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为与何为
作者: 陆净
摘要:元宇宙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化映射,更是一个虚拟与现实互融共生的数字孪生体。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利弊共存,如何推动元宇宙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高校亟须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难为”视角分析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困境,从“何为”视角提出元宇宙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路径,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元宇宙;高校思政课
引言
元宇宙新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Web2.0技术的应用局限,并深刻重塑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知环境、信息环境、文化环境等[1]。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技术与思政课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推动思政课数字化创新。作为开辟新时代的新思维、新技术和新媒介集成,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发展之间存在深度耦合关系,开创了现实教学与虚拟教学互融共生的新图景、新形态,深刻改变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如何诠释好元宇宙给高校思政课所带来的嬗变,对于培养高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难为: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困境
元宇宙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以及教学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
1.1 元宇宙给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带来严峻考验
第一,消解思政话语权,弱化思政权威性。元宇宙赋能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多元、及时,信息资源鱼龙混杂,多元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锋更加频繁。多元文化独特的价值取向带来“噪声效应”,挑战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消解思政课教师话语权威。
第二,侵蚀思政管理权,淡化思政正当性。元宇宙技术带来便捷、智能服务的同时,反向的控制、窃取和冒用等技术也日益精细。元宇宙思政课平台易被钓鱼网站入侵、黑客攻击或不法公司渗透,思政课相关数据难以有效采集、存储、传输,师生身份信息、学术成果、个人隐私面临安全隐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正能量易被恶搞、抹黑、诋毁,教学管理相关信息易被滥用、泄露、渗透,思政课的建设、管理、应用面临多重挑战。
第三,削弱思政主导权,虚化思政主动性。元宇宙时代,由人编写数据、利用数据,异化为数据控制人、引导人,由程序设定创造的思政课教师虚拟人、化身人、数据人,给学生带来技术为王的认识。盲目技术崇拜模糊了思政课教师主业工作边界,导致思政课教学过程形式化、教学手段技术化、考核方式指标化、教学效果功利化,变成一种严格控制的固化流程,削弱元宇宙思政课堂主流引领力,教师掌握思政课主导权难度加大。
1.2 元宇宙给高校思政课学生的“学”带来强烈冲击
第一,模糊虚实边界,学生道德失范风险增大。元宇宙时代,思政课教学主体体现为“无身”、教学过程体现为“无影”、教学环境体现为“无形”,机械化、流水化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个性成长。长期处于网络虚拟空间,模糊了教学活动的规定和边界,弱化了学生自我监督能力,一些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转发、传播虚假信息与错误思潮等网络表达失范行为习以为常,网络诽谤、网络欺诈等网际交往失范行为屡见不鲜,学生道德失范风险增大。
第二,误解虚实融合,学生认知异化困惑加大。元宇宙中万物互联在场,超真实的具身体验和虚拟逼真图景创造出“具身性互联网”,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思维活动能够独立于身体而存在,难以辨别现实真我与镜像虚我的双重身份,混淆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把仿真拟像的镜像世界视为客观现实存在,催生唯心主义错误观念。在这种认知异化背景下,学生难以摆脱被“数字人”控制的风险,易陷入“安乐漩涡”不能自拔,思想泛化。
第三,沉迷虚拟世界,学生现实社交难度增加。元宇宙具有强大的体验功能、丰富多样的内容、超逼真的沉浸感等特性,让学生产生“元宇宙成瘾”,特别是元宇宙游戏成瘾,导致学生产生双重人格或者多重人格,甚至形成反社会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同时,思政课教学的主客体被虚拟化、内容被数据化、行为被算法化、过程被程序化,造成学生社交封闭、视野窄化、观点趋同、人格异化,学生过分依赖虚拟化身、沉迷于虚拟世界,弱化了学生沟通能力,增大了现实世界的社交难度。
1.3 元宇宙给高校思政课教学环境带来秩序隐患
第一,数据信息野蛮生长,弘扬主旋律难度加大。元宇宙是互联网的延续和迭代,其本质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元宇宙背景下,数据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真假难辨,扰乱网络秩序。《数字中国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全球占比达10.5%,位居世界第二[2]。同时,2019年以来,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04.93亿条、账号13.89亿个,下架违法违规应用程序6.7万余款[3]。元宇宙时代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既为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思政课弘扬主旋律增加了难度。
第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防范西化分化风险增大。元宇宙是涵盖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及算力等诸多前沿技术的综合体,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始终带着技术烙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表达看似自由平等,实际为技术主导,谁掌握了先进网络信息技术,谁就能抢占高校意识形态斗争的话语权、主动权。目前,我国元宇宙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他们通过网络文化产品输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使广大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西方价值观念,冲击本国主流意识形态。
第三,智能算法精准推送,助推信息茧房极化加剧。元宇宙中,智能算法根据用户历史数据、个人偏好、社交关系等维度构建算法模型,将海量内容、多维场景进行匹配,实现内容的高效聚合和精准分发。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活跃群体,极易在智能算法“个人定制”推送下形成相对封闭狭窄的“信息茧房”,消解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客观判断能力,使之无法辩证、全面地分析问题。在元宇宙互动交往中,学生容易被错误观点、错误思潮影响,出现倾向化、情绪化、民粹化等非理性表达。
2. 何为: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路径
