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对我影响最大的哲学家,生命态度截然不同
作者: 吴晓波
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
如果你问我在我年轻的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有哪些人?我想有两个德国人肯定在列:一位是尼采,另一位是叔本华。
他们是我最早接触到的西方哲学家。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叔本华、尼采是我们学西方哲学最早读到的人,比加缪和萨特更早,所以叔本华和尼采对我影响特别大。
今年是尼采诞辰180周年,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尼采和叔本华的哲学主张。
这两个人的生活时代有所交集,但他们对“人生意义”这个哲学命题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主张。
叔本华很悲观,他认为人生无意义,而尼采一开始从叔本华的哲学出发,后来却以超人哲学和审美态度为人生赋予了新的意义。
周国平老师在《听周国平讲尼采》这个节目中总结道,在叔本华看来,人在本质上就是一团欲望,而这种欲望永远无法得到彻底的满足。欲望意味着欠缺,而欠缺会带来痛苦。
当欲望得到短暂满足时,人感觉到的也不是真正的快乐,而是会陷入一种空虚和无聊的状态。结果是人生会像一个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永不停止。所以叔本华说,人类最根本的出路就是摒弃欲望,以此来获得内心的解脱。
再来看尼采的观点,尼采1844年出生在德国,比叔本华晚出生56年。叔本华在1860年去世的时候,尼采还是一个16岁的青年。
五年之后,尼采读到了叔本华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兴奋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他觉得自己看穿了人生的残酷真相,但同时他又感觉到一种不甘,就是如果人生本无意义,那应该怎样度过今后的人生呢?
所以,尼采开始尝试在看似无意义的世界中为人们寻找一种对抗悲观的路径。尼采认为,即使人生在本质上是一场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出演,不要丧失掉悲剧的壮丽和陶醉。
他认为应该以审美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通过激情和创造力来超越人生的痛苦和无聊。在他看来,如果你把生活看成是一次独一无二的审美体验,就不会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尼采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分别是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层境界是骆驼,它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层境界是狮子,它变被动为主动,由“你应该”,变成“我要一切都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层境界是婴儿,他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和体验,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尼采还进一步提出了他的超人哲学,主张人应该不断进行自我超越,创造新的价值和意义。他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生应该是被超越的某种东西。
“超人”是尼采心目中的完美人格,是一种至高的道德理想,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意志力,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超越和完善。
尼采指出,追求超人的境界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种种痛苦和磨难。但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人才能摆脱悲观主义的束缚,实现自我超越和升华。
叔本华和尼采,都认识到了人生的虚无,但二人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和应对方式。那么你认同谁的思想呢?在这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时代,我们无法避免遭遇人生的痛苦和磨难,但可以选择采取怎样的态度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