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你自己的“热爱螺旋”

作者: 袁岳

启动你自己的“热爱螺旋”0
袁岳
零点有数董事长,飞马旅联合创始人,黑苹果青年公益理事长,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副会长兼第三方评估委员会会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商业统计学会副会长。

“喜爱”本身有比较级与最高级,没有一定的见识,就很难做出判断,也不容易形成一定的自信,所以无论是选职业、居住、美食、朋友或对象,都需要一定的见识。

在见识的基础上,就能做出适当的选择决策。这个决策需要一定的“仪式”,比如书面文件、明确关系承诺、一起出席社交场合、购置和推荐等。这种选择需要一定的重复,从而稳定自己的行为,也能呈现自己的选项的明确度。当选择确定后,人们就可以把有限的资源向这样的选项集中,在选项上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留下自己的独特标记。在持续汇聚中,选项与自己之间的关联性和归属度就变得非常充分。因为在偏爱中的贡献度上升,因投入而产出的成就感也会上升,而成就感又会进一步巩固其归属感。

从可持续性的角度来说,人需要进行阶段性的反思,从而找到优化提升的方向。这一点特别需要强调,以免出现“灯下黑”现象——因为亲近,所以疏忽。

热爱螺旋,把见识、选择、汇聚、成就、优化这五步骤看成是一种模式,这些模式在喜爱层面中就不再是一个简短的持续循环关系。

年轻人也许会因需要历练而出现多次选择,但在达到一定年资后,就需要中止外延性选择,转变为内涵性的事项选择、知识选择、技能选择和模式选择。外延性选择是“不行就重启”,而内涵性选择是有问题但却在对象不变的情况下,重启与对象关系调谐的方法论和工具性选择。从外延性选择向内涵性选择的转化并取得成功,往往是喜爱模式变成熟的重要表现。

我们对情感、友谊、空间、物体、职业的热爱,构成我们热爱螺旋作用的具体维度,也进一步发展出更多的维度。我们在每一个见识上可能需要花不少于8小时的时间去初步了解,之后对相对偏好的单一事项投入不少于24小时的深入接触,从而形成初步的掌控感、兴趣度与早期成就,在初步取得成就后,进行不少于一万小时的深化,从而成为具有专业技能人士,并收获专业成就感,此后根据不同的情形而确定扩展投入模式与成就分类。

每一个人在进入热爱螺旋后都可以收获热爱。尽管热爱的程度与形式可能有区别,但热爱直接带来个人生活品质的变化,对周围人的特殊影响力也是巨大的。热爱是在见识过程中发现、匹配和邂逅的,所以见识历程是我们最应该为自己付出的代价。因为热爱,所以深刻,也愿意自发地持续投入,重点是热爱者不仅不会抱怨,反而会倍加珍惜。

在其他人看来,热爱者与非热爱者最大的区别是他们的自我驱动、自我目标设定、自觉投入实现、自我反省与自我优化的表现上呈现出的显著差异。启动了热爱螺旋而初尝热爱之果者会进入欲罢不能的状态,也具有强烈的将周围人群卷入其中的带动能量。

上一篇: 新书
下一篇: 民俗里的科学智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