面对元宇宙给高校思政课带来的挑战,必须顺应发展大势,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构建思政课舆论生态,助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2.1 加强元宇宙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牢牢掌握话语权,重塑思政权威性。思政课的话语权之争,体现在方向之争、价值观之争,元宇宙背景下能否掌握思政课话语权,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能力水平,特别体现在前沿技术普及掌控能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能力、教育教学管理优化能力。思政课教师必须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主动性,勇于探索元宇宙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话语创新、评价创新,构建智能化、立体化、定制化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创建处处可学、时时在学的思政课学习生态,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权威性。
第二,牢牢掌握管理权,增强思政正当性。元宇宙背景下,高校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制定出台保障思政课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把元宇宙思政课建设发展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党建工作考核、办学质量评估和学科建设,坚持管用防并举,方方面面齐动手。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抢占元宇宙新媒体阵地,壮大元宇宙空间高校正面舆论场,指引课堂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牢牢掌握思政课管理权,增强思政课的正当性。
第三,牢牢掌握主导权,发挥思政主动性。元宇宙时代,思政课教师必须掌握元宇宙知识、遵循元宇宙发展规律、创新元宇宙课堂,由原来的传授者变为引领者,充分运用元宇宙人机协同的教学优势,提高思政课堂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引领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魂,破除西方“普世价值”的思想迷雾;用党的理想信念固本培元,破除精致利己主义的世俗桎梏;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聚力前行,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推动线下线上课堂深度融合,牢牢掌握思政课主导权、发挥主动性。
2.2 提升元宇宙背景下高校学生综合素质
第一,提升数字素养,加强道德修养。元宇宙时代,要求学生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紧跟数字技术更新迭代步伐,提升数字素养和数字思维,健全虚拟化身的人格品质。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德育教育特别是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在虚拟空间中也受到积极正面的道德引导,增强网络诚信、网络安全、网络文明意识,养成绿色上网、依法上网、文明上网习惯,提高网络思维能力、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网络自我管理能力,加强网络道德修养。
第二,提升思政素养,筑牢理论根基。求事网《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文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4]。学生须充分利用这一思想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理论资源,学懂、悟透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真正廓清虚实边界误解、破除认知异化困惑、筑牢学科理论之基。
第三,提升社会素养,增强社交本领。在元宇宙时代,增强学生现实社交能力,关键在于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要切实提升学生社会素养,增强社交本领,引导学生控制网络社交时间、平衡现实主体和网络主体,帮助学生克服现实社交障碍。加强学生与老师、同学多向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社交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网络空间社交本领。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元宇宙思政课教学中的异化现象,增强学生防范化解游戏化和娱乐性元宇宙成瘾风险的能力。
2.3 构建元宇宙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舆论生态
第一,加强乱象治理,唱响主旋律。在元宇宙时代,要切实维护元宇宙课堂意识形态安全,做大做强思政课“金课”品牌,重拳整治乱象丛生、阵地沦陷、被动挨打的元宇宙课堂,加强建设元宇宙课堂内容监管机制,制定完善元宇宙信息传播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元宇宙课堂资源库信息质量把关力度,严格落实思政课教师主体责任,推进元宇宙思政课堂监管制度化、规范化,防止不良信息在思政课堂非法传播。
第二,突破核心技术,下好先手棋。要着眼于元宇宙技术发展趋势,在顶层设计、标准制定、科研布局等方面适时出台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系统性的相关政策,对先进制程芯片、人工智能生态等基础领域进行重点支持,对产业链升级和技术创新等核心技术体系进行重点集中攻关,推动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协同创新,积极突破元宇宙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元宇宙思政课堂网络安全自主可控,为元宇宙思政课堂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渗透风险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第三,构建协同体系,打好主动仗。元宇宙思政课教学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必须构建高校党委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思政课教师履责、全体学生自律的元宇宙思政课教学协同体系,形成各方力量、多元渠道、全程参与、全时交流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多种形式促进工作长效机制。拓宽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形式,精准推送党和国家的战略举措、创新实践、重大进展,精心组织形势教育、成就教育、典型教育,破解“信息茧房”困境。
结语
虽然元宇宙仍是一个宏大叙事,但在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双重驱动作用下,高校思政课基于元宇宙技术学习方案的需求将会增加,元宇宙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景方兴未艾。面向元宇宙时代,高校思政课应始终保持发展活力和前瞻性布局,积极探索提升新时代背景下的相关教学技能,及时总结新授课方式的得失利弊,加强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为当前及未来授课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7-155.
[2]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EB/OL].(2022-08-02)[2024-02-05].http://www.cac.gov.cn/2022-08/02/c_1661066515613920.htm.
[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EB/OL].(2023-05-23)[2024-02-05].http://www.cac.gov.cn/2023-05/22/c_1686402318492248.htm.
[4]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EB/OL].(2017-11-30)[2024-04-01].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7-11/30/c_1122022249.htm.
作者简介:陆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意识形态。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一般项目——5G背景下牢牢掌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研究(编号:2020YBMK014);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思政专项——社交网络环境下美国对中国高校意识形态渗透研究(编号:20SKSZ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