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创新失败中的资源拼凑机理研究
作者: 李洪昌[摘要]推动产教融合是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教育与产业发展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动态环境下,创新失败成为企业面临的常态。由于创新失败造成企业资源的短缺,因而在此情景下对手头现有资源的拼凑对企业能否转败为胜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对企业创新失败中的资源拼凑行为关注甚少。为此,基于289份新创高技术企业的数据,从失败正常化和失败学习探究企业创新失败中的资源拼凑机制,并进一步探究创业激情在失败学习和资源拼凑中的作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失败正常化对失败学习(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具有积极影响,失败学习对资源拼凑具有积极效应,同时,失败正常化能通过促进失败学习进一步对资源拼凑施加积极效应;(2)创业激情在单环学习/双环学习和资源拼凑间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企业要注重对失败学习时间的反思和学习,失败管理文化的构建,企业管理者的激情调动等建议,以期为创新失败中的企业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率从而摆脱失败困境。
[关键词]产教融合;失败正常化;失败学习;创业激情;资源拼凑
一、 引言
产教融合将高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的素质培养、技能实践和企业生产融为一体,将高校的科研与应用相结合。通过产教融合提升企业参与协同育人体系贡献度的同时,也将企业自身的优势与高校教育教学进行联合,实现智力资源共享。同时,高校通过发挥强大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与企业强强联合,推动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在企业内的落地转化,真正实现了校企双方的资源互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支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1。同时《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提出把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作为推进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基本解决人才供需重大结构性矛盾问题,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当前,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获得持续成长。在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及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都产生决定性作用。然而,创新往往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失败时常发生[1]。大量的企业实践也表明创新失败率极高。创新失败一方面会造成企业资源的短缺,限制企业从事其他活动的资源;另一方面又会造成企业内“失败资源”的冗余及资源错配。所以,在创新失败中,企业采取何种策略以实现资源的“无中生有”对企业转败为胜尤为重要。
资源拼凑被视为企业克服资源短缺的有效手段,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资源拼凑的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2-3],但现有研究却忽略了企业创新失败中的资源拼凑行为。由于创新失败会造成企业资源的短缺,所以在此情景下企业对手头现有资源的拼凑对其转败为胜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就变得非常重要。创新过程充满了对失败的反思和学习,与一般失败情景相比,在创新失败情景下的失败学习显得愈加重要。研究表明,创新失败并非总是坏事,它蕴含着发人深省的知识,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机会。通过对失败的学习,企业能发现手头资源更多的可能性,突破既有认知,采取新的资源组合,促进资源拼凑的发生,从而有效指导未来的创新方向及资源策略,引领自身从创新失败走向创新成功。由此可见,失败学习可能对资源拼凑产生积极效应。
失败正常化是一种组织接受失败产生的必然性,视失败为正常事件的组织文化[4]。由于拥有不同失败管理文化的组织在面临失败时会持有不同的信念,这些信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成员对失败事件的态度、反思及学习[5]。所以,失败正常化很有可能通过影响组织成员对失败的学习,进而左右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此外,激情是人们对自己喜欢的、重要的活动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强烈倾向[6]。创业激情能激发个体克服各种磨难和考验,使企业即使遭遇困境其组织成员仍能积极向上,因而创业激情受到创业学者的重视[7-8],但现有研究对创新失败中的激情问题却关注甚少。创业激情能够给予创新失败企业兴奋和能量,驱动企业对失败进行深入的学习,从而打破原有资源组合重新进行资源配置。所以创业激情可能对失败学习和资源拼凑间的关系具有强化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拟从失败正常化和失败学习视角探究失败情景中的企业资源拼凑机制,并进一步探究创业激情在失败学习和资源拼凑中的作用。这不仅能有效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同时还能为实践中企业如何应对创新失败提供有益启示,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首先,拓展和丰富资源拼凑的相关研究。资源拼凑作为企业突破资源束缚的有效手段,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9-10],但现有研究对创新失败情景下的资源拼凑行为鲜有涉及。Baker等[9]提出容忍失败、允许试错的组织氛围是拼凑行为产生的土壤。本研究从失败正常化和失败学习构建企业创新失败中的资源拼凑机制,研究发现视失败为惯常事件的组织文化能够促进组织成员对失败的反思和学习,从而跳出现有惯例的束缚,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实现资源的重构和利用。这一发现丰富资源拼凑的应用情景,有效拓展资源拼凑前因变量的相关研究。
其次,探究创业激情在企业从创新失败转向创新成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积极情感,创业激情对企业突破困境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对创业激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创业过程,而忽略了创新失败情景下的激情问题。由于创新失败会给组织成员带来不同程度的情绪成本,所以组织内创业激情的高低无疑会对组织成员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故探究创新失败情景下的激情问题对企业如何突破失败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创业激情在失败学习和资源拼凑间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这一发现有效拓展创业激情的应用场景,丰富创业激情的相关研究。
最后,探究失败正常化在企业创新失败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失败管理文化的研究内容。过往对失败管理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宽容管理,与宽容管理不同,失败正常化是一种不尝试失败就没有成功、将失败视为日常事件的文化,它有效打破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固有魔咒,为企业失败管理提供有益启示。
