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倫:加快經濟適度多元,構建澳門新發展藍圖

作者: 施家倫

施家倫:加快經濟適度多元,構建澳門新發展藍圖0

近期,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會議上選舉出新一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共中央領導集體,確立了國家今後發展的中心任務和工作思路。二十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都透露出對澳門的關心,支持澳門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的方針;支持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支持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今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韓正表示,中央將在基礎設施建設、重要民生工程、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等方面給予澳門全力支持;而行政長官賀一誠亦在惠澳措施新聞發佈會中公佈,中央決定恢復內地電子簽註和旅行團赴澳旅遊、支援輕軌東線延伸至青茂口岸和機場跑道優化等惠澳措施。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民眾建澳聯盟主席施家倫表示,相關利好消息多方面支持澳門經濟復甦與多元發展,彰顯出國家對澳門堅定不移地關心和支持,提振了廣大居民和企業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深合區條例和政策加快落地,政策紅利進一步轉化為發展動力,澳門多元產業將跑出“加速度”。

施家倫指出,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正式掛牌一周年,深合區內大力發展中醫藥、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創新科技等產業,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搭建起多個支撐點,將為澳門居民帶來更大的就業、生活空間及發展機遇。相信未來伴隨著基礎設施建設、重要民生工程展開,將為澳門的社會經濟建設提供強大力量,促進本澳經濟發展。而中央決定恢復內地電子簽註和旅行團赴澳旅遊,並預計可於十一月恢復,更為本澳旅遊經濟復甦作出強而有力的支撐。

“兩年多以來,澳門受到疫情持續影響,使澳門經濟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暴露無遺,經濟下行導致社會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上升,青年就業難,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增大,民生物價上升等,因此,產業結構轉型和拓展新經濟增長點對澳門已經是刻不容緩。”施家倫認為澳門目前正面臨經濟結構轉型關鍵,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以及“第二個五年規劃”都提出推動四大新興產業,包括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大健康產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以及現代金融產業以更好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助力澳門產業加快轉型,加快破解當前經濟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而國家在2021年“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支持澳門發展四大產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並在去年9月公佈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當中進一步支持澳門加快運用橫琴深合區發展助推澳門經濟轉型。

施家倫認為,在國家一系列重大支持以及發展戰略下,更賦予澳門新的發展機遇,因此,澳門要把握“一帶一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歷史機遇。他期望社會各界都要以“二次創業”的心態,主動積極作為的創新思維,把握國家給予的各種機遇,完善法律體系,加快各項法律訂立及修改,讓新興產業發展有法可依;強化改革思維及創新精神,優化行政架構,培養本地專業人才及吸納產業領軍人才,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捉緊橫琴深合區發展機遇,用好新空間、新載體,保障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施家倫強調,雖然當前仍然面臨疫情挑戰,但相信在國家堅定支持、特區政府帶領和全澳各界共同努力下,本澳經濟定能穩中求進,就業民生得到有力保障。他認為,未來澳門更需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步伐,用好橫琴新載體開闢新篇章,不斷豐富“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內涵,提升服務國家雙循環發展的能力,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他同時呼籲廣大居民尤其是青年,應主動抓緊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大灣區建設當中,立足澳門、放眼世界,助力澳門“一國兩制”偉大事業繼續向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