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範式”值得重視

“澳門範式”值得重視0

豐富的文化底蘊是一個城市的魅力,澳門的人文特色是什麼?具有哪些特點?

澳門立法會陳浩星議員:談這個問題,首先想明確“人文”的含義。據《漢語大詞典》,“人文”一詞有四個義項:一.指禮樂教化。二.泛指各種文化現象。三.人事。指人世間事。四.習俗,人情。顯然古今義項都圍繞著文明教化、風俗人情而演變,是一個文化概念。另一方面,現代社會泛文化現象也讓許多事物都和文化作了聯繫,例如飲食文化、娛樂文化等等,形式多樣,層出不窮。不管你接受與否,泛文化融入人文建設,所以人文是一個動態概念,可以廣泛延伸。

對於澳門的文化底藴及人文特色,我覺得可以從內在和外在兩個角度觀察。從內在的社會形態來說:我認知的澳門,居民喜歡結社,大大小小各方面社會文化團體,而且社團種類繁多,包括文化、藝術、新聞、影視、體育、教育、科技、經濟、社科、交通、運輸、工程、慈善等,不同領域,各個範疇;還有工會、商會、同鄉會、街坊會、青年組織等,有些是專業團體,更多屬聯誼性質,覆蓋全社會;社團,是澳門人文組成的一種形態,影響持續,而且廣泛深遠。可以這樣形容,勤勞樸素,好客有禮,和睦團結是澳門人的傳統,客觀上社團間接擔負起維繫大眾、發揚傳統的作用。

澳門的這種人文特色,讓我聯想到費孝通的名著《鄉土中國》,是否可以用“鄉土澳門”來感受澳門獨特的人文風情。我這裡對“鄉土”和“宗法”的理解不存在意識形態的褒或貶,只是覺得從這個詞藻可以感受到澳門人與人相處及社會文化的特質。當國人到外地、甚至出國謀生,為人生打拚已是生活常態,但澳門居民一般不輕易離鄉別井,特別是世居澳門的老居民,眷戀土生土長的地方,隨遇而安,本質也是中國人的鄉土情意結。

可以說,澳門是一個令人“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所在,是一個移民城市,不同時代都有人移居於此,他們許多融入了本地生活,選擇這裡為人生落腳點,安居樂業,由此帶來可視的、不可視的各方面建設,我看這也和本地人文特色的牽引多少相關。他們的種種建設反過來也豐富了澳門的人文特色。當內地不少地方都市化程度加劇,人情漸趨淡薄,反觀澳門,依然人情味濃厚,益發顯得可貴。

從外在來說是澳門的歷史淵源和地域優勢留下的文化遺產:澳門積澱着中華文化的精髓,貫穿澳門人的生活和思想,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群,以及飽含地域文化特色、民族風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上澳門曾是我國中西文化交流的橋頭堡,歐陸式建築,葡語文學,土生葡人美食文化、話劇等,在中西文化碰撞磨合中形成了獨特而多元的文化特質。內在加上外在,形成了一個在大灣區內具有獨特人文風情的澳門。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教授:在我看來,澳門的人文不僅有特色,而且還有優勢和自信:澳門在近代歷史上,是最早開始中西文明交流的,可以說起到了“橋頭堡”的作用;歷史上許多西方文化傳播都是經過了澳門,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澳門在人文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澳門在整個大灣區的文化裡面,也應該有自己的歷史自信,澳門亦有基礎。

我們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這兩種文化間的碰撞融合在經過澳門的時候,出現了一種富有特色的文化現象,我稱之為“澳門範式”,即西方文化為我中華文化所使用,西方文化入鄉隨俗,與我們中華文化相互融合,而不是照搬西方文化。這種澳門範式是從傳教士利瑪竇開始的,他曾在澳門傳教,學習漢語,甚至穿僧袍,戴儒冠,並在文化上盡可能了解中國,把意大利人和中国人的身份成功地融合在一起了,同時也自覺地將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聯繫起來,這些都是他在澳門期間獲得的文化自覺。

又如郎世寧,這位歷史上曾到中國傳教的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後來成為清代宮廷畫家,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其畫藝高超,作品影響深遠。當年他抵達澳門,並在澳門學習了中文和禮儀,懂得了如何融入中國文化,所以很順利進入了清朝宮廷,成為受歡迎的宮廷畫家,他在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入了西方繪畫的技法。還有澳門的大三巴牌坊也呈現了這種文化態勢,它是一個西式教堂,但融合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品;裡面的繪畫有西方的,也有東方文化,如中國民間傳說。

此外在澳門的歷史發展中,不以學習外國的語言和文化為自豪;澳門保存完好的歷史建築、具有嶺南風格和葡式色彩的建築交織在一起,凡此種種,都屬於澳門別具魅力的人文特色。這種中西文化交融的"澳門範式"值得重視和思考,值得推廣,它在尊重外國文化的同時,注意為我所用,尊重我們民族的習俗,這也是一種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暨南大学澳門研究院院長葉農教授:人文包括文化藝術、哲學、美術、美學、教育、歷史、政治等,涵義廣泛。澳門文化特色有其多元性,表現為文化的共存和共榮。我認為在澳門各種文化是獨立存在的,中西文化之間不存在融合這一現象。

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總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一處理不同文化關係的十六字“箴言”。觀之澳門,從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入居以來,這裡就成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與橋樑。以葡萄牙文化為代表的歐洲文化在澳門得到了發展,以中華文化為核心的嶺南文化通過澳門傳播世界,兩者在澳門共存共榮,和諧共生,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局面。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梁劍平副教授:我個人認為,澳門的文化特色,更多的是中西合璧以及葡萄牙的文化色彩,具體可以從硬件和軟件這兩個方面看:硬件可以說是澳門的歷史建築和大街小巷等,帶有濃郁的歐洲色彩或葡國特色,也有富有中國文化精粹的東方建築;從軟件上講,是澳門可以帶給旅客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不一樣的人文體驗,是一種具有澳門特色的旅遊體驗,對於不同的消費人群,其關注點和吸引點也不盡相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