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 武永霞 王虹雨[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字化转型是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此,选取2013—2021年我国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策略对其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中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策略的实施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为构建数字中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约束;技术创新
一、 引言与文献综述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1。由此可见,未来我国将持续以发展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市场要素配置,从而构建发展新格局。而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一举措更加凸显了在全面构建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提升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性。
当前,在面对全球经济下行等外在压力下,我国传统企业发展面临多项挑战,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推动数字化转型便是近年备受热捧的解决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不断成熟,企业发展乃至人类社会已迈入“数字化”时代[1],以此便催生出了以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并与其他传统要素有机融合下,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模式[2]。党的二十大更是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促进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强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现有关于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大多基于宏观环境和企业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在宏观层面,如任保平[3]和郭晗[4]认为数字经济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并能够有效推动其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引领其高质量发展。二是企业层面,赵宸宇等[5]、武常岐等[6]、涂心语等[7]认为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且两者关系通常会通过优化人力成本、提高创新能力、降低成本以及加速企业间知识溢出等机制来实现。由此可见,学术界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已有初步探讨,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还不足。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两者关系实证检验的基础上,从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约束以及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多视角探究影响两者关系的作用机制。
因此,本文选取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1年的面板数据,以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约束以及技术创新3条路径为切入点,采用实证模型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约束和技术创新所起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其信息披露质量、缓解融资约束程度以及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等渠道,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另外,在不同产权性质和不同行业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相比非国有企业和非制造业企业,两者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中影响更为明显。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首先,拓展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成果;其次,从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约束和技术创新等3个视角揭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补充关于两者影响机制和路径的相关研究;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进一步为构建数字中国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政策建议。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发展格局下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本质是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而突破传统要素边界,进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1]。传统企业在市场体制尚未完善的背景下,其投入、产出以及信息效率等要素组合不合理,阻碍了企业发展。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企业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可知,全要素生产率可作为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首先,资源配置方面,企业借助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可大幅提高内外部信息处理效率,改变企业原有生产模式,减少要素冗余,进而优化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经营环节的资源配置,从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2]。其次,从成本角度来看,由于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特征,该特征下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会严重耗费企业内外部管控成本,从而阻碍企业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可借助数字技术,对内部控制中各个流程环节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监管,打破“信息孤岛”,大大提升相关信息的处理效率,实现管理者全流程信息管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8]。此外,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还催生了新型分享经济业态,即将企业中长期闲置的耗费大量管理和维护成本的机器设备与一些无力支撑设备购买和维护费用的中小企业实施共享,这样既打破了企业界限,也使得各项成本得以有效降低[5],进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 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披露机制。投资者在参与投资时,往往会通过企业公开的信息来了解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因此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但由于市场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管理层可能会出现道德问题或做出机会主义行为[8],从而降低某类信息的披露程度,而数字技术的应用可缓解该类问题。一方面,基于企业发展考虑,多数企业会选择顺应时代或市场趋势,积极推行数字化转型策略,而实施数字化转型恰恰能够倒逼企业提高其信息披露质量。这时无论是强制性还是自愿性信息披露,均能够提高外界对企业的认知程度[9],减轻因委托代理问题对企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弱化管理层机会主义动机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10]。另一方面,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往往会主动通过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向市场释放出积极的信号,进而吸引外部投资者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改善资金压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11]。
(2)融资约束机制。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而融资约束的缓解将显著推动企业的发展质量。从融资渠道来讲,间接融资目前仍是企业采取的主要融资方式,但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仍常常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融资成本高致使企业难以发展,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缓解该类难题。一方面,由于数字化转型与目前国家“数字中国”建设目标一致,实施转型策略的企业更易获得政府、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认可,这意味着企业更易获得相应资源来缓解资金压力[12]。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推动了信用体系的发展,类似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可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信息透明度,进而抑制企业管理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愿意贷款给企业[13],而资金压力的缓解可显著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助力企业招揽更多所需人才,获取更多发展资源,从而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3)技术创新机制。当前,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仍处核心地位,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创新能力的提升会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因此,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能够向市场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从而吸引外部投资者提供资金支持,缓解企业融资压力,进而激励企业迎合市场导向,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创新产出,最终形成“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11]。另外,数字技术加快了内外部信息流通,降低信息交流和获取成本,实现企业间知识和技术共享,提升了企业向外界学习技术的效率,由此也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便利[9]。此外,数字经济的发展,致使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可获取消费者的特征和偏好,企业在充分了解客户的消费偏好后,可精准投入,促进其技术创新,通过提升自身创新能力,进而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14]。
综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数字化转型可通过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缓解融资约束困境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 研究设计
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基于所探讨的问题,考虑到我国推广普及数字化转型主要在2013年以后[15],以及信息披露质量数据来源的限制,本文最终选取2013—2021年我国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在剔除了ST、PT类、金融类以及数据缺失类样本之后,得到9627个数据样本,同时考虑到极端值对研究的影响,对本文相应连续变量进行1%和99%水平上的缩尾处理。本文数字化转型数据以及其他财务信息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信息披露质量数据来源于深交所网站。本文利用Stata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企业高质量发展(HD)。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为此,本文参考李佳霖等[16]、吕康娟等[17]的研究,通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来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TFP具体测度方法有OP、OLS、LP法等,本文基于鲁晓东等[18]的研究,采用LP法测度,并用OLS法测度的TFP值用以稳健性检验,其LP法公式如下:
[lnYijt=μ0+μ1lnKijt+μ2lnLijt+μ3lnMijt+εijt] (1)
其中,Y为企业营业收入(亿元),K表示为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亿元),L以企业职工人数(人)表示,M代表着中间投入,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亿元)衡量。下标的i、j、t分别代表着企业、所处行业和年份,最后基于年份、行业进行分组回归,按照计算出的残差来衡量TFP。
(2)解释变量
数字化转型(DCG)。本文参考吴非等[1]的做法,用数字化相关关键词词频来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相应政策、研究报告,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ABCD”技术底层架构,总结归纳出数字化转型相关关键词,然后基于Python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进行搜索、词频计数等操作,最终得到总词频数。此外,为避免该数据右偏性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文将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
(3)控制变量
参考以往相关文献,本文选取一系列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总资产净利率(ROA)、总资产周转率(ATO)、现金流比率(Cash)、产权性质(SOE)。
各个变量定义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变量性质 变量名称 缩写 变量含义 被解释变量 企业高质量发展 HD LP法 解释变量 数字化转型 DCG ln(数字化转型关键词词频总和+1) 控制变量 企业规模 Size 企业年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资产负债率 Lev 年末总负债/年末总资产 总资产净利率 ROA 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 总资产周转率 ATO 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现金流比率 Cash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除以总资产 产权性质 SOE 国有企业取值为1,其他为0 虚拟变量 行业 Industry 行业虚拟变量 年份 Year 年份虚拟变量 ]
3. 模型构建
为验证假设H1,即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HDi,t=α0+α1DCGi,t+ΣαjControli,t+ΣYear+ΣIndustry+εi,t] (2)
模型中,[HDi,t]表示i企业在t年度的发展质量程度,[DCGi,t]表示i企业在t年度的数字化转型程度,[Controli,t]用来表示控制变量集,Year、Industry分别表示年度、行业固定效应,[εi,t]表示随机误差项。
四、 实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