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琴澳一體化”待破解的困難和問題

作者: 長江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簡稱《總體方案》)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戰略定位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發展目標是,到2024年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時,粵澳共商建共管共享體制機制運作順暢,創新要素明顯集聚,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與澳門有序銜接,在合作區居住、就業的澳門居民大幅增加,琴澳一體化發展格局初步建立,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支撐作用初步顯現。到2029年澳門回歸祖國30周年時,合作區與澳門經濟高度協同、規則深度銜接的制度體系全面確立,各類要素跨境流動高效便捷,特色產業發展形成規模,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琴澳一體化發展水準進一步提升,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到2035年,“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和優越性全面彰顯,合作區經濟實力和科技競爭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高效運轉,琴澳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目標基本實現。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一年來,粵澳雙方全新組建的管委會和執委會,按照中央政府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粵澳共商共建共管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合作區緊緊圍繞服務澳門、推動琴澳一體化的發展要求,攜手推動合作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穩健起步。重大政策有序推進,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相繼落地,粵澳之間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持續深化。重大項目加快建設,一批重點產業項目集中簽約落戶,“澳門新街坊”綜合民生項目順利實施。“澳門元素”不斷增加,澳資企業數、澳門居民數、澳門居民就醫量、澳門單牌車、澳門籍學生等均實現大幅增長,琴澳一體化邁向新階段。

一年來,粵澳雙方取長補短、通力合作、乘勢而上,數據顯示,一年時間裏合作區澳門元素增長明顯,表現在澳企澳資明顯增長,新註冊澳資企業705戶;居住的澳門居民明顯增長,同比增長11.2%;澳門單牌車明顯增長,經橫琴口岸出入境達69萬輛次;享受醫療服務的澳門居民明顯增長,橫琴醫院為澳門居民提供診療服務超8000人次;就讀的澳門學生明顯增長,同比增長66%。

產業是合作區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更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重要引擎。《總體方案》明確,要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大力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和現代金融等產業,經過不斷的努力,如今,在合作區1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創下全球算力新紀錄的國產晶片、直徑約為頭髮絲萬分之一的納米銀材料、全球前列的橫琴人工智慧超算中心、規模宏大的元宇宙超級試驗場等上萬家科技型企業正在快速成長,20個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型研發機構等科技創新平台,促進了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的星星之火加速燎原。

《總體方案》明確要把橫琴打造成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一年來,為精准鏈接全球高級人才,合作區創新推出了“琴澳跨境人才工程”,利用澳大、澳科大以及澳門技術創新研究院等平台,吸引“各種膚色”的人才到合作區生活、工作,為大灣區打造高質量人才高地提供支撐。為吸引更多的澳門人來橫琴生活就業,正在橫琴島西側、小橫琴山腳下建設的“澳門新街坊”項目進展順利,預計住宅部分將於今年年底具備封頂條件,項目有望在2023年建成竣工,屆時將為4000戶澳門家庭在橫琴提供新家園。

“澳門新街坊”項目順利推進,子期幼稚園、容閎學校等教育設施日趨完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等高水準醫療項目加快建設,“文化新地標”市民文化藝術中心項目主體封頂,一個澳門宜居宜業的“新家園”雛形正在出現。

而貨物“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是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新體系的重要內容,對促進琴澳兩地人員、貨物便利往來具現實意義,目前也在加緊推進。

當然,由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全新事物,是內地與“一國兩制”的澳門特區實行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深度合作區,體制機制、管理模式、社會形態等所有問題都需要在實踐中摸索和進步,在這一過程中存在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所難免。在《總體方案》指導下,新構成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運作已過一個年頭,“琴澳一體化”發展的開篇情況如何,運作過程中面臨著哪些實質性的問題和困難,需要如何面對和解決。本期“焦點直擊”欄目將以“推動‘琴澳一體化’待破解的困難和問題”為題,邀請本澳及國內相關專家、學者展開探討,以供相關部門了解和參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