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優化環境促琴澳一體化發展
作者: 陳錦權
◆海潮 整理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在年中疫情爆發後,對澳門經濟產生前所未有的衝擊,經濟產業結構單一困擾本地區發展,更需要有新的突破,透過融入國內經濟大循環,才有望逐步實現經濟穩步增長,增加經濟抗壓能力,助力本澳“一國兩制”事業穩健發展及加快推動經濟復甦。琴澳一體化可更好依託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澳門更好藉國家經濟雙循環的交匯點,可以發揮中葡平台等優勢,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
中央為琴澳一體化
繪制清晰藍圖
大灣區要成為國家對外往來和改革開放的橋頭堡,澳門要成為橋頭堡中打通內循環和外循環的節點,就需要粵澳之間深度合作,琴澳深度融合,這樣可充分利用各方優勢,實現各項政策緊密對接和有效落實。全面深化琴澳合作,既是國家賦予雙方的應有之責,也是在新格局下澳門能否跨越自身限制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不利條件,發揮國家對外交往視窗作用,成為打通國家內外雙循環節點,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重要抓手。
琴澳一體化是一個制度創新突破,由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和廣東省省長直接負責執行的方案,是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在橫琴設立,構建粵澳雙方“共商共建共管”的體制機制。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發揮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引領帶動作用”。2019年12月20日,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時特別指出:“當前,特別要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為澳門長遠發展開闢廣闊空間、注入新動力。”隨後,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積極支持在橫琴設立粵澳深度合作區”。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又特別強調要“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2021年9月國務院正式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
琴澳一體化目的是為解決澳門發展空間有限、產業單一的問題,促進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早在2009年國務院批准發佈《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將橫琴定位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擔負著尋找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戰略使命;2021年9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了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四大戰略定位:一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臺,二是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三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四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在此基礎上,以澳門回歸祖國週年為節點,進一步制定了粵澳深度合作區三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回歸祖國25週年2024年,琴澳一體化發展格局初步建立,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支撐作用初步顯現;到回歸祖國30週年2029年,琴澳一體化發展水準進一步提升,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到回歸祖國36週年2035年,琴澳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目標基本實現。可見中央及政府對澳門長遠發展及琴澳一體化已繪制一幅清晰明確的藍圖,並且為藍圖上提供多個創新,為琴澳合作篇章上增添色彩。
琴澳一體化建設
在風雨中揚帆啟航
近年世紀疫情持續,國際環境複雜嚴峻。合作區可謂在風高浪急中起航,更可體會中央及特區政府的決心、堅毅不屈精神,相信一定能一起乘風破浪到達目的地。
