年来,李延照和队里的骨干队员一直在为全国各地消防做培训,培训所得的师资费会回流到团队的资金池,用来做公益救援。

以青岛红十字搜救队近期开办的国际搜救联盟(ISARA)急流与洪水相关培训课程为例,课程为期11天,学费在6500元/人, 招生对象为国家应急力量、社会应急力量、水上执法、水上运动相关行业人员,一批学员的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结业后,受训人员可获得ISARA认可的相关救援证书。

民间救援多不易2
救援知识进校园    图/青岛红十字搜救队

该课程主要适用于洪涝灾害发生时的救援需要,洪涝灾害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自然灾害。近15年来,伴随应急体系的新时代发展建设,更符合我国灾情的应急救援技术也在有序传播,此中ISARA综合救援技术已呈星火燎原之势,越来越多的应急救援部门、社会应急力量参与综合救援技术交流。

民间救援多不易3
2019年10月,来自六个省的18支民间应急救援队伍参加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举办的山野搜救暨绳索技术演练    图/视觉中国

李延照说,救援的最高境界,是“无援可救”。为此,团队还积极走进社区、企业、机关、学校,参与青岛市第一响应人及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及各种类型的安全宣讲。迄今进行应急培训1000多场次,安全宣讲1500多场,直接受益群体近8万人,间接受益20万人以上。团队成为省市及企业学校的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山东省红十字培训基地、志愿者服务基地等。总之,“有多少能量,就做多少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