二、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 失败正常化与失败学习
失败正常化(Failure Normalization)是一种将失败视为正常事件的组织文化,认为失败是成功的必然阶段[11]。拥有失败正常化的组织不会割裂成功和失败的关系,将失败视为激发成功者的源泉。依据组织学习理论,组织成员面对并纠正失败是典型的失败学习过程。在创新失败中,失败学习是企业在创新活动效果未达到预期时,反思失败事件并调整行为规范或方式以求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1]。进一步地,学者们指出失败学习具有两种模式: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12-13]。单环学习(Single-loop Learning)指快速反应、调整组织行为以解决现存问题的学习行为;双环学习(Double-loop Learning)则指系统性分析失败根源,进而对企业战略目标及核心价值观提出质疑及反思的深层次学习行为。作为组织成员共享、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组织文化塑造了组织成员特定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所以失败正常化对失败学习会产生重要影响。
现有研究表明,失败正常化能有效降低企业成员在面临创新失败时的负面情绪[11],调动组织成员对失败的反思及探索的热情。在拥有失败正常化的企业中,组织成员都将失败视为走向成功所经历的惯常事件,因而在企业遭受创新失败时,组织成员能够坦然面对失败而不必担心导致企业的惩罚或他人的非议。企业成员都将失败视为正常事件从而能够正视自身不足及工作失误,积极向他人分享失败事件与经验,寻求他人的意见。组织成员通过对失败问题的共同探讨、交流与沟通,形成新知。所以,在失败正常化的企业中,组织拥有正视失败、分享失败、探索失败、“热爱”失败的文化氛围,这不仅能调动组织成员积极调整其行为以解决当前问题,即触发单环学习;同时,通过对失败的公开讨论,还有助于企业成员系统、全面地分析导致失败的根源,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目标,即触发双环学习。故失败正常化对失败学习具有积极影响。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1:失败正常化对单环学习具有积极影响;
H1-2:失败正常化对双环学习具有积极影响。
2. 失败学习与资源拼凑
资源拼凑是组合手头资源并即刻行动,以解决新问题或抓住市场机会[9]。资源拼凑不拘泥于资源属性,从全新视角审视现有资源的价值,通过凑合利用和重新整合,从而“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新的资源,为企业解决新问题、抓住新机会提供可能。当前,学者们对资源拼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资源拼凑对企业创新性成长的重要作用也得到学者们的广泛认同[14-15],但对企业创新失败中的资源拼凑行为研究甚少。企业创新失败中的资源拼凑路径为何?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的议题,值得我们深入的探究。
失败学习使企业成员能够对失败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与理解,进而对企业的创新目标、方法、行动策略及背后的假设产生新的认知。这不仅能促进企业成员对产生失败深层次原因的理解,同时,还提高了企业成员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使企业成员看到手头资源更多的可能性,提高资源拼凑行为发生的可能性[4]。单环学习通过快速修正行为以解决失败问题,所以单环学习通过利用现有惯例及其简单组合,实现手头资源的凑合利用,从而不必等资源到位后再行动;双环学习在提出失败问题解决方案时,也对失败根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而获得大量有价值的新知识,使组织成员能突破既有认知,实现资源的重构。此外,无论是单环学习还是双环学习,都能实现企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现有研究表明,企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能更好地促进资源拼凑的发生[16-17]。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1:单环学习对资源拼凑具有积极影响;
H2-2:双环学习对资源拼凑具有积极影响。
3. 失败学习的中介作用
失败学习通过对失败事件的反思、消化和学习,形成新认知,使组织成员看到资源利用的更多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企业对待失败事件的一种组织行为,失败学习必然会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失败正常化作为企业接受失败产生,视失败为惯常事件的组织文化,会在组织内形成一种分享失败、学习失败的默会信念,这些信念影响着组织成员在面临创新失败事件时的行为、态度和结果。所以失败正常化可能通过左右组织成员的学习行为进而影响企业资源的使用,触发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于晓宇等[4]研究指出,失败正常化能通过促进失败学习进而对资源拼凑产生积极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及假设H1和H2,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1:单环学习在失败正常化和资源拼凑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H3-2:双环学习在失败正常化和资源拼凑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4. 创业激情的调节作用
激情是人们对自己喜爱的、重要的活动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强烈倾向[6]。Cardon等[18]在对激情的研究中指出,激情在创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创业激情是创业者在面临困难时能够坚持下去的关键动力。当前,创业激情在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学者们的广泛认同[8,19],但是对创新失败情景中的创业激情问题鲜有涉及。由于创新失败会不同程度地给组织成员造成压力或心理成本,所以创业激情的高低无疑会左右企业失败学习的效果。
虽然创新失败并非总是坏事,但它的确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困境。面对这一困境,组织成员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成本,进而影响对失败的学习。作为重要的情感特征,创业激情是在困境中坚持的关键驱动力[17],所以创业激情的高低会对企业失败学习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倘若企业内拥有较高的创业激情,那么尽管面临创新失败,激情仍能催生出兴奋和能量,这一方面促进组织成员对现有知识和惯例进行整合,从而快速修正行为,凑合利用手头资源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还会促进组织成员对失败根源系统性探寻,从而利用资源的新知实现现有资源的重构。与之相反,假如企业内的创业激情较低,那么在面临创新失败而进行失败学习时,组织成员由于“信心”受挫,其学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创新活动充满着高度的不确定性,这不仅需要创新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求创新者具备独特的心理特征,拥有不断探寻的激情,如此方能促使其即使面临困境仍能坚持前行。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