合作區運作一年,已可見實現經濟基本盤穩中有進,科技研發、金融業、工業等成長勢頭顯著,創新要素加快集聚;金融業更是發展主力,同比增長約11%,占GDP比重近四成。在科研與高端製造領域,橫琴當前的主導產業主要有積成電路和生物醫藥,產業開始呈現一定的聚集效應。橫琴·星樂度、麗新創新方等繼長隆海洋王國後相斷落成,為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增添不少元素。社會民生不斷進步改善,澳門較大型的社團也至橫琴設點,可帶動兩地文化更好融合;教育、醫療、社保、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體系持續提質;兩地軟硬體聯動聯通程度不斷深化,澳門居民到合作區就業生活更加便利,助力青年創業創新。合作區商事登記跨境通辦機制的建立,對提升合作區營商環境吸引力,助推粵澳深化產業協同、科技創新、人才交流、招商引資等領域合作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橫琴深合區建設分階段推進,包括口岸通關、澳車北上、跨境金融管理、互聯網資料跨境流動及管理、商事和工程規則對接、社會管理和居民生活等各個方面創設良好的條件。合作區在暴風中揚帆啟航,全力以赴,不忘初心,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積蓄儲能,凝聚共識,緊扣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明確要求,承壓前行、負重攀登。
相信隨著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暢順、《總體方案》賦予橫琴的一系列特殊政策進一步落地、改革創新和規則銜接進一步深化,在粵澳雙方不懈奮鬥及共同努力下,合作區將在建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新平台、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新示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高地的新征程中綻放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譜寫更加精彩的華美樂章。
當前琴澳一體化中
面臨的一些問題
合作區琴澳一體化歷經一年多的發展成績斐然,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實際的困難和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一是生活服務、基礎設施環境問題。橫琴辦公環境、生活環境已經逐步完善,寫字樓總體空置率較高,在橫琴註冊企業實際在島辦公數量偏低,存在產業氛圍不夠、產業聚集效應尚不明顯等情況。企業綜合成本高。企業辦公所要承擔的綜合成本,包括辦公、用人成本等,相比市區要高出20%-50%,對企業經營造成較大壓力。尤其是對部分難以獲得政府補貼的中小企業影響更為明顯。
企業員工特別關注交通、膳食及住宿問題,橫琴新區距離珠海市主城區15公里左右,通勤時間和距離較長。此外,島內公共交通不便的問題在島內西部載體,如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國家食品安全創新中心等地的交通的尤為明顯,且因新發展關係,部份區內食店不算密集,員工日常主要也以外賣為主。
二是科技創新、智慧財產權對科技創新及智慧財產權部份企業呈比較中性態度。積成電路領域的專項扶持政策在適應產業快速發展的需求上稍落後於國內先進地區,有改善空間。橫琴專項政策尚有空缺,對企業做大做強、產品推廣應用、專業人才培養、行業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支援還可再優化。
三是人才招聘及安居問題。橫琴合作區在人才獎勵政策上獎勵力度有待加強,有些企業需要招的是專業性較強的人才,如積成電路、晶片等方面的,所以企業要求專業性複合型的人才時,相應的基礎生活配套設施跟不上,因而造成招聘難的情況。
特殊人才獎勵政策吸引了大批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類企業上島註冊,也吸引了大批優質企業和高端人才聚集橫琴,為合作區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受益于良好的營商環境,大量高收入行業企業和人群入駐橫琴。企業和人才對在橫琴居住的需求日益增長,而高企的房價及租金讓很多企業和人才望而卻步,如橫琴合作區房屋租賃價格比市區價格大約高15-30%不等,40平米左右的單身公寓,租金在2000元左右。又如在同類餐飲消費中,橫琴較市區高15%-20%。居住、生活成本高、生活配套不完善、交通不便,造成企業招人難,甚至即使企業願意付出更多的成本,部分承擔員工額外的居住、生活成本,也難以找到並留住合適的人才。圍繞解決人才的安居問題,近年來,橫琴出台了引進人才租房和生活補貼政策,用補貼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企業和人才安居需求。
但橫琴還需有多項補貼措施,部份企業更從其他省市遷移至橫琴落戶,但橫琴的人力成本相比周邊地區較高。同時求職人員回饋比較擔心橫琴工作後的食宿、交通問題。部分企業沒有提供上下班通勤車,求職人員每日往返橫琴交通不便利,且橫琴當地租賃房屋費用較高,基礎配套設施也還需完善,這些都會給企業招聘帶來難度。
四是金融、財稅及通關服務問題。橫琴現時已全面涵蓋銀行、保險、證券、融資租賃、小額貸款等金融和類金融機構。近年新設粵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範區揭牌運作;首創大灣區首支雙幣種國際綠色債券;首款跨境醫療保險產品在橫琴發佈;“澳珠金融人才培訓交流平台”等。
深化“管放服”政策,政府財稅服務已逐步推進電子化,以利企業進行各項註冊及登記;企業對於稅務電子化企業也十分認同,也認為當局近年在稅務已有很大改進,但對於文檔規則方面建議可再優化,因澳門稅務較為簡單,相對國內的稅務檔較多,有企業反映申請前已拿齊文檔至當局確認無誤,但最終在申請時即指相關檔不合資格等。
另有企業反映全國各地對進口產品海關清關要求不同,以保健產品為例,南沙可通關入境,在珠海即不可,對於貿易公司可能局限於進口產品的要求只能選擇其它地區進駐設點。
對琴澳一體化發展
的一些建議
第一,政策政務服務問題。澳門本身企業規模以中小企為主,對稅制的瞭解不一定有能力準確理解,政策雖多,若企業不能很好地與自身匹配,較難讓企業及時掌握清楚,難以更好運用及使用政策。建議深合區除自身努力外,也可多跟澳門政府或團體合作,或可提供線上短片,檔解讀或案例參考,或與澳門財政局合作,將澳門稅務與國內稅制作對比,更便於澳門中小企透過相關案例來更深入瞭解政策。加強政策宣傳,尤其通過增強澳門當地宣傳方式的多樣性,站在企業的角度,增加案例宣傳等。
澳門薪金一般比橫琴較高,而進駐橫琴的企業一般也以澳門人為主,形成人力資源成本之間的對比。建議可對招聘澳門員工的企業進行加大力度補貼,而不是僅僅對所交社保進行補貼,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吸引人才願意落戶橫琴。通過政策補貼等方式引導區內短租公寓改為長租公寓,以增加房源供給,降低租房成本。
第二,持續提高招商服務工作。部份企業反映本身已有澳門市場,進駐橫琴可為其業務帶來什麼效益才是關鍵。橫琴合作區高度重視招商工作,在企業引進、註冊、落地階段的服務品質很高,但在為落戶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困難方面仍有優化空間。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例,受人力所限,相關部門對企業的跟蹤服務不夠全面、細緻,對重點企業的發展過程、發展重點、投融資情況等掌握不足。同時區內有能力為企業發展提供支援的專業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等機構欠缺,部分中小企業尤其是澳門中小企業落戶後未有後續跟進工作。
橫琴的澳門青創企業多為初創項目,對內地法律環境、辦事流程、政策扶持等瞭解不深,內部管理、市場拓展經驗有限,法律財稅、優惠政策、企業運營、產品行銷等輔導需求明顯。澳門青創項目大多規模小、資產少、上下游資源匱乏,普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抗風險能力較差,這些也是企業建議改進的問題。澳門青創項目大多聚焦自身產品打磨,在商業計劃書、吸引風投能力等明顯不足。建議政府可出資或統籌設立公益性質的創業專職輔導員,同時提高輔導員待遇以便能吸引到相關綜合性人才為澳門項目提供輔導。
另建議打通各部門的資料壁壘,現在推行數字化政策如火如荼,但部門間還存在較多各自資料未能共享,可考慮各部門在不涉及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可共享資料,提高各部門間的工作服務效率。
第三,對企業應提供支持。建議探索推出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支援初創企業(前期投入大、短期見效慢、但具有核心技術的企業)資金支持,渡過創業的第一關,企業將較容易得到持續發展。政府可考慮持資通過入股企業,或搭建平台讓有資金的企業對項目提供支持,讓初創企業對科研成果進行轉化。或設置公益性質的澳門項目專項投資基金,以專項資助澳門項目發展,如種子投資、無息貸款等。企業若發展成功,則投資方協議收取一定的股份或資金,也可讓該企業按協定協議贖回股份;企業若發展不成功,可回顧失敗原因,共同分析是管理還是產品缺憾,同時也與企業共擔風險,讓企業有抗風險能力。
政府企業補貼不會也不可能永無止境,且長期的補貼對企業可持續發展及市場發展也有不良影響,政府更應初期充當為企業搭建橋樑的角色。如企業有技術,但始創方對市場環境不清楚,缺乏開拓市場的能力,政府則可以幫忙對接市場,並提及風險指導。
第四,借鑒澳門成功經驗。澳門為全球四大最受歡迎旅遊城市,機場分別連接世界各地55個城市,珠海市可加快構建內暢外聯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打造區域交通樞紐城市,大幅增強與港澳、鄰近廣東省及內地其他城市的聯繫,為商品及服務業帶來嶄新機遇。
社團在澳門起著重要作用和影響力,在澳門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一直起著重要的作用。歷史上,社團的基本功能是聯誼、社會服務。但到了現代,社團功能趨向多元化和全民化。社團在互相幫助、扶危濟貧、人際溝通、文化娛樂、教育培訓等方面的有效組織,較易吸引群眾,起到政府所起不到的作用,對推動社會服務、文教、體育事業的普及和發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琴澳合作,若進一步帶入澳門本土文化特式,推動社團發展,琴澳兩地社團可自主互相合作,除可減小政府資源外,也可帶動雙方訊息、技術之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